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到节假日,商家都会削尖脑袋想一些促销手法吸引单身男女。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灵感乍现、令人惊奇的新商业玩法。
穿越产品线
每到节假日,商家都会削尖脑袋想一些促销手法吸引单身男女。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灵感乍现、令人惊奇的新商业玩法。在11月11日“光棍节”这一天,北京与沈阳有两家“爱情超市”遥相呼应地火爆了一整天。它们售卖的不是产品,而是缘分和爱情。其“货架”按性别、年龄、收入等条件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多名单身人士的资料,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挑选,顾客在个人身份认证之后即可通过超市管理员和对方取得联系。这两家“超市”一开业,就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单身人士的追捧,也激起婚介人士的商旅冲动。爱情超市能成为快速复制、四面开花的超市业态吗?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个超市更像“世纪佳缘”、“珍爱网”的水泥版:将优质单身人士放在最显眼位置,顾客需要付费才能与“橱窗”中的单身人士联系沟通。相比逛婚恋网站,逛爱情超市的顾客不用繁琐地注册,无须担心自己隐私被外泄,在挑选“商品”时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取悦了顾客,营销就成功了一大半,看起来,爱情超市似乎有着美好的商业前景,但笔者认为,它很难成为一种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传统超市的强势,使得它们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掌握了话语权,因而它们能通过压低供应商的价格、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来获得利润。爱情超市根本无法像传统超市一样靠压榨“上游”来赚钱。说服那些单身人士将资料摆放在货架上,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因为很少有人会希望自己像白菜一样,摆在柜台里任人叫卖。这样一来,其“供应”渠道必然会受到限制。同时,尽管爱情超市提倡“顾客”至上,而且对顾客有一个初步的身份认证,但如果缺少了中介方的详尽甄别和匹配,必然使精准性、成功率大大降低。对婚介业来说,成功率是一个关键性指标。
婚介行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业,它必须尊重人性、隐私,求偶者与被求者之间是一种平等而非买卖的关系,违背这一基本规则的爱情超市很难长远发展。对婚介业来说,最佳的业态不是超市,而是俱乐部。俱乐部按照某种标准对数据库的单身男女进行筛选、匹配,举办各种主题性的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场所和交往环境。这种方式不仅符合“体验式营销”的特性,赢得好口碑,避免了隐私的暴露,而且还能提高成功率。
上篇:
定位准 菜系全 管理精细化:湘鄂情借力上市打造餐饮航母
下篇:
奈飞公司:一只眼睛盯着现在,另一只瞻望未来
1 外卖天天满25减21,商家们都是怎么挣钱的? 2 新媒体运营怎么追七夕情人节热点? 3 转化:如何击溃顾客最后的防线,按下购买按钮? 4 实战复盘:市场营销新手如何做好朋友圈广告投放? 5 用朋友圈来吸引顾客!九个方法打造高逼格微信朋友圈! 6 前奥美金牌广告人,教你如何把文案变成“印钞机”? 7 6种营销方法让你的销量翻倍,附详细案例! 8 11个初创互联网产品获取种子用户的营销方法案例 9 如何做好线下鲜花店微信公众号运营和营销工作? 10 10个失败的互联网运营案例,你从中可以学到更多! 11 10个失败的互联网运营案例,你从中可以学到更多! 12 翼码旺财,希望做营销品超市的二维码营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