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豆瓣douban.com 创始人杨勃
0 ihunter 2014/05

 

创业者简介:

杨勃,陕西人,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博士。豆瓣网创始人,网名阿北。

 

公司业务及说明:

互联网Web2.0代表性网站,网站以图书音像评论比较为主,主要通过用户点击及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品,来获得收入。

 

去北京之前,对豆瓣积聚了两年之久的好奇使我有过种种摹想。从在星巴克里凭一己之力写出网站,到率领国内互联网2.0世界里最被看好的团队稳步迈进,这故事的主角究竟拥有怎样的人生履历?年近不惑人称IT老兵的杨勃果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么?豆瓣上线三年多来,步伐始终不急不躁,倒是一众旁人,叫好的,唱衰的,众说纷纭。

小众内容做成了流量大站,核心口号“帮助每一个人发现生活中最适合自己的未知事物”也日渐被熟悉和认同。当走进这间酷似工厂车间的办公室,没有过多的点缀和装饰,一片错落有致的办公桌堆里站起来今天的主人公。我猜这基本符合人们对这个工作环境的揣测,一如他们在豆瓣网上看到的那样,简单,有序,有效率。

 


问:从高中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一等奖到在美国拿到物理学博士,你的学生生涯看上去不但一帆风顺,而且还带着光环。在校园里的时候规划过将来么?有没有设想过以后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杨勃(以下简称杨):没有过特别的规划。当然可能每个人都想要那种特别成功特别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也这么想过。但是校园之外的世界太大,做学生的时候我没有想太多。包括回国后在快步易捷的第一次创业和豆瓣的第二次创业也只是当时的一个决定。

在大学的时候我其实想当科学家,而且在美国念书也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真的很难预料到自己以后会进入一些别的行业。

 

问:辞去IBM顾问科学家的工作回国创业,有没有觉得放弃美国的生活很可惜?

杨:肯定有可惜的地方。但生活里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做一种妥协,认清哪些事是最重要的,次重要的,然后为这些事请做一些妥协。

 

问:你觉得你性格中对于开创一份事业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杨:我觉得都挺重要。从最初的构想到自我否定再到事无巨细地去准备,每一步都很关键。我是一个专注的人。盯着一件事做的时候一般不会为别的各式各样的想法分神,也尽量避免其他不重要的事来牵扯自己的精力。豆瓣从开始做到现在,一直是比较专注的。

 

 

问:许多采访在描述你的时候都说你为人低调。互联网行业里上却有一些不以为怪的模仿和抄袭的做法。有些甚至是直接模仿豆瓣的。低调的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杨:低调与否一方面是个人的性格,另一方面也看一个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通过什么来体现。豆瓣是讲求技术和产品的公司,我们希望把事情做好。做好了用户自然会帮我们宣传,出现口碑传播。豆瓣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老老实实不断往前做。

 

问:做豆瓣之前,你还参与过一个团队创业,担任快步易捷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但那是一次失败的经历,豆瓣从这次失败中收获到最多的东西有哪些?

杨:在快步易捷之前,我一直在美国从事科学研发方面的工作。对创业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完整的认识。正是在快步易捷团队的这四年,让我自己非常有收获。一个创业公司从小一点点成长,一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都经历过了,再来面对豆瓣的时候,就从容很多。而且在快步易捷也让我明白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在哪里。创业团队里的岗位不是一个钉一个卯,它需要各种角色,我最适合做什么,这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那么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就可以扬长避短,把最强的那一部分发挥地淋漓尽致。

 

问:比如豆瓣就特别在意技术而对推广宣传相当低调。

杨:是。作为创始人来讲对公司的定位肯定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问:豆瓣目前这个工作团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杨:很年轻,有干劲,有热情。我们去年刚刚尝试了高校招聘。从北大、清华和北航三所高校招收了一批做技术的年轻人。我们也是一个非常多样的团队,没有限制大家都用同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包括我们甚至没有统一的上下班时间。多样化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把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激发出来,更好地为团队服务。

 

问:想要成为豆瓣一员,拥有什么样的个人品质你最看重?

杨:我会特别看重他对一件事情是不是执着和热爱,哪怕这件事不是豆瓣所需要的。我们除了会看重应聘者在学业上的表现之外,如果有一样能让他特别投入,乐在其中的爱好,没有功利色彩,豆瓣会非常欢迎。这也是“专注”的一种外在表现吧。我们其实不希望应聘者只把豆瓣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作机会来看待。

 

问:那具有哪些品质的人是你一定不会考虑吸收进团队的呢?

杨:不止一样哦。(笑)不诚实的人。平庸的人。特别是甘于平庸的现状,不求进取的。即使团队里正好有一个位置空缺,特别需要人手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会放松对以上两点的要求。

 

问:有人说豆瓣的不可复制,是因为你的学历和经历。现在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很多,有相当一部分在个人的准备上可能显得急躁。你怎么看待学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杨:每个人都不一样吧。像微软、Facebook,它们的老总也未必就是正二八经地把大学读完,去大公司干两年再出来创业的嘛。(笑)但我觉得有几个宏观上的问题要看清楚。第一,创业这件事是人群里面非常特殊的人才能做好的,大部分人不适合走这条路。第二,大多数的创业行为是会以失败告终的。这不是我说的,是对过往创业行为的一个客观统计。所以对大部分想走创业道路的学生来说,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除非这真的是你特别热爱的事情,有非常强烈的冲动,那就去做吧。那样的话即使最后失败了也是值得的。

从我这两次创业的经历里,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兜来兜去,最适合做的事还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问:你最后“背弃”了物理,是因为不够喜欢么?

杨:我喜欢啊!当把一件事情作为事业,喜欢可能还不够,要狂热才行吧!

 

问:但是物理学背景对豆瓣这样一个产品的帮助是很大的。

杨:对。非常重要。现在往回看,我在豆瓣之前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似乎是在做准备:比如我从小喜欢计算机……

 

问: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幸运。

杨:那也可以说我之前都是在走岔路啊。学物理转行IT是不是岔路?后来在公司工作,接着四年创业失败是不是岔路?我觉得很多人在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回过头来看自己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些并不是浪费时间,恰恰是一种准备。

 

问:八零后的年轻人在创业的时候会面对比较特殊的压力,他们往往是家里的独子独女。如果放弃稳定优厚的生活现状投身创业的话,父母这一关可能就过不了。你是家里的独子么?

杨:我不是。但家庭确实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我的很多朋友现在还在美国,他们很早就有回国创业的想法,但是出于对家庭责任的考虑一直没有出来。这也是合理的。在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的时候,对风险的承受力估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嘛。

 

问:我注意到你在接受天涯论坛的一次在线访谈时说,任何其他人如果模仿豆瓣的设计,哪怕前台后台全盘复制,仍然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

杨:因为用户会不一样。很多人来豆瓣注册,是因为有其他的人也在使用。人和人之间形成圈子之后,会强化他的使用行为。那如果有人模仿豆瓣的设计,做别的产品,只要这个产品能吸引到足够多的人,成功倒是有可能。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汕头网友社区站长杨思谈个人站长发展
下篇: 专访鱼儿:专注做最大的ECSHOP模板开发与技术交流论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