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商机,然后别轻言抛却。”徐海南说。
今年40岁的徐海南是浙江天外天休闲伞业公司董事长。这家位于浙江上虞市崧厦镇的制伞企业以其年产万万把制品伞、年产值2亿元的临盆范围,成为现在中国伞业的“领军人物”。
某种程度上说,天外天的乐成,部分是出于徐的“不安分”气质。
与灿若群星的夷易近营企业运营者一样,徐海南的生长历程也颇具传奇颜色,其运转轨迹却显得另类。
15年前,两车从上海购买的废旧伞料,窜改了那时还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浙江农夷易近的徐海南的糊口轨迹。
徐海南的故乡崧厦镇不断有修伞绷伞的传统,也有把接纳的旧伞、伞件整修处理举行销售,组成一种传统的手义务坊临盆。
1989年,在上海做修建生意的徐海南,径直跑到沪上一家制伞厂废品销售部,把手头全部的钱换成了二三十吨这家厂临盆后的剩余废料,准备用两车拉回崧厦,转卖给那些修伞制伞的匠人赢利。
“便是两车废品,窜改了我今后的糊口。”说这话的徐海南不断在光荣自己抓住了机遇。
那时物资流畅远没有现在如许利便,尤其像钢材如许的物资有着良多的限制。运输途中,因为徐海南购回的废料中有伞骨、伞架等废钢废铁,两车废旧料全遭扣留,并被以几毛钱一斤的废品价收买。
“一万块钱缩水成了几百块,那真是当头一击。”徐海南连夜求上海的冤家帮助,用外埠户口把两车已被废品接纳站“收买”的废旧伞件料从头买了返来。“一来一回,多花了五六千。”他自行盘算了一下,“能赚的钱全搭了进往,但还不至赔本。”
末了,这第一笔生意,徐海南不但没亏,反赚了五六千元钱。
就如许掘到的人生第一桶金,让徐海南选择投在了伞业。
心有多年夜,市场就有多年夜
“如果没有这两车废料的经历,不晓得现在会在做什么。”徐海南说。
现在,花花绿绿的太阳伞到处都可以看到,但良多人并不晓得第一把太阳伞的发明者是谁。
1991年,不断在上海―崧厦两地奔走的徐海南,在路上看到一位卖冰棍的小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沿途叫卖。这一幕让徐海南动了落井下石,“倘使有一顶年夜的伞遮遮荫,该多好。”
回家今后,徐海南找了些钢筋铁片,自己揣摩着用手工敲敲打打,每天搞到深夜两点。3天后,手磨出了血泡,一把直径1.2米的“太阳伞”终于问世。
徐海南抱着自己制造的太阳伞到义乌小商品市场里一亮相,就吸引住了世人的目光,也引来了第一笔订单:一位山东即墨的客户从义乌追到了厂里,订了48把。
这给了徐海南决议信心。他用3分利率借来12万元准备年夜干一场。因为太阳伞很适用,又很能吸引目光,马上掀开了销路。“那时供不该求,到厂里买太阳伞要列队,至少要半个月本领交货。”
之后,他一方面自己边临盆边销售,同时也让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代销。“每把太阳伞可赢利30多元。第一年,人们还不相信我敢借12万元时,我实在已经赚到了100万元。”到本日,徐海南还深感自满。
正本只想着“这辈子我要能赚下100万,也就用不完了”的徐海南,没想到第一年就完成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之后,想的是如何进一步扩展临盆,霸占更年夜的市场。”徐海南说,实在,人心永久不会有满意的时候。
90年代初,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生长另有各种限制,收支口商业权等于其中之一。从国有外贸公司接到过几笔订单的徐海南,对以集装箱计量的外贸生意咋舌不已:“一个集装箱的收益就有10多万元呢。”
徐海南不断在探求机遇。
12
上篇:
中年创业若何选择商机
下篇:
“危殆”却成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