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说 中国P2P互联网金融的前世今生
0 ihunter 2013/05

这篇文章对国内外P2P借贷的市场生态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对比,你感受下: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家似乎觉得互联网对金融这个最为传统的行业升级改造的时刻终于来临了。P2P,或者说“个人对个人”的网上借贷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细分代表也引起了大家极大的热情,一时间送鲜花的有,可是更多的是扔鸡蛋的。大家似乎都觉得,在中国这个缺乏诚信基础的国家,在互联网上做借贷理财简直就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那么P2P到底是什么,它在中国发展的又怎么样呢?

西方国家的P2P

其实P2P的存在由来已久,正如其字面直译,P2P借贷就是“个人对个人的借贷”,这种类型的借贷自古有之,我们称之为“民间借贷”。向朋友、向亲戚,总之是不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都属于这个范畴。要看清P2P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我们得先回到P2P的发源地 – 西方国家,去了解一下P2P的“前世”。从2005年开始,国外的第一家互联网P2P公司Zopa在英国上线,很快这种“脱媒”的金融模式风靡了西方国家,一时间欧洲大陆,美国的P2P公司遍地而起,好不热闹。

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发展,现在西方国家的P2P竞争态势趋于明朗,美国市场主要由LendingClub和Propser垄断,占80%的市场规模。其中LendingClub的累计交易额近18亿美金,而Prosper的交易额也有5亿美金;英国的市场则由3家P2P公司控制,鼻祖Zopa累计促成了3亿英镑的交易额,主做小微企业市场的FundingCircle促成了1亿美金,而主做超短期授信的Wonga也有数千万英镑。欧洲大陆、日本、韩国的P2P市场也均由少数公司控制。

那么是什么使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P2P发展这么快呢?我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早已完成,对个人的无抵押借款的利率高达15-25%(一旦逾期违约率更高[参考 Laurie Kulikowshi, “Peer Lending Grows as Business Owner Option”, The Street, Jan 2012]),甚至信用卡的APR都达到18%。而在P2P平台上的借款利率则只有11%(3年期的借款)和14%(5年期的借款),所以P2P平台的贷款产品对想借钱的人来说更有优势。正如大家看了上面可能预计到的,美国P2P超过70%的借款用途都是 Debt Consolidation,即在P2P平台上借一笔低息的钱,把所有透支的信用卡额度都还清...看来,在钱面前美国人民也不笨啊。

2.美国的小微、个人贷款其实已经做得非常好了,通过FICO评分、征信局数据,以Wells Fargo为代表的美国银行对小企业和个人的风险定价已经做得非常科学。可是美国有个大问题,那就是 ~ 地广人稀啊...所以银行再牛也不可能到每个县市都开网点,对想借钱的人的开发迫切需要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选择,而嫁接网络的P2P平台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3.虽然无抵押、无担保而且又在网上完成借贷,可是受惠于诚实守信的美国人民及美国良好的社会征信服务,P2P平台上的违约率基本可以接受。在P2P平台上投资理财的人发现他们的回报还是正的,而且比美国经过了N轮QE后的利息那是高的多啦...(例如LendingClub 2011年的综合违约率是3.9%,而出借人的综合收益是7.83%,所以还是有的赚的...)

所以,在西方国家,P2P是原本已经完全利率市场化的信贷市场的补充。其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后劲有限,主要是因为 ~ 国外人民不太喜欢存款,所以可以用于作为存款替代品的P2P平台的投资资金不是特别多,例如美国2011年的存款只是国民总可支配收入的4%,英国是5%,而中国是25%。

P2P在中国

一点都不用吃惊,就像任何在美国流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会被拷贝到中国来一样,P2P也很快就被引进了。在Zopa刚刚开始后不久的2007年P2P就被引入了中国。到了2012年更是迅猛,由于“看上去”进入门槛比较低,从事P2P业务的公司据说突破了千家...

在大家一股脑冲进市场成立P2P公司的同时,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过P2P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P2P在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P2P在中国和在美国有什么不同。

所谓P2P,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一端对接有小额借款需求的人,一端对接有理财需求的人。所以P2P的本质拆成两半就是一个理财平台加上一个小额贷款平台。看清楚了本质,让我们来对比一下P2P在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土壤:

看了上面的对比我们就清楚了:在中国,靠谱的P2P模式的小额贷款一端一定要放在线下,因为:

1.在中国线上审批机制不成熟(无法分别材料真假,无法实地考核征信,无法直观判断经营情况,无法贷后催收管理)

2.线下潜在的贷款客户的小微企业、个人非常集中(北京就有2,000万人...)

3.线下审核的人员成本相对不高

4.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目前中国真正有资金需求,而又还的起钱的人都在线下,他们既没有习惯也没有意愿在网上找哪里可以贷到钱(举个例子,纯线上的、目前国内的某个一线P2P平台的平均贷款额是5,000元,用途多是买手机之类,这一类人的还款能力较低,直接导致该平台上的违约率较高;而我们作为线上线下结合O2O模式的贷款、理财平台,平均借款额在4万元,我们的借款人也都是靠有利网线下合作机构开发、担保的小微企业,还款能力,被审查的深度相对更高)

所以,和电商、团购一样,P2P的线下其实也很重,只是大部分从业者似乎还没有发现。大部分从业者似乎觉得P2P是只要做个网站就可以成功的快速致富工具,这样思想下的P2P行业经过一个大面积的洗牌几乎是个必然的现象,就像团购洗牌一样。所不同的是团购行业的洗牌可能不会对社会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而一些P2P的倒闭势必会让社会大起波澜。归根到底,玩团购门槛高,不融个几千万美金的团购网站都不会被人记得,亏了、倒了,吃亏的也只是风投,大部分团购的管理者还是比较靠谱的,至少知道把消费者之前存的钱还给大家,所以消费者除了一声惊叹“又倒了一家!”之外没有什么损失。而P2P不同,虽然我觉得这是个门槛极高的行业,可是因为看上去也只不过是要个网站,所以很多对互联网、对金融理解并不深刻的从业者蜂拥而入,就好像开个网站钱就会自动流进来一样。其实P2P对团队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一边对接个人理财人,一边对接借款人。看上去两边都是刚需,市场无比美好,其实呢?做好一个P2P平台是个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先看借款人那端,一个P2P平台要能有规模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借款人,而且这些人不但是要借,更重要的是得能还。前期考察,征信,贷后的维护,催收,样样都是费力不讨论好的活儿,容易做么?肯定不容易!再看理财端,的确,现在大家没有理财渠道;的确,现在大家熟悉网购了,有可能尝试在互联网上理财;可是大家并不傻,一个网站是不是认真做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一个商业模式是不是具有可持续性,短期攒眼球的噱头能否持续很容易判断,虽然都说是100%本金保障,可是想骗钱,真的不容易!更何况,作为网上理财这样一种新生的产品形态,教育市场很费力,甚至都不是砸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毕竟靠大家投资的网站对转化率的要求一定比对触及面的要求大。所以仔细研究下来,P2P天平的左右两端都不容易做,什么都做两端都可能是高成本。

听上去确实困难很多,那是否意味着P2P在中国没得做?我不认为如此,虽然那些声称100%本金保障但是全靠在互联网上审核借款需求,赚取百分之几的平台费的网站最终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倒闭的怪圈;而线上理财、线下贷款的P2P机构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性。为什么?因为只收3-5%的平台费,却要担保100%的本金风险在逻辑上就不合理。3-5%的缓冲抗风险的能力太差,每笔贷款的收益不能覆盖风险,商业模式没有可持续性。那么以线上线下O2O的P2P平台呢?我认为有很大成功的可能——起码我自己做有利网就是这个逻辑。我们在线上不接受任何贷款申请而仅仅对接理财人,在线下对接有牌照的小额贷款机构,由小额贷款机构遍布全国的渠道完成对借款人的开发、审核和担保工作,利用线下小贷机构的高利差完成担保,从而确保投资人获益。这个模式既遵守了中国现阶段信用考察只有在线下实地才靠谱的国情,又利用互联网的低成本把收益还给了投资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商业模式较为清晰、也可持续。

说了那么多,大概总结一下P2P在中国的发展。从2007年进入中国,P2P最先的呈现形式是拍拍贷引进的纯美国式的C2C模式,初期尚未结合中国国情做很好的落地和本地化,期间拍拍贷等的模式亦在逐渐优化,自2012年开始又有各类大小新玩家又争相涌入,尝试对P2P做中国式的升级改造——比如我们的O2O模式,以更好地解决困扰P2P行业的征信、审核、风控等问题。而在未来,行业的洗牌会继续,马太效应会加剧。

目前的行业规模还太小,真正敢于尝试网上理财的人也才50万左右,市场潜力非常大。以欧美经验来看,P2P并不是昙花一现的,而是在整个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大浪潮之下对既有金融系统的一个补充。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才刚刚开始,在这个大环境下,P2P在中国的发展比之欧美有更大的机遇。

文:有利网联合创始人@高大寒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反垄断:为什么创业者应该害怕Google
下篇: 读读这3位年轻创业家的故事吧!13岁16岁22岁真够年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