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做了100件事,99件都是错的
0 ihunter 2013/04

 木瓜移动创始人沈思创业5年,就“扔掉”手中项目三次,又重新开始,如今转向交叉换量平台,沈思和木瓜移动将面对的是另一个飞速成长的领域,及全新竞争对手。沈思的“试错”和“舍弃”循环也许还将继续下去。

沈思的木瓜心经

当钛媒体记者见到沈思的时候北京刚刚入春,一股倒春寒让早晚天气冷得逼人。我们来到木瓜移动在海淀区知春大厦的办公室时是3月的一个下午,这时的沈思已经病了一个星期。

“再过一个星期估计(感冒)还这样,就今天吧。”沈思穿着一身便装,把运动衫的帽子掀起来戴在头上。

如果不是同样清晰的思路和谈吐,很难将眼前这个穿着运动装、带病工作的“女强人”形象跟那个《非常勿扰》里的10号美丽女嘉宾联系起来。2011年8月份,沈思连续参加了21期《非诚勿扰》节目。不过,她没有在节目中牵手成功,反而得到了一个“互联网美女CEO”的称号。

接触下来,她本人更像是那个在《非你莫属》中提问求职者Java编程问题的Boss。不过,是《非诚勿扰》,让她和她背后的公司广为人们所知。当初在《非诚勿扰》的节目上,沈思坦然说自己想要找一个“能接受女生有一份自己的事业”的男生。沈思口中的事业指的是木瓜移动。木瓜移动是沈思的创业公司,于2008年3月创办,主要产品有Android平台上的游戏社区,开发者孵化器,供手机游戏接入木瓜平台的Social SDK,Papaya Game Engine(游戏引擎),以及去年刚刚推出的Android和iOS交叉推广平台AppFlood。

2013年3月21日,是木瓜移动成立5周年的日子。5年的创业历程,让沈思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CEO。

这段创业之路并不平坦。沈思甚至称,创业就是“做了一百件事情,九十九件都是错的”。不过,在这些年的创业经历中,她还是摸索出了试错之道,才有了如今在钛媒体记者面前的坦诚和自信。

受google影响,坚持要做平台

沈思的头上顶着许多令人欣羡的光环:典型的人们意识里的美女和才女。清华大学学士、斯坦福大学双硕士、在Google的工作经历……但最终,她还是放弃Google,选择了自己创业。创业,才是她梦想的落脚点。

如果不是创业心思“作祟”,沈思完全可以待在Google继续工作——200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她成功地加入了Google。后来,2007年,沈思申请回国,参与创建了Google中国的移动部门。

如果稍加了解沈思的经历,就会发现,沈思离开Google是一种必然。她加入Google的动机并不“纯洁”:早在高二的时候,读完比尔·盖茨《未来之路》的沈思受到了这本书的鼓舞,产生了创业的想法。此后,她一路考上了清华大学,并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为的就是让自己足够优秀,圆一个“创业梦”。

从学校毕业之后加入Google,对沈思来说是一种偶然:当初,一心想创业的沈思在清华大学校友会上遇到了北极光风投基金的邓锋(他也是日后木瓜移动的天使投资人)。邓锋建议沈思,想要创业,最好先去一家公司边工作边学习,从产品经理做起。

“你只要做过了产品经理,整个创业的过程就知道了,包括怎么做一个产品、如何推广。”邓锋告诉她。于是,沈思选择了当时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Google。

在Google的经历无疑影响了她今后的创业道路。在沈思作为移动事业部产品经理的日子里,她提前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她接触了后来Google对Android的收购,负责了Google移动广告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包括为此同欧美运营商和广告商进行了接触和谈判。同时,受到Google开放环境的熏陶,沈思对“开放”和“平台”有着坚定的信念——沈思说,自己“一定要做平台”。

木瓜利用5年的时间做到了如今的规模:它目前是美国和西欧在Android上最大的移动社区游戏平台, 可以直接叫板著名社区游戏运营商DeNA和GREE。木瓜移动公司地点在北京,另外在旧金山和伦敦成立了办公室,整个团队加起来共有100多人。

09年,木瓜开始盈利,而对此沈思只是说,目前“我们活得很好”。“我们一直都希望我们公司能够做一些很不错的产品出来,希望很多人都会去用。这是一件我们更想做的事情。”她说,“挣多少钱对我来说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在沈思与钛媒体记者的对话中,沈思显示出更多的是对木瓜的自信。谁会知道,在这种自信的背后,是沈思的屡次试错以及数次“扔掉”产品、重新来过?

几次三番“扔掉”产品

沈思是个80后。2011年,《财富》(中文版)将她评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精英”第39位,2012年的时候,她的名次上升到了31位。

这与木瓜的成长密不可分——据木瓜方面透露,木瓜移动平台拥有7800万用户和超过300款的社区游戏,用户APRU值达到了12.6美元(2012年8月数据)。

创业之初,iPhone刚刚发布,Android还未出世,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也落后于世界,沈思因此选择了海外市场作为切入点。时至今日,木瓜的主要市场仍然在海外,公司总部在北京,旧金山和伦敦的团队负责推广、销售以及孵化开发者。

沈思创业之初就想要做一个移动互联网上的平台,她相信平台比单一的应用或者游戏更具有价值。而木瓜也为了这一目标,经历了数次转向,几次三番地“扔掉”手上做的产品。

“我们最早的时候做的东西是在Java上,叫Papaya Free,跟现在的微信挺像——在WIFI上可以让用户发短信、留言、打电话。但是当时做那个做得很苦,那是在smartphone之前。”沈思说,“做那个挣不到钱。而且,因为我们在海外市场,那时候Skype做得比较大。”

没有推广、没有收入,Papaya Free仅仅做了几个月的时间。沈思决定另找出路。

“Facebook在web上做得很好,我觉得在移动上应该也有一个这样的东西,但这个想法很简单。08年的时候,Facebook在美国已经超过MySpace成为第一大SNS了。后来我们觉得,在移动上做一个SNS,用户是没有这个需求的,因为Facebook可以直接搬到移动上来。所以我们就做一个游戏上的。”

当时,PC互联网上农场类游戏十分火爆,而移动互联网还没有相应的游戏。于是,沈思迅速决定放下手中的项目,全面转向木瓜第一款iPhone游戏木瓜农场(Papaya Farm)的开发。

“iOS上,我们算是开发社交游戏很早的,所以当时我们获得了很多用户。”沈思说。

农场木瓜一经上架App Store就获得了几百万的用户数,随后用户总数超过了千万。紧接着,木瓜移动又开发了木瓜鱼、木瓜泡泡龙等游戏。

“做游戏是因为不得已。想做平台,没有任何用户量,什么都不是,谁跟你玩啊。”沈思笑着说。

“所以就用最开始的几款游戏积累用户量,这样才能把这些用户量积累到社区上。”沈思说,“而且游戏是离钱最近的,还是有收入上的考虑的。”

然而,一次事故让沈思不得不进行了第二次“扔掉”——放弃在苹果上做平台。2009年11月,木瓜移动的App被苹果全线下架,事前苹果未作任何知会。经过几番周折,沈思得知,是木瓜的平台化发展引起了苹果的警觉——在iPhone上发展另一个平台,这是政策严格的苹果所不允许的。

苹果的封杀给了沈思不小打击,但沈思也因此决定转向刚刚起步、更加开放的Android平台。此时,来自DCM的400万美元的A轮投资让木瓜有了发展下去的保证。

彼时的Android已经显示出了超越iPhone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开放性让沈思更容易实现木瓜的平台梦想。木瓜转向到Android上后,就在Play商店中被推荐(在国外,商店渠道还较为单一),引来了第一批用户。后来,木瓜开始进行游戏之间的互相推广,因此在Android平台上用户量也增长了起来。

紧接着是第三次。2011年9月,木瓜宣布不再自主开发游戏,而是转向扶持第三方开发者。

这一步的背后是沈思对平台的继续押注,并且将平台延伸到了游戏之外。

木瓜构造了一个Android平台上的用户社区——类似Facebook地,用户可以进行动态更新、关注圈子、聊天、互相推荐游戏等。同时,木瓜对第三方开发者开放了Social SDK(包含了木瓜自己的虚拟货币支付系统),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利用SDK接入木瓜的社区获取用户;还提供了Papaya Game Engine游戏引擎,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手机游戏。

在宣布停止自主开发游戏之前的2011年6月,木瓜就推出了自己的孵化器,对开发者团队进行孵化。

“我们以前觉得,社区游戏可能会占到半壁江山。但是我们发现,游戏是丰富多彩的,人们还是会玩很多不同种类的游戏。游戏社区这个事情能做到多大?我现在觉得,它能达到的规模要比我以前想像得小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块会相对弱化,更多地强调我们这个大平台。”沈思说。“很少有人会完全出于游戏而和一个人形成牢固的联系,游戏的过程就是最好的交流,除非你能帮助他们拓展交流和活动范围,否则他们没有理由留下来。”

但这种转向还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做游戏肯定很赚钱。以前收入是100%,但转到平台之后只有分成,20%到30%,所以收入肯定是一下子就降下来了。但是因为平台增长是很快的,增速比单个游戏快太多了,所以慢慢慢慢收入就又起来了。”

目前,木瓜正在经历着第四次变化,这一次沈思没有预先想到。这次转变并不是“扔掉”——而是沈思发现了另一个更大的想像空间。

***********

移动上的平台,是沈思的夙愿,如今她发现了另一个平台富矿。不到一年的时间,1000家开发者,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但这场移动广告平台的颠覆之路还很长。在转向交叉换量平台的同时,沈思和木瓜移动将面对的是另一个飞速成长的领域,以及全新的竞争对手。在这个市场中,有擅长banner广告的AdMob,有擅长offerwall的力美和有米,有擅长品牌广告的多盟。现在有了木瓜移动。

“换量、精准投放,做到极致,就很了不起了。”沈思并不着急尝试新的产品模式,下一阶段,木瓜将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AppFlood上。沈思透露,木瓜针对终端用户的方案也即将出炉。

聊天结束,如同她匆匆而来,沈思又匆匆离去。这是台下这位“互联网美女CEO”的另一面。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图说电商:电商用户从哪儿来?
下篇: 创业者需要感谢的42件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