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移动互联网的差异化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公司的国际化。
文/俞永福
前不久百度李彦宏的内部邮件和新上任的雅虎CEO,都向外明确地发出一个信号,他们会把未来业务的重心放在移动端。可以说,未来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MobileFirst,几乎全球的互联网公司在战略层面都是先考虑移动设备的战略怎么发展,再来探讨PC端的业务。很多公司原来还把PC产品和移动产品泾渭分明,现在则开始在公司组织架构上把PC和无线两个部门进行融合,或者干脆放在一起。如果再考虑到现在越来越年轻的用户最先接触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就是手机,未来会导致现在所谓的PC互联网小于移动互联网,甚至会沦为后者的一个补充。
那么在这种变迁的过程中,到底谁更具优势?我之前听到一种声音,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新进者压力会更大。因为PC端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在用户、运营等方面有很多沉淀,一旦他们翻身进入移动互联网,这些创业公司几乎就活不下去了。
我倒认为,这需要逆向思考。其实PC端的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可能会变成他们的包袱,因为他们的积累很深,业绩冲得太快,对于在移动的落地不一定能有真正的创新。比如,很多PC端的开发团队转到移动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功耗问题。相反,移动互联网公司因为没有包袱,反而更纯粹,所有的问题只基于移动端考虑问题。
但是综合对比美国跟亚洲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会发现未来二者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而不是逐渐缩小。这是不同生活方式导致的结果。美国是一个典型生活在车轱辘上的国家,每个人以开车为主,这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和基础架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说基础架构。
过去半年,我在美国很多地方做过网络测试,发现3G质量其实不如中国。后来,我咨询了一些在美国当地搞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朋友,才了解到原因是美国在3G的投资量远不如中国,做不到全域覆盖。这也跟美国城市不似中国集中,人口密度不高有一定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美国从3G向4G网络的转换速度就会很快。至于wifi,东西部差异较大,像在旧金山、硅谷,wifi覆盖很好,但是硅谷不能代表美国。
第二个差异体现在产业链。
美国有90%的用户通过运营商购买套餐和手机,这跟亚洲国家80%的用户购买手机后再去运营商买套餐的情况很不一样,这会直接影响到产业链的发展。
第三是用户使用习惯的差别在逐渐拉大。
近几年美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其实发展更快的是Pad,在美国Pad加wifi的比重是挺高的。相比之下,亚洲用户主要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喜欢拿着手机不停地移动。
这种差异的不断扩大,对于像UC这样的中国公司的国际化是一种挑战。UC在进入美国之前做了大量的评估,这跟我们要进入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国家不一样。过去,几乎没有外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如果UC能做成,是第一个。
如果想在美国取得成功,必须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本土化的公司,从产品开发到管理团队都要在当地有大量的授权。做本地的产品,为本地服务,就不要等总部审查批示。过去,互联网领域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纷纷折戟,抛开部分防火墙的因素不谈,他们在中国失败都是有自身原因的,这也可能成为UC进入美国市场的一把钥匙。
比如,跨国公司都只是在中国开设一个分支机构,只做产品的本地化翻译,而不是根据本地的需求进行定制。MSN的中国团队向总部反映了不知多少次,申请两个账号同时登陆,总部不理解这个请求,反问他们:Why?这个案例从侧面多少能反映出公司国际化的问题。前不久微软已经做出决定,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停止使用MSN。
上篇:
地方房产网如何进行网络市场分析
下篇:
开淘宝店教程,谈谈我大学三年的淘宝开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