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达晨刚刚获得了清科评选的“2012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第一名。尽管如此,达晨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邵红霞今年还是感觉到了LP们盯得更紧的目光。
“资本市场冷淡,LP变得更加敏感了,他们对项目的投后管理、项目上市解禁后的退出都会很关注。有时,对项目公司的短期波动会特别紧张,对一些没达到预期收益的项目也会特别纠结。”邵红霞近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除了“敏感”,现在随着二级市场上市退出更难、投资回报更低,LP和GP的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自从三年前,温州首家民间PE———温州东海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短短数月出现GP被控制到被取代,黯然退出资本市场之后,近来南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投资圈又开始有LP强势介入管理,基金出现了“双GP”模式。
“双GP”非常态
关于LP和GP,投资圈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出资方的LP是“老婆”的拼音简称,在有钱的LP面前,GP普遍都是“妻管严”。
关于“双GP”模式,“我的确听闻过这种事,但不好的事大家也不会讲太多。我只能肯定地说,我们一直遵循最传统的GP-LP合作方式,基金的管理很平稳,从没有出现LP介入基金管理的情况。”邵红霞告诉南都记者,有些基金早前为了募资,确实有对LP做妥协的现象,如采取出资额大的LP派驻代表进入投资决策委员会并拥有一票否决权,甚至让步到由LP把控项目,这种LP、GP相互妥协之下的契约,行业里一直都存在。“不过,我认为这不会成为此行业的常态或主流。”
高原资本董事总经理涂鸿川所了解的,是一些新的小PE进入到了难过的日子。
他对南都记者说,当下市场环境差,有的基金LP要求撤资,如果投进来没办法撤的话,大LP就希望参与到基金管理中来,否则就不再投了。“这个问题不是发生在两家三家,很普遍。尤其是一些成立两三年的小基金,是家常便饭。”他表示,LP介入基金管理在高原没有发生过,在行内成熟基金里也甚少听闻。
相信眼见为实的纪源资本合伙人符绩勋也说得很直接,“在我的圈子里,没有直接看到LP进入基金管理的事。”但是,他感受到了LP们的新变化:美元基金近来融资难度加大,之前预期做5亿美金的现在可能打个半折,融资周期拉长,原来3个月融到了,目前要一年;人民币基金这块,的确有LP集体不再放钱了,一个基金原本是10亿规模,前期能到位两三个亿,后面的钱就要不到了。
此外,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GP们,他们除了强调自家基金没有出现LP介入基金的问题,还有一个普遍的看法:LP深度参与基金的现象,更多来自人民币基金。
戈壁创投人民币基金合伙人蒋涛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对南都记者说,国外LP之所以乐当甩手掌柜,也经过了很长成熟期,背后有一整套法律体系的支撑与监管,国内LP成熟尚待时日。“关键是心态。”他说,美元基金的周期一般长达十年八年,以机构为多,人民币基金可能只有三四年,个人LP居多,投了两三年没见回报,LP就着急,有点急功近利。
“新GP”不受欢迎
如果介入基金管理,LP会否是一个受欢迎的客人?
对此,蒋涛回答得非常干脆,“至少在我看来,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他说,人民币基金里LP不少是做实业出身,做基金的LP只是一种投资,但作为企业家,重心应该放在现有企业管理上,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对当初因信任才选择的GP指手画脚。此外,对基金而言,并非依靠某个LP的钱才成立的,即便你出资占比到60%,要介入到基金管理中,其他的LP们怎么办?“大多数LP之所以愿意投钱,相信的是最初的GP,不是半路杀出的一个新GP。”
投资人们对LP于投资上的专业性也存有怀疑。
曾被视为“中国证券教父”、现身为东方汇富创业投资公司的董事长的阚治东,旗下基金专注的是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他也向南都记者坦承“害怕”做实业的LP直接管基金。“做房地产的只知道地产挣钱,不认为制造业、新能源挣钱,对项目产生会有严重分歧,这还怎么投?”
当然,还有来自心态上的问题。
邵红霞看到的是LP在逐利性上可能存在的弊端,使得其不适合扮演GP的角色。
她说GP看项目,看得更多的是项目未来是否具有成长性,退出渠道有哪些可能,如果LP介入基金管理,强调利益的特点让她更注重的是眼前利益,且过多的干预会影响GP投资方向、策略和心态。
应该说,对绝大多数GP来说,LP介入基金管理都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事实上,LP之所以成为不受欢迎的“新GP”,在创投界早有LP变GP最终导致基金分崩离析的前车之鉴。
比如,深圳一家知名PE,几年前第一期基金进行融资进入了七八家地产背景的LP,由于出资额大,LP坐在投委会上有一票否决权。无奈投资项目时,LP和GP的意见分歧大,合作没办法开展投资。后来,LP直接不出资了,原本约定的近10亿元也缩水了一半,项目进展大受影响。
在圈内更为极端的一个案例是被媒体披露过的温州首家民间PE,温州东海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它的故事被众多业内人熟知,其LP本是出资人角色,短短数月里竟完成了从控制GP到取代GP的变革,直到东海创投被封盘,进而黯然退出资本市场,令人唏嘘不已。
背景LP当军师
尽管“双GP”不是投资界主流,但它确实存在。因此,关于这种既有现象,还有种颇有争议的说法:有人觉得LP和GP应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介入,也有人认为LP介入基金不是坏事,因为对方的经验、资源可以帮助GP筛选企业,辅助所投企业少走弯路。
阚治东并不忌讳自己对LP介入基金管理的肯定,“LP充当一定的GP职能,我是赞同的”。
阚治东介绍说,LP参与GP管理在PE行业一直都有,有的LP资金参与量大,可以在基金管理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在东方汇富的安徽团队里,就有一只基金是LP派驻代表进入到GP管理团队,在投委会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只基金的大LP是皖南电力,出资量大,不过阚治东同意对方派驻代表进GP团队,最关键的原因是皖南电力本身就有投资部,派过来的代表其实就是其投资部的人,有投资经验。“这样的LP充当GP,我是欢迎他们来的。”在他看来,双重角色的LP进来后,便于把潜在的项目直接与其总部沟通。如此一来,就更便于内部项目上下沟通,达到好的沟通效果,降低沟通成本。“意义还是有的。”
同时,阚治东不否认此种模式下的弊端。基金里毕竟里面有几路人马,如果合作不愉快,矛盾也很尖锐,其中最关键的是多沟通。当然,在东方汇富,LP介入基金管理只是个别地区的个别基金,不是普遍情况。
虽然坚持LP不参与决策管理、投不投最终由GP来决定,但更多GP通常乐于将LP作为“军师”。
比如,戈壁创投的资金来源于IBM等国外大型企业的战略投资者。蒋涛介绍说,IBM在硬件、软件等是比较领先的,戈壁在投IT相关领域时会听听IBM的建议。
达晨也善于玩转LP资源,将其最大化为己所用。
“我们专门建了按区域、行业划分的LP资源库,会主动与有专业背景和资源的LP沟通,听听他们对某些项目的看法。”邵红霞说,达晨基金出资门槛各异,最近几期基金起点是2000万元,达晨会要求每个区域投资经理要和该区域的LP对接,不管是当地家族企业、产业集团还是上市公司,他们在当地政府、行业都有很多资源,投资经理主动维护与LP的关系,在项目拓展或政府关系处理上,能得到帮助。
GP加速嬗变
作为投资市场里既共舞又博弈的一对主角儿,投资圈子有这样一句调侃,没有不合格的LP,只有不合格的GP。如此评价虽不尽然,但它却从侧面暗示出GP的“压力山大”。
阚治东对南都记者说,就东方汇富来说,要以具体细节来反映这种变化很难举例说,不过对项目价格、风控、团队等都有微调。比如,更强调风控,之前主要由投委会把关,现在还要联合会计部、法律部等一起来做,每个项目都要清楚知道风险点在哪里。
相比东方汇富的谨慎,高原资本和纪源资本嗅到更多的是机遇。
符绩勋说,5年前是创投市场最活跃的时期,纪源的投资节奏相对同行是慢的,当金融危机后,很多人选择了静观市场,纪源却又加快了投资速度,往往市场不好时是最好的投资机遇。
“谨慎?这是别人的事。对于我是机会。”涂鸿川说得非常轻松。在他看来,今年谈项目有明显不同,竞争不像去年那么激烈,一个项目出来立马二三十家创投扑过来,今年投资方更趋理性,起码10倍、20倍PE的项目没什么人投了,创业者也开始理性,价格都可以坐下来谈。“是一个投资的好时机。”
风言风语
“我害怕做实业的LP直接管基金,做房地产的只知道地产挣钱,对项目产生会有严重分歧。”
———东方汇富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阚治东
“和LP合作,除了需要高质量项目这个‘硬’的生命线,还要‘软实力’,比如增加项目信息的交流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等。”
———达晨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邵红霞
“大多数LP之所以愿意投钱,相信的是最初的GP,不是半路杀出的一个新GP。”
———戈壁创投人民币基金合伙人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