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插队知青到留美博士,从通信技术专家到硅谷连续创业者,朱敏前半生的经历可谓一段传奇。现在,63岁的他仍然像年轻人一样语速飞快、思维敏捷。回到中国后,他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硅谷创业者
1948年出生的朱敏高中毕业后,到宁波郊区做了七年的农民,“所有的苦都吃尽了”。1977年,他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冰箱厂工作,一年后又考入浙江大学工业管理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考上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时,他已经36岁。“从来就没有想过这辈子可以到美国去读博士,带着农民的味道匆忙到美国去。”
刚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工程经济时,朱敏还对计算机几乎一无所知。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敏加入IBM电脑的课题研究,他边学边干完成了课题,也因此步入IT领域。1991年,他开始创建自己的第一家IT企业Future Labs,一个基于互联网网络的“会议演示沟通系统”。朱敏后来回忆道:“我当时没有理解,这个软件需要互联网才能支撑的,我是走在互联网前面的。”1996年,随着互联网企业兴起,朱敏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将该公司出售。
同年,朱敏找来一个印度的合伙人创办了第二家企业——WebEx(网讯)公司。网讯的业务是提供互联网在线会议服务,在全球商用网络视频会议市场的份额超过60%,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立并成功上市的第一家企业。1998年网讯得到第一轮融资,一年后市值翻了三倍;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达到38美元。2007年被思科公司收购时,股价已经高达56美元,32亿美元的收购价也创下华人创办的企业在美被收购的纪录。
创业成功后朱敏开始涉足投资领域。2004年,他作为美国最大的早期风险投资商NEA公司在中国的唯一投资合作人,帮助NEA成功投资了中芯国际、展讯科技、红孩子等一批项目。2005年,朱敏与NEA共同创办了赛伯乐•中国投资基金,投资领域主要定位在基于互联网与IT技术下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快速成长期的企业。
不断投资优秀的人
硅谷创业的经历赋予了他不言败的创业精神,也让他对同样有创业精神的新创业者有“怜香惜玉”之感。有时候,他出于经验判断一个项目前景不佳,却因为对创业人本身的认同而一再出手投资,用他的话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朱敏曾说,天使投资大多数不代表真正的投资方向。事实证明,一些“错误”的投资项目,往往能帮助创业者下一个项目赚钱。
曾有一个刚毕业的创业者找到朱敏讲他的创业计划,在朱敏看来这个计划“非常的幼稚”,不过并不妨碍他认为这个创业者非常优秀:“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工程师,做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产品,虽然违反了很多最简单的规定,但还是能够把企业做起来。”
他对这个人说:“等你做第二个企业的时候,我来投资。”这个人笑笑就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创业者又有了新的想法,朱敏仍然不看好:(他想做)一个非常普通的硬件产品,就是加了一个备份的概念,创业做这样的东西非常累。但由于创业者的坚持,朱敏投了10万。“像捐款一样,捐掉算了”。
拿到投资以后,创业者每半年来向朱敏汇报一次,到后来钱用完了,经营不下去,再找到朱敏希望增加投资。朱敏的解决办法是把他的家里人拉进来一起联合投资,“家里人打他的屁股比我打他屁股更有用”。
朱敏对他说,你要去做的应该是一个伟大的事情,(能够实现)大家共同的互相的沟通,就是一个互联网或者是移动互联网SNS。
这个思路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个创业者把微博和SNS联系在了一起,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2000多万的互联网用户,获得了5000多万的投资,朱敏也作为一个小股东支持他创业到今天。
从不起眼处淘金
在创投业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愿意投资初创型企业的只有4F:Founder(创始人)、Family(家人)、Friends(朋友)、Fool(傻瓜)。这其中的傻瓜就是对天使投资人的戏称,行业内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傻瓜其实是超级聪明的人,能够用火眼金睛从沙里淘出金子。朱敏挑项目并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他曾在杭州投资过一家公司,刚开始“不知道做什么”,只是因为喜欢,这家企业后来成了中国激光领域最具实力的上市公司,朱敏也因此获利丰厚。
“我看到伟大的企业成功都是从很简单的地方开始的”。说起这个观点,朱敏喜欢讲思科公司的故事:“思科公司的起源是两个斯坦福的学生,一个是管工学院的,一个是商学院的,两个人谈恋爱,为了把短信或者邮件送给对方,IBM之间不通了,男的就想办法做了一个BOX在中间,尽快把邮件送给女朋友,就那个BOX,后来变成了IBM芯片。风投发现,这个东西每个企业都要用,结果就做了一个思科公司出来。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做了思科的战略性董事后,在外面投资了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又装到思科里面,帮助思科成功上市,使思科十年左右成为万亿的公司。”
对于创业精神的理解,朱敏认为一是要有伟大的理想,二是共享文化。“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的创业者,虽然谁也没有看到共产主义将来到底怎样,但这个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吸引了非常多的优秀的人。”朱敏坚信,中国将是诞生伟大企业的土壤,“优秀的创业者出现得非常频繁”。
朱敏做天使投资并不仅仅是做财务投资人,他对自己身份的定义随着创业企业的阶段而改变。他将新生的企业看作新的运动员,以教练的责任感去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当“运动员”成熟起来,则把自己当作陪练,与“运动员”共同成长;随着“运动员”登上舞台,再将自己变身拉拉队员,到处宣传,最后将这个企业成功推出市场。
目前,朱敏创办的赛伯乐已经在中国直接投资和关联投资几十家企业和创业家,包括中国绿线、正泰太阳能、展讯通信等。
对话
创业团队
磨合至少要三年
赢周刊:您对创业企业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标准的企业?
朱敏:我们有很多投资都是早期的。举一个例子,我们投资的展讯通信,早期发现他们,相信他们芯片能够做得很成功,在中国能够达成梦想。他们上市三年之后股价变成了15元,这里面我们也做得很不错。
另外一个案例是聚光科技(300203,股吧),当时他们拿了一张纸到我家里面来,因为我是他们老乡,他们好不容易找到我。两个人大概30岁,希望我们支持他们创业,我听了他们的想法,说也许你们可以,就给了他们50万美元。上个月在创业板上市,50万美元变成了十几亿的回报。
正泰太阳能也是一样,这个教授是我的一个同学,我们从零开始投资,支持了这个创业的公司,经过3-4年的发展,现在做到有3亿-4亿。这个公司做的是中国大规模的核心进口设备,加上薄膜太阳能的设备。我们现在也有一个非常创新的做法,就是让正泰太阳能大概参股1/3,现在资金参与1/3,团队1/3,这样企业拥有强大的高科技支撑,又有一个非常强的创业团队。今年的销售可能有5亿,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每年100%-200%成长,希望2-3年时间的培育成为创业板先进装备制造业公司出来。
赢周刊:您认为企业从初创到成功,什么素质最重要?
朱敏:企业本身的原始积累最主要的是创业团队的成长积累。因为一个创业团队,特别是里面的创始人要成为董事长、总经理,然后带领一个优秀的团队,这里面磨合的过程,我们觉得是非常长,有近3-5年过程的磨合过程。
团队的成长需要两种磨合,一种是市场的磨合:市场里面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提供怎样的产品服务这个市场,这个磨合需要3-5年的时间;第二个是团队的磨合:针对于产品,我们需要有怎样的团队,这个团队之间怎样能够无缝对接最好地提供产品和市场,需要3-5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少不了的。
事实上,企业建立到一定的时候,一个优秀的投资公司就能够带来很多这方面的价值,包括创业和运营的经验、国内外的资源、行业领先的技术以及怎么做资本运作,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文化的渗透与伟大的梦想使得这些企业家有更多的创业精神,建立企业共享文化,最后使得企业能够成功。
赢周刊:您还会关注哪些投资领域?
朱敏:赛伯乐核心的投资领域基本上围绕着国家整个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里面,我们把重点的三个能源相关的产业作为最大的重点,包括投资的正泰太阳能、理想能源等。我们也投资了很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教育、包括科技园等等,完整的连成一条产业链。
上篇:
天使徐小平相人术:面包给有“爱情”的人
下篇:
邵亦波张颖谈创业经:天使投资占股需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