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以来,国内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暗潮涌动,圈内收购并购增持流言层出不穷,特别是阿里和百度似乎突然进入了“秋收的季节”。这些流言一部分已经证实,还有一部分在继续暧昧,不知道是讨价还价还是无中生有。
在今年几笔大的资本运作中,华兴资本继去年主持了优酷土豆合并之后,再度操刀百度PPS的收购,另外,亚信联创私有化、兰亭集势赴美IPO,唯品会增发等,华兴资本都在其中扮演着资本流动的“幕后推手”这一角色。近日,华兴资本创始人CEO包凡接受了媒体采访,表达了他对当前市场环境、趋势的看法,并讲述了一些华兴参与的交易的幕后故事。
关于并购:巨头的不安全感加剧,并购的环境和心态都在变
近两年并购市场明显活跃得多,包凡认为,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行业原因,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从流量上看是非常巨大的,这个过程中让巨头们产生了不安全感,他们本来觉得地盘挺稳的,但突然感觉脚下的地变成沙子了,我的地盘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地盘,同时也看到别人的地盘有可能成为我的地盘,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正在重新定义整个行业的边界,巨头都在重新布局。第二,像周鸿祎这样的“鲶鱼”给了很多人一种不安全感,人们更愿意去花点钱买个心安;第三,公司规模大了以后,自身的钱越来越多,经过一系列小的收购后,他们的并购经验越来越丰富,信心越来越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买家越来越活跃。
对于卖家来讲,前几年IPO市场的低谷,从VC角度来说,退出唯一的渠道就是并购。国内上不了,美国也不行,美国窗口到现在都没开,科技公司也没有到香港上市的传统,而并购成了为数不多的
选择。另外,创业者的心态也在变化,以前在投资行业里面并购被认为是一种失败,但现在大家不会再这样坚持了,VC也觉得并购很好,因为上市的话股票也卖不掉,还不如并购痛痛快快的就拿钱。
在包凡看来,并购趋势在一年两内仍将持续,但是一两年以后地盘重新的划分完了,可能相对会进入比较平淡的时期。
关于国内上市:A股估值更高,H股可能是科技公司的未来
阿里巴巴即将启动香港上市,大家会发现所谓中国TMT或者互联网里面最大的三个公司其中两个在香港上市了,今年会有一系列公司上市,香港市场会慢慢建立起对大陆科技股的兴趣。在赴美IPO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回到国内上市,到香港上市也会是不错的选择。至于IPO存量市场,在华兴所涉及的TMT,医疗和消费品三个领域里面的存量主要还是在美国,但是未来增量是在会在香港甚至于在国内。
根据包凡的判断,中国公司需要到美国资本市场拿钱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中国自身的资本已经成长起来,拿钱不需要跨跃太平洋了,跨过一个深圳湾就可以了。另外,上市公司投资人结构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正投资中国企业的核心投资人不再是美国的机构,而是真正中国自己的机构,这在未来会成为主流。
另外,香港上市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焦点。香港上市所面临的机构投资人和美国是一样的,现在大的机构投资人都是全球化的,在香港上市照样可以去美国募集。其实去香港的很多散户的钱是从大陆过去的,A股没有什么好的科技股,为什么不到香港去呢?
还有一点,实际上是这个市场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套利的空间,A股上市公司普遍的估值比较高,现金充裕,现在很多项目在海外上市估值远远低于A股上市公司。套利也是推动市场很重要的因素。华兴今年参与好几起跟游戏有关的并购,买家都是A股公司。
包凡点评几个华兴经手的大交易:
(记者整理自速记)
一、兰亭集势
第一兰亭集势是继YY上市之后到美国上市第一单,在YY上市之后,IPO市场一直相对平静,现在是冲的第一单,很大程度上我觉得也是反应了投资者对中概股情绪的变化。应该说美国这个市场对中概股的低估已经过去了,今年二级市场上股票表现也是相当不错。之所以兰亭能够冲出去,我觉得跟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另一方面的确他们(兰亭集势)准备工作做的比较早,把握住了这一次窗口机会。实际上准备去美国上市的公司也不少,但是能抢在今年上半年窗口开放冲出去的肯定只有兰亭一家公司。
筹划是去年就开始了,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的窗口此前一直没有开,到目前为止是否已经打开,也要做完才知道。没有做完还是没有开,这里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等窗口。之所以决定现在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一个是业务上,兰亭集势还是发展得相当不错的,公司去年下半年开始盈利,今年成绩很好,还在继续盈利。
第二,市场的确很好,现在全球大的股票市场都处在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时候了,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的股票指数,都已经创了新高。海外资本市场的确是相当好,对他们(兰亭集势)来说商业周期和市场周期刚好吻合,现在决定去抓机会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百度收购PPS
把PPS卖给百度的建议,是我提的。当然,我们肯定比PPTV卖得好,PPS才找我们,哈哈。其实,之所以这个案子能够比较顺利地做完,很大程度上是龚宇收了PPS两位小兄弟,这两位小兄弟也认龚宇做大哥,人上有相当的默契,这两家没有做成交易之前已经穿一条裤子了,已经感觉是一家人了。你是大哥,我们俩跟着你混了,类似这种感觉。从任何一个收购方角度来说,考虑最大风险是整合,这个交易里,人达到这种程度上的默契,百度认为整合风险已经降到最低了。
三、亚信联创私有化:
亚信是2000年3月份上市的,那是中国去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股,我们上市第二天UT挂牌,之后是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公司,亚信当年敲开了去美国上市的大门。其实亚信上市跟下市,也是中概股一个周期的代表。我在不同场合也提过为什么中概股在美国会下市,中国已经不再依靠美国投资人的资金,我们在自己家门口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还有诸多不便和不融合的地方,无论是从上市的成本,还是销售的窗口,方方面面,最主要是没有太多人去炒股,这样市场流动性是受影响的。
亚信为什么决定下来,有几层原因。第一,因为亚信的业务到了上一个新的台阶的时候了。传统的电信业务在中国的成长空间不大,亚信的客户——电信运营商的成长的空间本身受到了限制。第二,亚信这几年一直在寻求走国际化道路,国际化短期来说是一种投入,而不是产出。作为上市公司去做这个事情手脚也是受到束缚的。第三,田总(田溯宁)还是希望在亚信里面有更强的声音,在不同层面有更统一的力量。亚信下来作为非上市公司,这几年能够休养生息,做一些未来大的战略和计划。亚信下一步会做云相关的服务,还会做一些向其他行业的渗透,作为非上市公司实施这些战略,会比上市公司更加灵活。
不过,上市又选择了下市,并不意味着上市是个错误。
亚信上市的时候很小,我们当年2000年的时候收入才2000万美金,而且是赔钱的,一年当中赔了1000多万美金,那个时候泡沫真的很大,我们居然搞了1.5亿美金回来,上市24块钱对应的市值是15.2亿美金,2000年的时候有多疯狂。经过这13年,作为上市公司,亚信到今天实际上体量也大的很,下市之前现在是差不多五、六亿美金年销售额,每年利润一亿美金以上,在中国也算是顶尖的软件企业之一,全球第二大的电信软件公司。不管怎么说上市为亚信这些年的发展还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不上市,没有钱去发展;如果不上市,也没有钱收购联创;如果不上市,也未必能够吸引到这么好的高管。我觉得上市还是为亚信做了重大贡献,只不过在不同阶段使命不一样。我相信亚信几年以后还是会再上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