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为何连续接手传统纸媒?最大一块盈利:彭博终端
0 ihunter 2012/12

【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上百家报刊杂志相继倒闭、被并购等现象正在肆虐席卷着欧美的传统媒体行业。继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商业周刊》被彭博社于2009年10月13日成功收购之后,近期传闻彭博社创始人布隆伯格为自己庞大的媒体帝国将再添新丁,目标指向英国《金融时报》。彭博社正在考虑对《金融时报》集团的具体报价,对此分析师的估价约为12亿美元,彭博社去年总收入则为76亿美元。彭博为何连续接手传统纸媒?还有今年四季度德国三大老牌报纸连续破产停刊,报业的困局正在蔓延并发酵……

让我们将时间拨回2009年10月13日……

这一天,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成功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商业杂志——《商业周刊》,包括印刷版的杂志和BusinessWeek.com网站。收购除了支付现金外,彭博社还同意承担《商业周刊》的债务,以及人员解雇费用等。收购后保持《商业周刊》的独立运作,杂志更名为《彭博商业周刊》。

资料: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成立于1981年的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其前身是美国创新市场系统公司。彭博公司背后的老大,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他还是美国纽约市市长,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就任纽约第108任市长,至今已连任3届。彭博社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旗下包括一家通讯社、一家网站、一家有线电视台和一份杂志《彭博市场》。

彭博社为何连续接手传统纸媒?

彭博“太阳系”模式:终端机占据公司总收益的80%,是彭博“太阳系”的太阳

从经济扩展到法律和政治领域,是彭博社的发展方向。20年来,彭博社建立了全球报道网络,在72个国家设立了150多个办事处。虽然成为彭博社用户费用不菲,每人每年约2万美元,但较之给用户带来的收益非常划算。彭博社可以做任何方向的尝试,但首席执行官多克托罗夫解释道:“终端机占据公司总收益的80%,是彭博‘太阳系’的太阳,给予我们生命的动力。”其他业务围绕终端运行,利用终端技术和销售网络。

彭博社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数字媒体,而《商业周刊》是一份老牌的印刷品。为什么要回归?而且,过去30年中,彭博社几乎没有大举收购过,更倾向于‘自力更生’。事实上,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我而且还有很多人,为什么彭博要接手传统纸媒?彭博全球首席内容官、《商业周刊》董事长贝诺漫给出的答案是,长期以来,使用彭博终端服务的客户主要是高端金融人才和企业中高级管理者,彭博社无法得到更广泛的商业媒体所拥有的有关企业和政府方面的信息。

彭博社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美元,旗下包括一家通讯社、一家网站、一家有线电视台和一份杂志《彭博市场》。彭博社85%的收入来源于卖终端,但其终端用户只覆盖30万用户,每个终端的年租金高达2万美元。相比之下,虽然连年亏损,但《商业周刊》却在全球拥有500万读者,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其报道涉及财经、科技、商业、政经等领域,有更为宽泛和更受关注度的话题。

贝诺漫透露,当时竞购《商业周刊》的公司很多,包括一些私募股权基金,但彭博社与那些机构收购目的不同。如果是私募股权基金收购,目的就是在短期内帮助《商业周刊》扭亏为盈,然后出售;而彭博社可以把《商业周刊》“养着”,不用担心业绩压力。贝诺漫坦言:“彭博终端是最大一块盈利,虽然让《商业周刊》盈利也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彭博终端更为赚钱。在整个战略中,期望《商业周刊》为了更好的终端销售,提供更好的报道。整合终端,是彭博整个战略和产生效益的途径。”

综上所述,这也就意味着,彭博社收购《商业周刊》最为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拓展更广阔的终端客户人群,《商业周刊》成为其在全球拓展版图的“托儿”。

并购后,今天的《彭博商业周刊》

毫无疑问,放在贝诺漫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如何拯救并购后的《商业周刊》。作为美国新闻界的资深人士,贝诺漫是从新闻专才转身为管理者的典型。“我要找回《商业周刊》原有的风格。”贝诺漫介绍说,“为什么董事会会选择我接管《商业周刊》,除了我的职业生涯之外,他们相信我能够为《商业周刊》找到一位合适的总编。”显然,《商业周刊》新任总编辑约什·泰兰吉尔和设计咨询师亚瑟·霍克斯坦已经为杂志带来了新的变化。目前,《彭博商业周刊》每期的文章已经有所增加,而每篇文章的字数则有所减少,总页数增加20%,每年的发行期数增加到50期。更为重要的改变是在内容方面,贝诺漫坦言,“《彭博商业周刊》曾成功预见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印度经济的腾飞,在科技和经济领域报道方面具有前瞻性,而我们要帮读者找回这些东西。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读者意识到什么是具有真正价值的信息。”

彭博社+《金融时报》=?

继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商业周刊》被彭博社于2009年10月13日成功收购之后,近期传闻彭博社创始人布隆伯格为自己庞大的媒体帝国将再添新丁,目标指向英国《金融时报》。彭博社正在考虑对《金融时报》集团的具体报价,对此分析师的估价约为12亿美元。

资料: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是由James Sheridan及其兄弟于1888年创办的世界著名的国际性金融媒体,是全球最顶尖的财经媒体之一,一直以提供全球性的商业信息和出类拔萃的财经评论著称。其所有者为:英国传媒巨头培生集团下的《金融时报》集团。集团旗下又包括:50%股份《经济学人》、FTSE国际公司、《俄罗斯商业日报》、南非BDFM。《金融时报》虽然在培生教育出版公司的收益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但它毕竟是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在经济新闻领域备受推崇。它也是极少几份成功在网上收费阅读的报纸。它的评论版可以极大提升“彭博观点”(BView)的影响力。

彭博社拥有各种媒体形式,包括电视、收音机、杂志、手机、网络,唯独没有报纸。坊间时有传言,布隆伯格将收购报纸,先是《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最近是《金融时报》。后者是被传闻最多的对象,因为其现主人培生教育出版公司更有意出售这一业务。还有一个原因是,布隆伯格本人非常喜欢《经济学人》与《金融时报》,是它们的忠实读者。今年10月,布隆伯格在造访《金融时报》位于伦敦的总部时,曾公开表示他每天都要买该报,并赞扬《金融时报》的排版紧凑,报道简明扼要。此前彭博社曾做过充分调查,以评估收购《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的可能性,调查显示,《金融时报》在美国的销售好于《华尔街日报》在欧洲的销售。另外,培生集团内部两位高管将于近日离职的消息,无疑将《金融时报》将被出售的传闻升至最高点。今年10月,培生集团曾宣布,培生现任首席执行官斯卡尔迪诺今年底将离职,卡尔迪诺曾声称她会与《金融时报》共存亡。11月,《金融时报》首席执行长方安兰宣布,她将于2013年4月离职。

分析:如彭博能顺利完成收购《金融时报》,将形成“彭博社—金融时报”的强强联合,对巩固和提高彭博社在专业财经新闻领域的领先地位大有帮助。在收购百年老报《金融时报》后,会使彭博社的业务更加完善,领先的金融信息服务可以“落地”纸媒。

对手:

彭博社收购《金融时报》还面临许多潜在对手,比如路透社。早在2009年,彭博社收购《商业周刊》时,半路途中就杀出了汤森路透集团。使得原本没有悬念的收购变成了遭遇战。虽然最终彭博社成功地将《商业周刊》收入囊中,但是着实也吓出彭博社“一身冷汗”。

传统媒体的困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殃及池鱼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传统媒体产业正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包括《商业周刊》、《新闻周刊》、《财富》、《福布斯》等知名杂志都或挂出了待价而沽的标牌,或对采编版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今年四季度以来,德国三大纸媒巨头《纽伦堡晚报》、《法兰克福论坛报》、《德国金融时报》接连破产。

《纽伦堡晚报》:已有93年历史,然而受经济原因不得不宣布破产。

《法兰克福论坛报》:于1945年8月1日在美军占领区成立,是德国最具办报传统的报纸之一。上世纪60年代,该报因揭露国防部“购买装甲车受贿”事件而名声大噪,从而建立起一个忠实的读者群。到1998年,该报共发展了12.5万名订户。从新千年开始,该报经济每况愈下,由于内容质量下降,订户也逐渐减少到原来的一半。企业管理咨询专家称,虽经黑森州政府及社民党极力挽救而勉强维持了几年,但终告倒闭。

《德国金融时报》:创办十年来多次获奖,其内容也在业界口碑甚高,但读者数量却呈下降趋势,自创办以来一直亏损而无以为继。也宣布即将破产。

德国是欧洲报纸出版及发行量最多的国家。据德国报纸出版人协会统计,该国市场现有日报347份,加上26份周报以及6份星期日周刊,总发行量达高达2400万。不过目前印刷媒体的广告来源已严重萎缩,传统报纸的转型却还没有跟上。

为何会相继倒闭?

首先是报纸的业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告锐减。以德国为例,以往,报社的收入2/3靠广告,1/3靠发行。据德国报纸发行人协会的数据,自2001-2003年的广告危机以来,报社业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去年,德国报业已是连续3年发行收入超过广告收入。德国报业的总收入为85.1亿欧元,比上年下降0.1%。其中广告收入为35.5亿欧元,同比下降2.2%,而同期,德国广告总量却增长了1%。更为严重的是,德国报业占广告市场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29%退缩到目前的20%。德国许多小企业更愿意将广告投放到互联网,因为互联网的广告费仅为报纸的1/10。

其次是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变化。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使报纸受众达到空前多的地步,有72.4%的德国人每天读报(含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另一方面又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14岁以上人群中,有40%是看报纸的网络版,14-29岁的群体中,有62.6%的人在网上读报,比去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许多报纸的网络版是免费的。既然有“免费午餐”,何必再去掏钱。正是这些变化,使德国报纸的实际销售量在今年第3季度跌到了2280万份,与一年前相比,跌幅高达3.5%。

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信息垄断被打破。以往,人们需要通过报纸来了解发生了什么。现在,随着新媒体的涌现,人们可以实时跟踪事情的发展,对记者和媒体的报道、评论有了对比、监督的可能。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传Sprint将全资收购Clearwire 瞄准频谱资源
下篇: 中联重科联手PE开创海外并购新型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