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的四季
0 ihunter 2013/06

还有一位产业领袖认为,只有经春夏秋冬的历练的人才可能领导未来。在我看来,作为一个领导者,他需要赋予企业股东、员工、客户、产品与服务及相关利益者春夏秋冬,即“发展、鼎盛、收获、淡出”,从而迎接第二个、第三个更为卓著的未来。正如在管理中,生命周期的概念是容易被忽略而却是非常重要的。

从自然到国学,从国学到现在实践,领导力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来都是因地制宜的,从来是百花齐放的。正是因为如此,纷繁复杂的领导力体系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读一书可通一二,览群书则迷全局,书是有生命的,学得太多却驾驭不了也会出问题,即我们所谓的“书进去了,人出不来”。当我们看着静静躺在那里焕发出智慧的学问,回到实践中,还是需要总结和梳理自己春、夏、秋、冬的领导力呢?

回顾自己十六年的职业生涯,也经过了无数次领导力春、夏、秋、冬的考验,失败与成功并举,鲜花与吐槽并存……

那曾经是领导力的春天。当单凭“个人英雄”的业绩,在并没有足够历练就做了外企高管的时候,领导力象一颗在明媚阳光下茁壮成长的种子。她很渺小,但很纯洁;她很热情,却很单薄;她很好学,却很稚嫩;她虽坚定、却会彷徨;她很诚恳,却太直率。但商场无戏言,更何况在竞争中兵不厌诈,我们真诚待人、辛苦做事、却经常会碰壁、甚至引来无端指责与诬陷,春天的领导力有时候很受伤。究其原因,春天的领导力并不成熟,她过于关注人与人的情感关系(搞关系),对组织内部的集体效能与经济性回报关注不够;她过于关注作为领导者自身的修为和成长,对被领导者的辅导、支持和理解不足;她过于关注自己作为领导者被组织和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对他人的肯定、激励和嘉奖不够。春天的领导力很可爱可贵,但人性有爱恨情仇、七情六欲,仁爱是美好的,但并不代表全部。回想自己在春天领导力发展时期处理不够好的几件事,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将仁爱与团队发展结合起来,领导力太单薄,没有转型和切换。因此她必定在颠簸中成长,步入更热闹的夏天。

当有的组织因为其领导力“高烧不退”而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那么成功转型的组织等到秋天的季节就能够收获了。他们成功实现了转型——战略上作取舍,产品和服务专业化,市场表现更卓著,逐渐打造出核心竞争优势。同时,从个人职业生涯来看,虽然很少人有机会亲证一个组织从春到秋的整体生命周期,但在一个组织中工作,即使没有等到特定组织的秋天,也会有职业生涯的秋天,因为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不仅是公司直接给予的回报,比如:办公环境、公司身份、经济性回报等;还有自己通过特定岗位在公司的平台上积累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即使当你已不在某个组织内部,甚至到了另一个组织,依然为你带来秋天的收获。比如,资深的销售让客户跟着他们跑,因为信任销售人员而更换供应商;而CEO则可能将市场营销或资本市场的资源同时带到多家公司,也会从一家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公司去。所以,这是对于职业生涯的挑战,也是对于组织管理的挑战,最好是两者的收获是同步的,而不是一输一赢。所以,组织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更高的平台。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见证了一家上市公司从春到秋的过程,可惜她早地进入了冬天,这个冬天就是停止业务和全员解散。究其原因,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一个公司到底是需要领导权威,还是需要集体效能?是需要地主家庄园的丰收,还是老百姓田野上的麦绿花香?再说透一些,是与民谋利,或是与民争利?这个秋天过不好,冬天就马上来,而且来了就不走,再也没有春天,这是发人深省的一课。

职场上比较常见的,其实我们知道,人们追求的相对公平,可能跟实际公平与否并没有任何关系,但领导力却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这里,借用蒋介石的一句通俗的话:一个人需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是一只兔子,而什么时候是一只狮子。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什么时候应该放大气场?而什么时候应该收缩气场?什么时候应该舍?什么时候应该取?什么时候是春?什么时候是夏?什么时候是秋?什么时候是冬?领导力不正是这样吗?

春暖、夏炎、秋收,冬寒,一年四季,季季映象;儒仁、墨爱、道冰、法严,中华四宝,宝宝相辉。自然在赋予世界领导力,也赋予了我们领导力,他们没有说话,可是我们能感觉到……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你需要什么样的营业员?
下篇: 2013招聘六大热门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