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帮帮忙,欲推向全国高校,并把“师兄”拓展到校外
0 ihunter 2013/05

申磊2011年还在年清华博士的时候就和同学一起创办了“师兄帮帮忙”网站——校内在线互助社区。师兄帮帮忙里的 “第一定律”就是“女生=师妹,每个女生都有一个师妹的心;男生等于师兄,每个男生都有一个师兄的肩膀”。“师兄帮帮忙”创立不久就拿到了薛蛮子等投资人和机构的投资。

在网站上线之初,一方面自己也确实是名符其实的师兄,想借此体验一下产品;二来用户还不太多,为了积极响应师妹,申磊和团队自己也接过师妹在网站上的求助,比如帮买个早餐,送个快递等等。结果被帮助的小师妹还送给申磊自己家里的粽子。申磊觉得感觉很棒,那是助人和真诚而带来的满足感。所以,“师兄帮帮忙”的slogan就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后来天使投资人薛蛮子谈起投资“师兄帮帮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 申磊“他把创业乐趣和本身做这件事情带来的快乐,看得至少跟钱一样大。

申磊一直都比较低调,“师兄帮帮忙”更多是在高校内宣传,因为它的初始目标用户都是高校的学生。在2011年的“光棍节”,打着“红娘”的旗号,“师兄帮帮忙”网站在清华校内开始公测。如今已经面向部分城市的几十所高校开放,并在2013年4月推出了手机客户端iOS和Android版本。在打磨了一年多的产品之后,“师兄帮帮忙”正被推向全国高校,以及校外的“师兄”。具体点说,就是毕业四五年左右的人。申磊的考虑是,这部分人有两个突出的需求:一,可能还单身;二,很可能已经是企业的中层,有招聘的需求。反过来说,这两个需求,也是这部分人走出学校之后,还会上社交网络的动力。

不过,申磊强调,并非是要把“师兄帮帮忙”做成一个婚恋或者招聘类的社交产品。其基调还是社区,以“互助”为主线。在这个基础上,客观上也许会起到譬如交友、招聘等效果。

提到“校园、社交”,人们自然会想到国外的facebook和国内的人人网。不同的是,人人网未能解决学生毕业之后转向其他社交媒体的问题,导致人人网的用户群体始终过于局限,这也成为使其主要盈利的项目人人游戏的ARPU值始终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facebook则由于开放架构,早早从学生群体扩展开来,才奠定了今天社交媒体老大的地位,并为其多种盈利模式奠定了基础。

申磊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要把“师兄”从校内扩展到校外。目前,还在用户扩展阶段,学生及毕业四五年的人群都不过是切入口。

只是,facebook当初打市场的方式现在用来可能需要一些调整。现在的社交产品太多了,facebook上现在就有用户反映,感觉维护起来太累了,动力缺乏,热情减退;同时,一部分人更愿意上twitter去换换口味。即使在国内的校园里,社交类产品也层出不穷,像超级课程表和课程格子、秋菠网、武大助手等等,都以非常新颖的方式满足用户非常具体的需求,并得到不错的增长。“师兄帮帮忙”要警惕了,要给出更明确或多样的,让用户进来和忠诚的理由。

在“师兄帮帮忙”上可以看到譬如“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提高英语听力吗?”“师兄师姐们,如果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前个星期说分手下个星期又说和好,然后总是这样重复,你们受得了么?”各种问题,有热心的同学做出解答,并得到提问者的感谢。这样的氛围让人联想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温暖和美好。但作为一个产品,这并非用户在毕业之后仍然留存的保证。人人网面临的不就是这样的问题吗?

不管是怎样的切入点,在互联网上和移动互联网上,能拥有大量用户量,甚至是黏性,并有大的增长潜力的产品,在满足用户刚需的基础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满足了用户日常必需的即时需求,像淘宝;另外,就是像墨迹天气一样,每天都会用到的细分需求;此外,针对特定人群的某一个需求,同时在纵向上,这个需求与用户每天的活动及周边的环境又息息相关,典型的像“大姨吗”。所以,虽然是个社交类的产品,“师兄帮帮忙”还要进一步清晰定位。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站长们,你们还能前行吗
下篇: 不能乱说话:社交网站发评论即可完成支付转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