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厦门网-厦门晚报讯(记者 刘丽英)来自泉州的全芳烘焙面包确实要撤出厦门了。但全芳依然是福建省烘焙业老大,只不过,它在厦改变经营模式——开烘焙餐厅。全芳掌门人、福建省烘焙行业协会会长黄永安昨天向本报表示:一旦全芳面包店在厦悉数关门,消费者手中的面包券、卡等可以拿到安第仕烘焙餐厅使用。目前,厦门已有6家安第仕。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由于全芳面包不断缩减店面,从十几家减至4家,导致消费者兑现面包券越来越不方便。他们担心全芳面包是否要退出厦门。
对此,黄永安予以了证实。“来厦门3年,做得很辛苦,并且没赚到钱。”黄永安声音中透着疲惫。3年前,全芳入厦时,市场曾发出“这么多面包,厦门吃得下吗”的疑问,因为当时厦门市场上已有向阳坊等多个烘焙品牌。当时,黄永安信心十足地说:“我认为厦门烘焙市场还远未饱和,我要让大家改变只在早晨吃面包蛋糕的习惯,变成从早到晚都吃。我还要开现场烘焙、兼卖饮品的店。”如今厦门人每天吃的面包蛋糕确实越来越多了,但令黄永安没想到的是,市场涌进更多竞争者,包括85℃、超雅乳酪等强劲对手及各类小品牌,一时间,现场烘焙西点房遍布厦门大街小巷。
“品牌太多了,平均每个品牌分到的量就很有限,除了老大老二,多数面包店日子都不好过。”黄永安说,全芳至今在泉州依然经营得挺好,拥有100多家店。入厦后,他一度也想成为厦门市场上的老大老二,但市场毕竟讲究先来后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还没等到消费者广泛认知全芳,新品牌又纷纷涌入。
“市场同质化太严重。”黄永安说,入厦第二年他就感觉到很难发展,开始绞尽脑汁琢磨新的业态,最终创出安第仕烘焙餐厅这样的新业态。“这样,终于和别人不一样了,比较少竞争。”
昨天,记者在火车站附近的安第仕餐厅看到,这很像一家外国人开的洋餐厅,餐厅内既有大型烘焙设备,现场制作、销售各类西点,还提供沙拉、水果、饮品等。服务人员介绍:“在传统面包店,人们买了面包就走。但这里是一个餐厅,人们从早到晚,任何时间都可进来消费、休息,可以吃到饱。”记者注意到,虽然是下午,店内仍有不少顾客,边吃西点边上网或看书。
黄永安表示,安第仕的经营状况不错,今年还会在厦门继续开,打算开到10家左右。但当记者询问:“如果这种模式又被别人争相效仿,那您怎么办?”黄永安说:“到时只好再想新的模式喽。”
相关分析
上千家烘焙店扎堆厦门 密度全国第一
“厦门的烘焙店密集数堪称全国第一,至今已有一两千家店,上百个品牌。”福建省烘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厦门市烘焙与咖啡协会秘书长陈炳泉说,虽然店多,竞争激烈,但这一行仍有提升的空间。
在他看来,厦门烘焙业确实竞争激烈,但发展还是颇为良性。老的本土品牌如黄则和、上好仁真都在稳健发展,扩建厂房;老的台资品牌向阳坊已在厦门开出300家店,并北上拓展,已建立了北方总部,还将在台湾上市;安德鲁森除了在厦稳住脚跟,还把战略重心转向成都;胜福兴也有几十家店。新进的85℃、超雅乳酪还能分到市场一杯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厦门的烘焙业至少呈现出4种业态:传统的馅饼、特香包;向阳坊等台式社区面包店;现场烘焙的复合业态;烘焙餐厅业态。每一种业态比起前一种,都是一种升级。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竞争激烈,以及近年来原材料、店租、人工成本上涨,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烘焙业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一位曾经的全芳面包加盟者透露,在他开店一个月后,恰逢“植物奶油”事件发生,人们纷纷改吃豆浆油条或自己动手做面包,他的店营业额骤减四成。几个月下来,亏了上万元,赶紧将店转手。
据曾在台资烘焙企业任高层职务的黄先生透露,眼下面包蛋糕的价格标得很高,但商家利润却很少。大部分毛利被中间流通环节和店租、促销费用等占用了。在激烈竞争中,一些没有自身特点、产品附加值低、处在同质化竞争末端的产品和企业将被淘汰。
向阳坊董事长黄俊凯认为,烘焙食品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企业要升级,用上好的原料、工艺制作出精良的产品,并尽量通过大宗采购、科学管理节省成本,使产品有个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样的企业就能在竞争中胜出。反之,败下阵来也在情理之中。” (刘丽英)
上篇:
众多餐饮企业响应“文明餐桌”倡议 鼓励顾客适量点菜
下篇:
厦门"天价被子"一床近36万元 消费者笑叹盖身上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