热门的拍照应用Camera+的创始人约翰·卡萨桑塔几天前拒绝了风险投资,还大爆粗口,称“不喜欢投资者为公司设定的方向”,“去他妈的风投”,在微博上被人们热议。
是呀,既然天使投资人能结伙出一本书叫《我为什么要投资你》,那创业者们也应该有底气问一声“我为什么要接受你的投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要接受风投,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接受风投,不是所有的风投都值得被创业者接受——当然,还有一句:不是所有拒绝风投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都是真的“牛逼”。
因此,我们可以来具体看下:都有哪些创业者在拒绝风投,他们拒绝的原因是为什么。或许,多少会给创业者与风投一些借鉴。
感谢杰睿投资执行董事桂曙光,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创业者拒绝风投的原因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梳理:
一、企业“不差钱”。如海底捞。这类企业在一开始就会拒绝VC,原因有二。一是现金流充裕,本来就不需要注资。二,这类企业的扩张不仅仅是资本层面的扩张,比如海底捞核心竞争力是讲服务,需要的是对人的培养,需要的是时间,不是资本。
投资人的态度:望洋兴叹。对于此类企业风投最喜欢,坦言如果能投肯定是坐等收钱,但是就是投资无门,比如海底捞连负责这方面的人都没有,十分无奈。
二、企业涉及到灰色收入。比如企业商业模式与盈利来源有不宜公开的信息,这类企业也会对投资人士关上大门。
投资人的态度:投资人依然会设法接触,尝试与企业讨论一个规避方法,比如将关联交易交由第三方去做。但是如果知道这些规避方法行不通,不但投资人会撤,企业也会主动拒绝外部的投资,因为一旦资本进来,就要要求企业上市,而上市披露是这类企业最不想做的。
三、企业不了解风投。很多民企都是这样,尤其是传统行业,在欠发达地区,因为创业者不了解这个投资渠道,没有大型融资的概念,他们更愿意利用银行甚至和朋友借款等传统方式融资。
投资人的态度:无可奈何。桂曙光表示,这类企业其实很多,曾经碰到北京郊区某个做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创业者就是通过朋友介绍才知道有这么一种融资方式的。连这个渠道的存在都尙不清楚,对于合作当然会保守再保守。
四、创业者害怕被束缚,也不怎么想做大。因为投资方制定的发展方针或业绩指标不能被创业者接受,也会被拒绝。这主要要看创业者的心态,是想把饼做大,还是自己一点点发展,还有创业者怎么看待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风投要套利出局的终极目的导致了他们会以上市为导向,制定出的发展方针和创业者自己的设想会有出入,需要创业者忖度利弊。
投资人的态度:对这类企业,投资者得对双方特别了解、分析得很清楚才决定要不要继续跟创业者谈。创业者也是,否则对自己过于乐观而接受投资只会导致麻烦,比如俏江南在接受鼎晖投资后发生的矛盾,使双方都不划算。
五、创业者害怕股权稀释。
投资人的态度:其实,作为纯的财务投资人,绝大部分VC不在意控制权,不想做产业收购,不到万不得也不想插手管理实务。但如果是大公司自己做投资,比如腾讯,搜狐投资一些同行业企业,不排除有其他战略诉求。如,腾讯看中了易迅网的物流配送体系,与2010年开始与之进行资源层面的战略合作,逐步控制,现已完成产业收购。
六、投资人本身的财务状况有问题或是名声不好,而被创业者拒绝。投资圈里也良莠不齐,接受有问题的VC会给创业者带来麻烦。
另一位投资人向虎嗅网透露的故事是:一个美国海归创办的试剂公司(无法透露名字)在2010年欲引入一家来自东北的风投,但是风投老板受其他经济问题影响资金被冻结,风投引入便被搁置了,之后这家试剂公司就拒绝一切风投和PE,引入不良记录的投资人会拖累公司。
下面,让我们看看一些具体的拒绝案例。
海底捞
海底捞是业界闻名的资本“拒绝者”。而且,海底捞不但不接受投资,自己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投资人:斥资1000万买下了四川化工企业和邦股份发行前0.57%股份,成为其第八大股东。
随着这一消息一并爆出的是海底捞的业绩:根据和邦股份披露的招股说明,海底捞截止到2011年的总资产为9.5亿,净资产为7.24亿,去年净利润2.92亿。
因为不差钱,海底捞自然有资本对投资人说不。
海底捞张勇
很多投资人看准火锅餐饮,认为其复制性高,可快速扩张规模,但外界评论海底捞无法变成麦当劳的原因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服务——无法实现标准化。这种模式无法仅依靠资本扩张,更重要的是时间和人的积累,非标准作业并不对VC的路子。
钱袋宝
钱袋宝是一家处于创业中期的网上支付平台,他们并非彻底拒绝不接受VC,创始人对虎嗅坦言“并不拒绝合理的投资”。那么哪些“不合理”的投资被他们拒绝了呢?
在创业3年多的时间里,钱袋宝接触了5家投资公司,其中不乏业界知名的投资人,但是投资人对利润率的严苛规定让钱袋宝不能接受。创始人孙江涛坦言投资人要求销售额增长的幅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对利润率也做硬性要求则会伤害企业。孙没有公布具体要求,但是暗示为了达到利润率的做法会使企业势必回笼资金失去投资布局的机会。
孙把投资人的激进要求理解为“不理解TMT”。
钱袋宝创始人孙江涛
除了人的因素,孙江涛还有对时机的考量,2009、2010年是钱袋宝对金融系统的铺设期,2011年3月产品才陆续上市,由于各种财务数据还没有成型,此间引入VC,对公司的估值会很难描绘,没有漂亮的成绩单谈下来的股份会稀释很多,对创业团队是一大损失。
从公司模式上分析,钱袋宝是一个平台服务,主要成本是人工,加之钱袋宝1个亿的注册资本在成立半年内就全部到位,现金流一直可以支撑。我们可以拿孙江涛的另一间公司神州付做模式对比,神州付是一个网络游戏服务公司,模式是从上游买入点卡,下游卖给用户,需要资本用于大规模采购才能获得折扣,虽然是同一个创业者,但在这个模式下,神州付还是引入了IDG的投资。
兴长信达
兴长信达是老资历的电商服务商,针对大客户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兴长信达的“拒绝”也非本意,只是时机和大环境不合,公司的融资历史可以分成清晰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年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也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波资本热潮。但是那一波风潮的主题很明显,海归背景,海外模式,那个时代能拿到钱的是类似搜狐张朝阳这样的留学生。同时,电子商务不仅仅新生,而且也伴随风险,当时最大的B2C网站8848倒台,关于网购骗局的舆论四起,融资的想法不可行。
第二阶段是2004年,兴长信达全资收购手机社区网站,手机之家,欲将电子商务和社区概念融合,但当时人人、开心还未出现,业界更是没有SNS的概念,因为无法将投资人的兴趣从当时大热的网游上移开,融资也没有实现。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兴长信达也慢慢担心VC对业绩和增长的要求,同时也担心将企业原有创业者取代出局,恰逢2008年国家金融信贷部门开始支持IT,公司接触到了银行融资的渠道,据报道,渣打银行对兴长信达的贷款额度是1500万元,遂渐渐转入银行融资。
硅宝科技
创业板上市企业硅宝科技也遇到过财务困难,但是由于缺乏对风投这种融资渠道的认识,他们直接转向了银行。
创业团队对媒体坦言,“那个时候还没想过什么可持续的融资方式,到了2004年开始极度缺钱,缺到拿单子不敢接的状态,也是第一次找银行贷款”。
他们因为时机问题与风投错过,一直使用传统融资渠道,直至上市。
据报道,风投是从2006年才开始关注硅宝科技的,而那时,硅宝科技已经无需风投的支持了。
“其实如果风险投资早几年过来的话,估计我们可能会很容易接受他们,但是在2007年、200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不需要他们帮助的阶段。当时不止一家风投,在等着我们回复让不让他们进来。”
同时硅宝科技坦自己“对上市知识了解不够,有畏惧感。”这种创业者的畏惧感会减少创业者对VC这类投资的试探,同时让他们对所有权更加敏感。
骆驼服饰
对控制权的坚持让骆驼服饰没有引入外部投资。
其总裁万金刚称,自己是做实业的人,做企业习惯了自己说了算,而且对玩资本不熟悉,风投进来,投资进来,将来要跟他们商量,这使得决策比较麻烦,自己的心胸没这么宽阔。他还直言:可能电商企业比较希望吸引投资人注意,但骆驼服饰暂时也不需要钱。
在拓展了线上销售这一渠道后,骆驼服饰线上销售额达到了3万,占到销售额10%左右,销售成长性很强。
骆驼服饰总裁万金刚
万金刚对媒体坦承:传统思维、心胸不够宽广、坚持自己掌握公司、缺资金,是他拒绝风投的原因。
“我们这代人从小做起来的,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控制欲。”
魅族
魅族的黄章颇像我们一开始提到的Camera+的那位仁兄,认为风投是“投机分子”是他的著名言论。IDG曾找过黄章希望投资,但是几乎没谈就告吹了。有个段子是,黄章回来后和朋友说,“有个叫PIG的风险投资公司,想和他谈,但他根本没有兴趣谈。”雷军也曾透露,在做小米之前,他曾动过投资魅族的心思,但种种原因,此事未能推进下去。
魅族创始人黄章
但是魅族需要正视现实——成本。报道称,魅族早期机型M8“硬件成本超过200美元,流转税超过300元人民币”,而最新机MX也被指价位过高,和小米相比,主打的”高性价比”的优势荡然无存。在手机市场群雄逐鹿的时代,维持高品质和低价格对厂商的财务控制能力要求更高,没有外部资本的投入魅族如何应对?
在风投这件事上,一直没见魅族松口。黄章坚持己见,正如前一阵为打破“华为欲收魅族”的传闻,黄章在论坛中以一句“道不同志不合不相为谋”澄清事实一样,无论商业层面情况如何,他的拒绝真是干脆。
你觉得以上创业者对VC的态度有可取之处?你还知道哪些拒绝VC的创业者?
(大图来源:东方IC,版权图片,请勿转载)
上篇:
精良的销售人员是招来的!
下篇:
2010年单证员测验教诲:并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