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不是正在破坏我们作为“人”的特质?
手机比人更有趣,它们智能,它们内容更新快,它们永远都不会对你冷漠相向。所以,人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
“我最最纯真无邪的笑容,全部都交给了手机。”
贝勒大学Hankamer商学院研究表明,年轻人有过度依赖手机的倾向,这种沉迷对于年轻人的心智发展已然构成了障碍。
商学院的James Roberts教授对此表示:“手机是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工具,很多人甚至把它当成身份的象征。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侵蚀着人的关系链。沉迷于手机就如同信用卡奴一样,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商学院的数据表明,年轻人平均一天要发送109.5条信息,其中只有0.5条是发给父母的(之所以是0,5是因为有的人一条都没发,拖了后腿)。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有的人连XXOO的时候也不忘了停下来看一眼手机。
手机依赖症严重至此,以至于洛杉矶有餐厅规定不允许把手机带到他们的餐桌上。手机奴们的悲剧在于,有了手机,他们就不再会看别人的眼睛,不再会有面对面的交流。在手机上打字、划拉是他们觉得最开心的事。
他们在手机上和情人打交道;如果很爱的话,还会加上Skype或者Facetime,总是就是没有面对面交流。他们觉得在靠着在屏幕上打字情感能得到更准确而深刻的表达,而且,如果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也不必真的看到对方的眼泪。
上述是他们觉得便利的地方,与之相反的是,当他们一整天盯着屏幕的时候,总是恐惧里面会不会弹出一些不特定的因素会毁掉一整天的心情。手机控制着我们心脏的每一寸,我们臣服于它。
但是我们毕竟是人,怎样才能找回作为人的特质呢?
Via : news.cnet
上篇:
创业公司是否应当采用“免费增值”模式?
下篇:
低成本航空也能飞远程?
1 互联网社群商业模式 = IP+社群组织+用户场景+分享经济 2 案例解读:拼多多是如何深度挖掘微信用户数量和关系的? 3 产品注册功能如何设计可以提高用户注册转化率? 4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讨论下用户、产品、运营的三角恋关系 5 手机KTV唱吧运营总监杨帆:如何挖掘、扶持、产出和留存用户? 6 手机App应用消息如何做到“精准推送”? 7 从30条经典广告案例中总结出洗脑文案的8个特质 8 在线教育APP:如何构建用户画像并制定运营计划 9 陌陌APP付费用户猛增背后的用户运营增长逻辑 10 活动运营效果翻倍的3个小技巧:偶然因素、竞争关系和UGC环节 11 中国自媒体内容创业数据及趋势报告 12 王强:去创业吧,你的人生轨迹才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