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上半场关于创业企业股权分配现场分享主要内容的节选整理:
一.三个原则思路
1. 如何解开心理纠结?
创业者经常都会面临一系列的纠结:公司股权是否分?什么时候分?分给谁?分多少?分错了怎么办?
公司的股权分配本质上是对股东贡献的估值。货币出资、实物出资容易估值,人的眼光、胸怀、管理、才干、人格魅力等要素就不好估值了,更不会体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但这些却是创业团队所需的重要资产。因此,股权分配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学计算公式。它需要拍脑袋。股权分完后,股东也会面临进进出出,一个股权方案很难管一辈子。为了对冲这些风险,需要预设风险对冲机制,比如,股东离职,股东离婚或死亡事件发生后股权的处理机制。
2. 拼图游戏
公司的股权结构是表象,股权结构背后反映的是公司发展可以对接利用的各种资源。持有公司股权的通常是三拨人,即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外部投资人与公司员工。
3. 预期管理
我们客户之前碰到过,有的股东持有创业企业30%股权,但干满1年半就中途离职。对于他所持30%股权的处理,离职股东认为他从一开始即参与创业,应该继续持有这30%股权。其他团队成员认为,他们还得像养小孩一样养创业企业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他带走股权对其他团队成员不公平,股权应该收回。
如果团队事先有充分沟通,发放股权是基于大家长期参与创业的预期,且法律文件有股权兑现等制度安排,可以减少类似纠纷。
二. 四个常见问题
1. 股权分,还是不分?
此前经常有客户提到,骨干员工成为公司顶梁柱后即离职。经过与离职员工交流后意识到,员工一直就觉得自己在公司再干8年或者10年也是个打工的,他对于企业拥有感不足,没有归属感。
如果创业企业让骨干员工参股,给他们提供创业平台,对于离职员工和企业都可能是双赢。一方面,员工出去创业,需要重新搭建团队、开发业务。在现有单位平台上创业,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企业有一个稳定的团队,也可以避免培养一个竞争对手。
上篇:
投资人自述:初创公司该如何分配股权?
下篇:
按月订购 Birchbox 获B轮5000万美元融资,样品试用模式之后的下一步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