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这几天发生了两件事儿:百度移动应用更名为手机助手、百度应用支持App内搜索。在外界看来,这事儿过了第二天就没人关注了。但笔者将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看到的是,百度终于雄起了一次。甚至,或许,百度的第二春来了——第一个春天还是10多年前李彦宏决定从企业搜索转型做互联网搜索的时候。
去年可谓是百度的寒冬,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被多次讨论,集中在几点:1、PC端360搅局:360和搜狗搜索通过浏览器控制流量第一入口,尤其是360盯着百度的竞价排名模式和医疗广告弊端不放;2、传统互联网投资:爱乐活无法承载百度O2O及生活服务电商的梦想,爱奇艺则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3、移动互联网布局失败。手机入口的缺失,没拿到微信这样的船票。
但是,百度的第二个春天来了,因为它已经静悄悄地握住了另外一个入口:APP搜索。
一、App搜索,是移动搜索的新入口
为什么不再是浏览器+搜索框?
长尾理论提出者、《连线》的Chris Anderson曾提出过“Web已死,互联网万岁”,表示随着iPhone/iPad日渐成为主流计算终端,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应用软件获取信息。虽然WEB已死言过其实,但是笔者认为其观点也道出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现在的一大差异:APP和浏览器将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对半分。浏览器不再是唯一的入口。
搜狗王小川提出的说法更加恰当:后链接时代,link已死。传统互联网是超链接将网页连接起来;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超链接的连接作用将逐步弱化。网速、应用交互方式和用户习惯和移动互联网要链接的内容,是导致Link在移动互联网弱化的本质原因。想一下你最近点超链接是什么时候?就算点了,也很有可能在新浪微博等应用内直接展示,而不再是通过浏览器访问一个链接下载网页。
超链接已死,传统搜索的结果主要还是标题、超链接、摘要等索引信息。所以网页搜索在移动互联网上,都将不再是原来的玩法——将PC搜索结果通过一个转码技术变成手机浏览器可以阅读的玩法,终将成为小众。
既然如此,浏览器+搜索框的形式,不会再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入口。
为什么不是应用市场?
苹果用AppStore第一次绕过了运营商和搜索引擎,牢牢控制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但是,这个控制仅限于苹果帝国。乔布斯走了与苹果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萎缩没有必然联系,但这仍然在乔帮助走后发生了。笔者也坚信,安卓之父鲁宾放弃安卓的控制权后,安卓仍然将继续蚕食苹果的份额。所以,接下来的讨论建立都有一个前提: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市场,95%的手机都是智能手机的时候,苹果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如同现在PC市场一样。
用AppStore的路子再造一个AppStroe成功的可能性为0。所以中国的应用市场,除91外基本都是走的中国特色的路线。安卓市场的发展趋势仍然是内容聚合的平台,有媒体属性,但交易市场的属性正在减弱。因为,安卓应用免费是大势所趋。在中国这个说法更加恰当。
2012年,ZDC统计数据显示,整体来看,参与调查者中,29.8%的用户表示每月在手机应用软件上的花费在10元以下,而高达46.7%的用户则表示只使用免费软件。可见,用户对手机软件的付费意愿较低。其中45岁以上人群更愿意付费。
前几天两会代表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公布说:个人开发者的比例从2012年3月份的70%降至9月的10%(友盟数据),单个应用的开发成本在17000-27000美元(艾瑞数据),1/3的开发者无法靠开发应用来维持生计。
开发成本居高不小,直接靠应用卖钱又很难维持生计。而个人开发者比例减少,意味着企业开发者的增加——笔者坚信企业介入会将散兵游勇们聚集起来,发挥群体作战和规模优势。今年初安卓应用突破百万。但是这远远没到上限。2013年安卓应用还会迎来一个大爆发。移动互联网的内容,App会占据半壁江山。在App生成技术成熟,开发成本降低后,互联网上的网站都有可能成为一个App,但是App反过来不一定有网站。
一方面,交易的属性减弱;另一方面,应用数量的爆炸性增长,让原来侧重运营和分类导航的应用商店将向搜索引擎转型。所以,传统应用市场不会是移动互联网入口(AppStore除外),因为在中国,应用市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是应用搜索?
我们看到,360搜索在刚上线不久便推出了“应用”频道。周鸿祎最近一次公开谈话明确说道:
360目前只有一个小团队在开发手机浏览器,这是因为360认为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互联网,手机浏览器不再具有互联网唯一入口的价值。 周鸿祎以手机用户访问淘宝购物举例:在传统PC上,用户访问淘宝肯定要先打开浏览器,而在手机上,用户只需要点击手机App即可。 周鸿祎表示360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主要关注三个方向:安全、应用商店和App开发。
360的商店就是指360手机助手。现在周鸿祎提商店,下一步估计周鸿祎也将顺应大势,想办法将360搜索与应用商店结合,轻商店、重入口。
百度应用搜索,在笔者两年前使用第一部安卓手机时便已存在,WAP版。现在已经衍伸出多种形式:百度手机搜索客户端支持应用的搜索;最近更名的百度手机助手则是集应用搜索、应用管理和手机管理工具的手机客户端。另外,百度还投资了卓大师刷机软件—也在加入应用分发的功能。近期改名,更是表明百度和360相继将应用市场(搜索)提升为自己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战略型产品。
当然腾讯也不会闲着。QQ手机管家在加入应用市场的功能,QQ手机管家(从应用助手改名而来,百度该狂汗了),QQ应用宝以及WEB APP的应用市场Q+。在应用搜索这块。去年腾讯已推出腾讯应用搜索引擎:腾讯海纳。AppStore一年前5000万美元收购应用探索和发现引擎ChromP。中国的类似搜索引擎去年开始出现。如yingyong.so
这一切都是巧合吗?不是。与互联网发展初期一样,当时网页数目到一定量时,第一代搜索引擎yahoo(半自动,人工整理+检索)出现。后来Google的全自动(爬取+PageRank排名技术)代表着第二代搜索引擎颠覆了yahoo。而现在,我们的应用搜索的量级,就是当年yahoo搜索出现时的网页量级(百万)。
豌豆荚CEO周利民在2011提出过“将豌豆荚打造成为手机上的百度+hao123”。周曾经是百度技术核心成员,深谙将应用市场与搜索结合的威力。2011年周表示不惧怕百度扼杀。现在的情况是,百度、360和腾讯等巨头已纷纷加入到绞杀豌豆荚们的行列。应用市场,以及接下来的应用搜索成为巨头们在移动互联网新的战场。他们在做的,正是将自己的“hao123导航”和“搜索”搬到应用市场上。
应用搜索与传统搜索的不同
豌豆荚周利民的“hao123+百度”,笔者认为应该换成“hao123+yahoo”更加恰当。因为现在的应用搜索的数据获取方式、排名算法都与百度本质不同。与当年的yahoo搜索倒有相似之处。
传统搜索的核心算法PageRank是基于超链接分析的算法。既然Link已死,超链接分析自然也不再适用。现在应用搜索的算法更趋于yahoo时代搜索的形式:手工添加数据(开发者上传也算),索引关键字段(标题、摘要、下载数)。结果排名则是根据评价情况、评分、下载数、与推广目标结合的算法进行。与PageRank几乎没有关系。
接下来,谁有机会成为颠覆应用搜索中“Yahoo”的“Google”呢?或许是百度自己。应用搜索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应用内搜索,搜索应用内的内容,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之所以说百度的第二春到来,除了前面提到的百度应用搜索的逐步强大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百度着眼未来的探索。
二、App应用内搜索,解决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孤岛问题
百度的应用内搜索,现在发布的时候效果不是很能撼动人,或者会觉得没啥特别之处。这就跟ChromeOS的现状一样。因为,属于未来的东西,只有在未来需要他的时候才会显露其能量。不过历史往往是,很多属于未来的东西等不到那一天死了。
不妨援引笔者之前的文章《搜索引擎的大数据时代》的一段话:
APP之间通过接口互相链接,APP上的不同用户通过QQ好友关系、微信圈、微博关注关系、手机号码等方式互相链接。而传统搜索引擎正是基于超链接的。带来的问题实际问题就是,搜素引擎如何搜索啪啪等APP的数据?
原生App带来的问题就是信息孤岛。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很难共享。应用内数据很难被外界抓取。现在应用才百万级别,数据流有限。当应用达到千万级别甚至更多的时候,人工整理(现在应用市场的搞法)的难度会加大。而对应用的探寻和搜索,如果仅仅支持标题和摘要等属性的搜索,那也太浪费了。应用的本质就是功能+数据。应用里面的数据,对我们的价值跟应用的功能同等重要。因为,应用内的数据是一个黑洞,里面蕴藏的未知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去探寻的。
只有应用内搜索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应用内搜索究竟实现程度还待观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应用内搜索存在难度。
别家应用的实现和数据结构都没有一个标准。传统网页基本遵循HTML标准。
应用的数据大多不是静态的。传统搜索引擎要抓取Ajax、Flash等形式的数据都存在难度。
由于APP的功能更偏社交本地化,涉及隐私更多,因此应用多包括隐私设置。
新形态应用:微信APP的出现——腾讯自己干就容易。
我们看到的是百度目前的“应用内搜索”是指对手机本地应用的搜索。而且结果很多是自家应用的内容。别家应用需要通过API(想起了百度阿拉丁)接入百度。虽然如此,我认为百度此举意义非凡,不是唤醒手机上沉睡的APP,而是“探寻APP的内部”的梦想开端。另外,短期内更实际的意义是,百度搜索仍然将尽可能多的汇聚本地应用的接口功能。说到手机入口,除了浏览器,我们想到的是地图、是语音。汇聚他们,正是百度手机搜索正在干的事情。
所以,从应用搜索来看百度已经抢得一步先机。这就是笔者说“百度迎来第二春”的出发点。此时此刻,360可能还在为每经之事头疼,而百度在这个春天让我们看到其正在努力地应对2013: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转机之年。
最后,笔者还是认为,WEB是否已死值得商榷。更恰当的说法是WEB即将冬眠。因为将来的将来,APP会死,WEB会复苏——网速上来了,屏幕不再局限于手机了(Google眼镜、虚拟现实),HTML5成熟了且在移动设备上性能不再是拖累时(这里又有一个电池续航问题),这几个条件成熟时,WEB APP会回归,这就是ChromeOS的价值。届时的搜索,又是一个什么形式呢?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笔者微信公众账号:SuperSofter
微博:@IMSuperLo
博客:www.xiaoshej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