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李学凌:敢于革自己的命
0 ihunter 2013/06

YY上市不是转折点

YY是2012年11月21日上市的,我们简称“121”。一二一,齐步走。当时,整个美国股市的状态是非常糟糕的。大家都怀疑YY上不去,或者怀疑上去也要破发,大家对整个市场的期待比较低。在YY上市的那一周里,整个美国股市大概有7家公司谋求上市,其中有4家直接回去了,没有露面;1家有超过18倍的超额认购,但是上市当天跌了18%;另外1家把自己的发行价下调了3块钱。

而美国资本市场之所以对中国的股票比较不承认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害怕“明偷”,担心财务数据造假;第二,他们害怕“暗抢”,你想想,你买的一只股票,有一天突然不存在了,虽然股票还放在兜里,公司却已经不知道属于谁了。

不止如此,YY上市期间还遇到很多其他波折。

我们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正好遇到台风Sandy。广州也经常有台风,我以为美国的台风和广州应该差不多,但是没想到,台风来后美国人都不上班了,一个投资人都没见到,连电话都不接。我们去了5个人,一天光住酒店的钱就要花500美金啊。在那边待了3天,我想那干脆回去吧,回去还能做点事情呢。没想到,机场都停飞了,已经买到票的可以先走,我们还不一定能走。最后,我们开了19个小时的车去芝加哥,从那里才飞回来。那是我经历中去机场开车(时间)最长的一次。

投行又说,美国大选之前市场状况不好,大家都关心谁当总统,谁关心你YY上不上市?你们要等到美国大选之后。我想也是。结果奥巴马连任后,美国股指连跌3天。这不是单个股下跌,是股指下跌,意义非同寻常。

那时候我有很多感慨,就是生命无常,有很多东西都是你无法决定的。你能决定谁当美国总统吗?你能决定Sandy来不来吗?这都不是我能左右的。这两件事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一定要做自己能掌握命运的事情。

所以,我们是属于敢死队。别人怕死不敢去,我们不怕死,死就死吧。去了以后别人说先腰斩,腰斩我们不怕,腰斩算什么?后来说,不行,腰斩完以后还要膝盖斩,我说膝盖斩我也认了,但是别给我们脚踝斩就行。现在的市场状况都是这样的,要不然就被砍一半,甚至一半之后再砍一半。庆幸的是,我们定价的区间还是比较合理的,虽然在这个区间的底部,但是上市当天上涨了7.6%。

很多人问我,美国股市这么糟糕,你为什么还要去呢?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我会反问他一个问题:“请问什么时候美国股市会好一点呢?”他说:“我也不知道”。我想也没有人知道。我后来想,其实关我屁事,资本市场永远都会变来变去的。做公司的企业家和资本家是不一样的,做企业的人应该用五年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公司,来看自己的决策是对还是错。做资本的人,最长应该是用一年的眼光来看市场,今年的投资和回报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对应状态。现在华尔街流行一句话,长期投资者意味着持有超过一个月,这已经属于持有时间过长。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这是个别现象,我不认为YY上市代表中概股在美国已经打开了窗口,也不觉得YY的上市是个转折点。一个公司不能代表整个资本市场的好转,VIE结构、假账这些因素依然存在。如果接下来有两三家企业上市成功,表现也还不错,这可能意味着会慢慢好转。但是YY至少给了大家一个信心,还算是一个好兆头。

上市没有那么难,但是上市后我没有多么兴奋,也没有觉得多么沮丧,就是完成了一件事情。你决定去上市就去做好了,市场永远没有非常好的时候,就看你需不需要上市,知道自己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在美国开办事处,人家连YY是谁都不知道,我连人都没法招。

至于价格,永远没有满意或不满意一说,价格是资本市场决定的。做企业,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资本市场是好是坏,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把公司的业务做好,把产品做好。不能做的事情是,根本不知道资本市场怎么看你,也不知道到底整个市场状况未来将向哪里去。

海外投资人其实对数字特别敏感,因为他们多年来一直是数字化思考,你要提供给他足够多的数据,他们其实是反应比较快的。另外,你还要比较自信地交流。中国人的习惯是谦虚,但是老外不太喜欢,公司要是好就一定要告诉对方,所以你要转变一下思想跟他们交流,我确实是很好,为什么?一定要找到证据,这样才可以建立信任。

上市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你带来了一大堆的限制,比如,花钱你可能还有点害怕,这个季度的财报可能跟你这个月一激动花了笔钱是直接相关的。但同时也给你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有很多新的办法可以使用,比如说收购不算成本,所以美国公司最喜欢大举收购,谷歌总共收购了300多起,就是因为收购是不算成本的。

YY的下半程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李学凌给马化腾的一封信》,那不是我写的,但有些话确实是我在其他一些场合说过的。我的态度是,不要去打口水仗,打口水仗做不赢公司。人们说周鸿是通过打口水仗赢的,这是表象,其实他是靠实力取胜的,靠360的用户数和技术。做企业,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

我算是第一代互联网人,1997年就开始接触互联网。但是从做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属于第二代互联网人了。第一代互联网人从1999年算起做了五年了,基本上都是穷光蛋,都是穿草鞋的,大家一起跑,谁跑得快就赢,所以那个时候的市场竞争没那么残酷。但当我们这批人开始创业的时候,穿草鞋的人都开摩托了,这时整个竞争环境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大公司垄断的力量还有各种综合能力,都已经非常好了。这是第二代互联网创业者和第一代遇到的一个巨大不同之处。可以说,每家公司都是在腾讯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优酷、360都是这样的。

任何一家大公司都不是因为自己的核心业务失败的,都是因为时代,要么是对用户的习惯视而不见,要么是没有把握住用户的需求。我总是在问自己,我是谁的用户?我是腾讯的用户,我是中移动的用户,我是中石油的用户,可谁能完全把用户据为已有?只能是他们都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不能完全取代别人。

YY是中国少数能够走向国际的软件,我们已经做了巴西版。中国市场有很多独特性,创业者能够守住中国市场,做得很大,但是还是很难走出去的。YY选择巴西是因为那里有两亿人口,发展阶段和网民的使用习惯跟国内比较接近,我们还是先找到跟国内接近的领域来做。

至于YY接下来要怎么走,怎么与QQ相处,其实就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Skype做的是我们做不了的事情,YY其实要做的东西是很明确的,很独特的。我就是希望用户通过YY能够像现实中一样面对面交流,像现实中一样开会、唱歌还有教育。

YY的竞争力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语音是互联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领域。举一个例子,通过互联网传输视频,每秒钟大概传输30帧,假如丢掉了10帧,还剩20帧,人眼是看不出来的,觉得画面还是连贯的;丢掉了15帧只是觉得动作没有那么连贯了,看还是没有问题的。音频不一样,如果语音丢掉了这么高的比例,你已经听不懂里面说的是什么了。而且,很多语音交流是交互式的,视频交互式的还比较少。语音交互式就有一个问题,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要想两秒钟再回答我,我会觉得你思考速度很慢;如果延迟到三四秒再回答,我会觉得你好像不愿意跟我说,这样对人与人之间造成的隔阂是非常大的。所以语音技术不是一个特别容易的技术。我们整个公司有1300人,大概700人在研发技术。

此外,YY已经形成了用户之间固有的社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社区也不容易改变了。假如你要让一个人离开YY,但是这个人可能属于两到三个团体,这两到三个团体跟他一起离开,他的环境才能够基本上不变。可是这两到三个团体平均都有30人,这90人中的每一个人又属于两到三个团体,一但变动,牵扯到的团体就几百个,所以这个网墙是难以被破坏的。

基于这些优势,我们推出了YY音乐。在YY之前也确实有视频网站在做这样的事。但是任何一个市场,如果没有竞争者或者说没有别人持续进入,这说明你看错了。我不相信世界上只有你最聪明,你发现了一个东西而别人都不认可,然后你一下子就成功了。跟你这事压根不搭界的人都进来玩的话,其实才证明你做的这个东西确实是有吸引力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这个市场实际上是大家做大的。大概在1998年,我创办了一个反黄软件公司,跟绿霸差不多,最痛苦的就是我们做了以后没有任何一个人跟风,只有我们自己做,结果做了半年就做不下去了。

而且YY很早就提出了一个口号,人与人交流最重要的就是音频和视频,所以我们做视频也是必然的。YY视频的预研发在内部已经很久了,我们把视频的延迟也要降到语音的水平,难度是非常大,主要是因为用户的带宽不够。

今年的《中国好声音》对我们也挺有启发,这就是一个产业链。《中国好声音》也证明了音乐要是活的音乐,每个人不一定唱得都比歌唱家好听,但是一个人活生生地唱总是比唱片要感觉好多了。这对YY来讲是个很好的机会。

但是草根市场是一个比较难做的市场,因为草根不太受媒体影响,也不受广告影响,能够触达他们的通道没有那么多,相对比较难做。但是难做和是不是大家都要去做,其实真的不一样。比如,要保证平台的纯洁性,这方面公安部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我们也一直在做,我们有个专门的团队在追踪垃圾广告的刷屏和不良内容的来源。其实这个非常讨厌,浪费了我们很多的人力、物力。国内如果能像新加坡一样,只要发一条垃圾短信就罚款5万,那就非常好了。

不管是音乐还是教育,YY尽量不做内容,我们的核心目标还是做平台。如果新东方愿意跟我们合作,YY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教育公司该不该变成一个互联网技术公司或者互联网的产品研发公司?不一定,他们只要做好教育内容就行。我们愿意作为一个互联网技术公司和互联网产品研发公司,给他们提供服务,而且到现在为止全部都是免费的。

创业要做雪中送炭的事

接下来,移动互联网肯定是大势所趋。YY现在的许多成绩还算凑合。我们后端的技术不用改变,语音到底怎么传输,视频怎么传输,一个人说话100万人听的时候怎么样保证大家的延迟是一样的,等等,这些后台的技术我们是不用动的。所以就是要改前端。

一个企业在这种转型大潮下,钱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的精力,一定是CEO带队的。一个企业最终的变革力量来自于CEO,如果CEO还是那种不肯用苹果手机的人,怎么可能去把苹果手机打败呢?CEO要身先士卒,敢于革自己的命,敢于否认自己以前做得特别成功的东西,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进入新市场。

我从第一次创业到现在已经12年了,从做欢聚时代YY到现在也7年了。创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创业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你的团队愿不愿意跟你一起做10年;如果不赚钱,3年以后大家就得跑路,这是没办法的一件事情。你是创业者,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整个团队都有家小,有收入的需求。到了第3年,就有一批创业团队的同事肯定扛不住,接下来就是5年、7年的门槛,每一个门槛其实对创业者来讲都是非常难熬的。你是最后的船长,是永远没办法离开这个船的人;但是其他的兄弟们,说股票不要了,拍拍屁股都很容易地就离开公司了。所以创业之前一定要动员好自己的合作伙伴,大家能不能一起干7年,万一不赚钱,遇到困难,咱得一起扛。只有有了这样的团队,一个公司才能够真正渡过非常多的难关,毕竟创业生存下去的公司还是少数,失败是常态。

那创业应该做什么?我觉得应该从硬需求开始,就是什么东西对用户来讲是雪中送炭的就做什么。凡是锦上添花的都跟创业公司没有关系,那些都是大公司的专利。那些用户已经为某个问题痛苦了很多年,但是从来没有人帮他解决,哪怕这批用户是非常小的一批人群,只要他们听说你有这样的产品,就会拼命跑过来用,你才有机会。很多创业者总看美国资本市场什么东西热,我觉得是没用的,那些大部分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硬需求才是我们小企业的机会。

另外,创业一定要选择跟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领域,因为很多的领域是需要创始人具有独特的素质或者独特的资源才能做的。比如视频领域,要求创业团队最主要的素质就是资本能力,如果你没本事融资,那请你早点退出,不要浪费时间。比如做手机,市场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融资能力,这三大能力都必须具备,否则基本上没有希望成功。包括团购对创始人有两大能力要求,有没有导流量的能力,有没有能力管理30个地方的分公司?创业者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能力跟你做的方向是否匹配。匹配了就比较容易,如果非要逆势而为,那就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在中国做企业,尤其是做互联网企业,面对非常多的大公司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还是低调。公司早期一定要低调从事,减少宣传。首先,大的公司不一定会注意到你的领域。第二,通过你的运营,能看到哪些用户流失了,可以追踪他们为什么会流失,还有足够长的时间改造弥补。当你的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以后,大公司就会瞄准你。越大的公司瞄准你的时候,也证明你所面对的机会真的非常大。

做企业真正面对的最大市场是大家看不到的市场,所有能看到的都是小市场。互联网竞争跟军队打仗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的竞争就像割麦子,你割你的,我割我的,谁割得快谁赢。 (欢聚时代CEO 李学凌。本刊记者郑江波对此文亦有贡献)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app开发者:创业首先要打败自己
下篇: 吴洪声:从黑客到DNSPod创始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