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机会8:机会是一种有利的异常现象
0 ihunter 2012/02

如果听闻一件事出了异常,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多数人不会往好的方面去想,最可能的联想是“出事了”、“失败了”。

正常,才是人们所期待的结果。如果有人希望“出点事”,那么,人们多半会认为思维“不正常”。

创业、创新,往往期待的就是不正常。

机会,往往隐藏在异常之中。关键是你如果看待异常。

“异常”而且还“有利”,这不是大众思维,所以,机会往往从中而来。

人们对异常的本能反应往往是敌意的,因为异常是正常的对立面,异常不是人们期待的结果,正常才是。

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是因为异常而发现的。

案例1:美国3M公司想开发一种粘力超强的胶,结果做出来的是总也粘不牢的胶。按说,这是异常,是失败。然而,当3M用这种胶做“便贴笺”时,一种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产品”之一的产品被发明了。

案例2:美国的梅奥教授想做一个试验验证环境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从试验组发现,无论环境变好或变差,生产效率均在提升。最初的预想没有得到验证,但正是从这个试验中,梅奥教授发现了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可口可乐的“发明”、X光的“发现”、尼龙的“发现”,这些都是“歪打误撞”的结果,是失败后的伟大成果。

对于异常,人们的反应是本能的。

本能的反应是防卫性的,即消除异常,回归正常。

美国一家以电器销售为主的商场发现服装销售的比例超出正常,管理者的本能反应是采取措施,把服装销售的比例“压缩”回正常,然后想办法扩大电器销售的比重。另一家商场也发现了这种异常现象,只不过他们顺势而为,顺势扩大服装销售的比例,从而适应了环境的变化。

多数人对于异常的反应是本能的,这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不指望每个人都成为创业者,都能够从异常中发现机会。创业总是只占人口的少数比例。

什么是正常?所谓的正常是人们预先想像或设定的。不符合人们的想像或设定就是异常。

很多时候,人们对正常并没有详加思考,只不过是“看惯了”,或者一代一代“萧规曹随”。

正常是可以被颠覆的,异常也可以被大家接受为正常。

异常不见得是坏事,当人们很容易地本能地认为是坏事,甚至不加思考地做出判定。正因为如此,多数人会与机会失之交臂。

对异常现象进行思考,判断是好事或是坏事。这种思维方式是需要训练的,并且与所受的教育无关。

受教育越多,我们就越“内置”了更多的标准、框框,越容易对异常做出想不通的判定。

异常,可能是有害的,也有可能是有利的。多数情况下可能是有害的,少数情况下可能是有利的。

正因为多数情况下是有害的,所以很容易认为总是有害的。

从异常中发现有利,这种思维是有难度的,甚至在有时不为大众所接受。

从异常中发现机会,我们需要一种异常处理机制。

我们通常所讲的异常处理机制,其实是一种危险(或危机)处理机制,即把异常当作有害的事情处理,其目标是危害控制。

上述异常处理机制,受过管理训练或有管理经验的人或多或少地都有。

另一种异常处理机制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异常的性质判断,即有害的异常还是有利的异常。只要敢于提出这个问题,发现机会就不是件难事;二是判断异常的内在逻辑。梅奥教授进行的“霍桑试验”出现了异常,没有达成想象的结果,这是因为试验者在试验与结果之间有一套想象中的逻辑,即环境变了,生产效率会提高,环境变差,生产效率会降低。这是多数人想象的逻辑。试验出现异常后,梅奥教授发现了另外一个逻辑——人际关系的逻辑,并据此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这是因为梅奥教授有一套不同寻常的异常处理机制。

关于创业机会1:创业、创新与战略的交集是什么?

关于创业机会2:机会是创业的杠杆

关于创业机会3:机会有规律吗?

关于创业机会4:机会存在于大众视野的盲区

关于创业机会5:机会存在于组织之外

关于创业机会6:机会在问题的背后

关于创业机会7:机会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关于创业机会8:机会是一种有利的异常现象

关于创业机会9:机会是时间上有利的现象

关于创业机会10:机会与运气

关于创业机会11:机会性产业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关于创业机会6:机会在问题的背后
下篇: 淘学App:大学校园里的“淘宝+58同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