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火柴画藏品异军突起
0 ihunter 2009/11

火花,是火柴商标和印有火柴制作(包括委托制作)单位标志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之总称。作为一种收藏品,火花的收藏历史悠久,几乎可以与邮票的收藏历史相提并论,在上个世纪初,火花就成为了收藏界的主流品种,且其风头在邮票之上。

不过,随着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火柴被其他点火工具所取代,近20年来人们使用火柴的概率越来越少,尤其是大中城市更是如此,过去在商店内作为供应必需品的火柴,已逐步从货架上消失,以至于不少“90后”的孩子与学生已不知道如何使用火柴了。这说明火柴正在从人们的视线中快速消失,而作为火柴商标的火花,也呈现难得一见的状态。

收藏市场异军突起

对于收藏者而言火花却仍然是一件非常有品味的藏品。问题是,由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大量火柴厂因销路不畅而倒闭,进而出现了纯粹出卖火花的情况,令火花的权威性直线下降,由此也导致了国内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火花收藏热急速冷却,近10年来火花在藏品市场的地位更是出现了江河日下格局,也让不少火花藏家唏嘘不已。

但是,尽管国内火花收藏热温度骤降,不过依然有一个板块的表现撩人眼球,那就是火花中属于文革时期发行的“文革”火花。这里我们可以从市场上不同时期火花的价格,来印证“文革”火花的强势表现。

在2004年,民国时期的单枚火花交易价位在30~300元之间,而“文革”时期的火花市场价格则仅在5~150元之间,两者的价格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不过,仅仅过了5年时间,因火花藏市低迷,大多数民国时期的火花价格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但“文革”时期的火花却仍然不断上扬,目前的市场价格已同中国早期的民国时期火花并驾齐驱。如此发展势头,自然让大量火花迷吃惊不小,难道“文革”火花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推动价格上扬?

应该说,这种讲法只是对了一半,因为“文革”火花近年来的上扬,并没有出现任何的资金推动与人为的渲染现象,相反在火花集藏群体萎缩的状况下,其价格上扬的行情,只能够是供求关系导致的结果。或许有些人不明白,既然火花的收藏群体萎缩,那怎么会形成“文革”火花供不应求的状态?事实上,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火花收藏群体中,大多数人并不重视“文革”火花(同样包括解放初期火花)的收藏,而主要将收藏的目标定位在清代、民国火花,以及当时发行的火花上。其中前者属于历史较早的品种──老火花,因市场存量有限,价格连年攀升,引发了部分投资群体趋之若鹜。而后者则由于价廉物美,成套收集相对容易,所以深受初级集藏者的欢迎。因此,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火花就变成了夹心层,因成套收集困难,加之当时不少品种在市场上有一定的流通量,反而遭遇冷落。

从价格变化分析,一般品种的“文革”火花在二十世纪80年代每枚价格在1~3元,90年代仅微涨到3~5元,踏入本世纪初也只是徘徊在每枚5~10元,20年时间的价格上涨力度十分有限。不过从2004年开始,“文革”火花的攀升力度开始加快,目前普通品种的“文革”火花价格已攀升到30元上方,一些精品火花的价格则在2005年快速突破百元关口,近期升至300元的为数不少。由此,可以看出文革时期发行的“文革”火花。这里我们可以从市场上不同时期火花的价格,来印证“文革”火花的强势表现。

“文革”时期发行的品种上,在红色收藏的大环境刺激下,国内藏家纷纷涉足,加之海外的不少藏家也介入寻觅,供不应求的巨大变化自然铸就了“文革”火花近年来一鸣惊人的表现。

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文革”火花,从字面上就可以感悟到其属于“文化大革命”产物的概念,其发行时间在1966~1977年,前后跨度为12年。由于这个时期全国大多数火柴厂均发行过“文革”题材火花,据统计总套数在300余套共计3500枚左右。在这些火柴厂家中,一些仅出品1套,也有些火柴厂只发行了2~6套,而发行10套以上的只有安庆、苏州、南京等6家火柴厂。鉴于发行“文革”火花厂家的范围极广,数量也就十分多,而题材则更加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革”时期的历史面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文革”火花的地位,也造成其目前在火花市场上的强势地位,集藏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题材真实而丰富

“文革”火花几乎涵盖了“文革”十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时历史变化、文化现象和人们的心态。在这些火花上,破“四旧”、反帝反修、红卫兵、革命委员会、大学“毛著”、“语录”不离手、最高指示、“革命”串连、女民兵、上山下乡、样板戏、赤脚医生、英雄人物等内容屡见不鲜,还有新成就、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革命圣地和支持世界革命等题材。在这些题材中,语录、样板戏在市场上被追捧,而以红卫兵、革命委员会成立等为题材的火花也十分抢手,是近年来价格升幅最大的板块。

收藏者可据此对“文革”火花加以分类收藏或投资,如以样板戏为主题,可以收集上海火柴厂出品的《钢琴伴唱〈红灯记〉》、济宁火柴厂出品的《智取威虎山》、麻城火柴厂出品的《样板戏》、苏州火柴厂出品的《白毛女》、平遥火柴厂出品的《沙家浜》等,以毛主席语录与诗词为主题的火花有上海火柴厂出品的《毛主席语录》、开封火柴厂出品的《最新最高指示》、北京火柴厂出品的《毛主席诗词印谱》、南京火柴厂出品的《毛主席诗词印谱》、徐州火柴厂出品的《毛主席语录》等。与“文革”事件与宣传画为主题的有营口火柴厂出品的《三条路线斗争》、天津火柴厂出品的《三面红旗》、南京火柴厂出品的《美帝是纸老虎》、南通火柴厂出品的《庆祝革委会成立》和济南火柴厂出品的《新生事物赞》等。以工农兵与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有铁力火柴厂出品的《刘英俊》、南海火柴厂出品的《王杰日记》、呼兰火柴厂出品的《民兵》、九江火柴厂出品的《李文忠》和安庆火柴厂出品的《蔡永祥》等。

风格独立而鲜明

“文革”火花的画面有其时代物品的烙印,“左”的特征明显,政治色彩强烈,其构思与设计将画面渲染成“红海洋”一片,而且在手法上也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宣传画、装饰画、招贴画、漫画、剪纸、摄影等方式,绘画技法多采用线条粗犷有力的版画风格和线条明朗的漫画风格,着重表现事物、人物与景物的力度,以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冲击力。由于当时的火柴厂无统一管理,各自设计印刷,因此“文革”火花的时代特征格外明显,内容涵盖各年份的事件,近年来许多关注历史的收藏者,已经将收藏和研究触角伸向了真实全面记载历史的“活文物”─“文革”火花。因为从目前看来,“文革”火花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反映了时代主题,它不仅具有文物的史料价值,又兼备政治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具有粮票、邮票等其他票证都难以企及的特点。

品种繁多留存少

尽管“文革”火花发行品种非常多,但考虑到“文革”时期的收藏活动被禁止,加上绝大多数人也不会留意火花的价值,因此真正流传下来的“文革”火花却凤毛麟角,这就形成了“文革”火花存世量稀少的状况。虽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市面上的“文革”火花不少,但基本上都是70年代发行的品种,60年代中后期的品种匮乏。随着集藏者和投资者近年来的收藏与投资力度加大,而价位的逐年攀升也凸显出其洛阳纸贵的效应,因此“文革”火花的攀升势头在2004年之后加快,是供求关系发生质变的结果。

综上所述,“文革”火花近期能够在冷寂的火花市场上独善其身,是有具体原因造成的,它反映出人们对历史的收藏,对红色藏品的重新认识,对特殊时期量少品种的价值重新评估。考虑到“文革”火花的真实价值尚在不断挖掘中,因此其今后的研究之路依然漫长,而价值的评定也存在着不小的发展空间,至少就目前来看,“文革”火花仅仅是价值的初步回归,尚没有人为炒作的迹象,因此后市的上扬空间仍然不小,投资者可择优选择。当然,由于不少“文革”火花印制粗糙,画面简单,所以在收藏和投资中依然需要甄别仿制品和臆造品。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太美:富人“聚”乐部
下篇: 高学历低收入:80后大学毕业生多“蚁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