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是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似乎是独立运作的两个系统,除了提供原料和劳动力外,似乎没有多少关联。
在城市市场快速饱和,行业门槛快速提高,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三农”这个无论曾经谁谈论就觉得是问题的话题,突然变成了全社会的机会。“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似乎为淘金农业打开了机遇之门,引得资本和企业家高度关注。
然而,淘金农业,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与农民竞争
淘金农业,首先必须解决与农民竞争是否有竞争力的问题,特别是成本竞争力的问题。
在美国农业的成本结构中,农业机械占第一位。中国农业的成本结构中,化肥占第一位。其实,这里面有一项重要的成本没有统计,即农民的工时费用。
中国传统农业,化肥浪费巨大,中国占世界6%的土地,却使用了占世界1/6的化肥。所以,农业产业化,化肥成本的节约将是惊人的,这是现代农业的优势。
中国传统农业成本中,没有计算农民种地的工时费用。如果算上工时费用,那么多数农民种地是赔钱的。农业产业化必须支付“农业工人”的费用,如果把农民隐性的费用算进去,农业产业化并没有成本优势。
按照目前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农村人口超过6亿。根据专家估计,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大约1亿农业劳动力即可达到目前的农作物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形成了中国精细化耕作、高产的农业形态。除了农业科技外,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相比,产量上并没有优势。
产业化农业与传统农业在成本、产量上都不具备优势,那么,与农民竞争就难有胜算。
过去,产业资本与农民的合作,比较成功的模式是“公司+农户”,这种模式回避了与农业在成本上竞争的问题,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但很难保证品质问题。小范围的“公司+农户”无法解决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问题。
逃脱价格波动的“蛛网”
1930年,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变化的蛛网理论,论证了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周期性变化像蛛网一样周期性变化,这是农产品的基本特征。
农业产业化,能够逃离蛛网理论的宿命吗?在一家一户为基本农业单元主体的情况下,农业产业化很难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如果农产品期货市场比较发达,蛛网的波动可能小一点。如果种植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价格受蛛网波动的影响也会小一点。
资本和企业家介入农业,对价格和产量信息的敏感度可能高一些,对蛛网波动的规律可能了解一点,但逃离蛛网的可能性并不大。
有机农业的困惑
不敢一棍子全部打死,但以本人目前所见,所谓的有机农业都难以经受严格的检验。
有机农业,基本特征是不含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但完全不用农药非常困难(少数作物例外)。不用农药,就要承担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作物品相变差的巨大损失。
病虫害的防治,并不仅仅是单个农户和单个企业的问题,有些病虫有迁飞性,有些病虫必须群防群治,建立一个不用农药的“世外桃源”非常困难。
有机农业的另一个困难是市场化问题。以有机蔬菜为例,有下列几个问题:一是中国人对蔬菜品种的需求比西方国家多得多,特别是反季节蔬菜和蔬菜的全国性运输问题解决后,很少有一个公司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全部蔬菜品种的需求。如果一个消费者在专卖店购买几种有机蔬菜后,还要到菜市场购买其他的蔬菜,消费者就可能干脆到菜市场购买算了。二是有机蔬菜的鉴别、认证和信用问题,即使真的是有机蔬菜,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你。即使经过认证,消费者其实对认证本身就有存疑。
产业链的困惑
从产业链的起点和延伸看,有两种类型:一是工业化形成规模后,向农业延伸;另一种是在农业形成规模,然后向工业和商业延伸。
乳制品行业是第一种产业链,一般来说,这种产业链是不均衡的。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些乳制品企业开始养奶牛,这算得上是产业链,但却是规模不均衡的产业链,即鲜奶产量与乳制品产量严重不对等,无法实现产业链全封闭运作,这样的产业链,只具有形象上装点门面的作用。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某肉制品企业提出建养猪场,但生猪出栏量根本不可能与巨大的生猪用量相比。
从农业向工业和商业延伸,这种形式的产业链非常困难。如果向工业延伸,面临着每个行业的门槛都很高的难题,产业链很难给向工业进军提供支持。比如,并不会因为种植了水果,就为进军果汁饮料提供了条件。
农产品向商业的延伸,必须以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运作为前提,只有品牌才能提供保护。
质疑不是反对
上述对淘金农业的质疑,并不代表我反对淘金农业,只是认为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资本和企业家进军农业,会迅速改变封闭循环的农民意识,这是对中国农业的最大贡献,甚至比农业科技对农业的影响还要大。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突破自我比较困难,但一旦有榜样,学习模仿速度会很快。
进军农业,最困难的在过渡期,即传统农业与产业化并存的时期,此一时期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同时,还必须关注,消费者对农业问题的痛恨(如毒菜问题)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消费行为。
进军农业,晚了可能丧失机会,急了可能成为先烈。
进军农业,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以世界的视野看待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如果要同时解决中国农业产业化、产业链和市场化问题,难度非常大。如果中国的农业产业化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结合,有可能形成绝配。
二是以整合的方式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比如,订单农业就是整合农业、工业和商业的方式。再比如,现代农业与现代商业共同整合形成产业链的问题,比独立形成产业链更有优势。
上篇:
花20万请农夷易近工用饭毕竟值不值?
下篇:
贫苦农夷易近变卖统统淘宝创业,月进1W
1 一文说透社交电商运营模式,路径、风险、产业链、竞争格局 2 2019中央一号文件即将发布!大农业领域迎来新机遇 3 他是如何仅靠4次微信推文,0成本实现近20W销售额? 4 ASO优化案例:马甲包如何1个月内0成本新增15万+自然用户? 5 如何0成本做好一场“赚钱”的直播课程? 6 投放广告如何帮公司控制成本,同时提高转化效果? 7 头条号爆文标题怎么起?史上最全百万爆文标题方法总结大全 ! 8 头条号爆文标题怎么起?史上最全百万爆文标题方法总结大全 ! 9 8个月活动运营经验总结的12个新手坑(看完少走弯路) 10 产品注册功能如何设计可以提高用户注册转化率? 11 一份完整的线上活动策划及进度管理表(附表格源文件下载) 12 获取新用户难、成本高?7000字让你搞懂新增用户的逻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