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在信息化应用上的进展也体现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1年,中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虽然目前中国的物流状况还比较混乱,但采用第三方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在信息化应用上的进展也体现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基础信息化需求仍是主流
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企业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后在决策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这之中有很多难点,比如说信息采集,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两套,就不容易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所以,必须要使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合一,或者说必须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信息的采集问题。而信息的共享会涉及到很多机制问题,目前,大量的企业还不能够做到信息共享。因此,信息用于决策的部分还不多。专家估测,信息化处于这个层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约占总数的80%。
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海联物流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宁波市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综合规模较大的物流有限公司。
据宁波海联物流公司总经理郑米来介绍,目前海联的物流网络已经覆盖到全国,但在业务操作中还是使用传统的电话、传真的方式进行物流信息的沟通。 "我们在宁波的总部目前已经建立了公司的局域网,但还没有建立起全国联网的电脑网络,我们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也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为主。"
在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业务量、业务种类日益增多的今天,海联物流也计划在公司实施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难觅却阻碍了海联的信息化步伐。总经理郑米来谈到,公司要上信息化是肯定的,但目前很难找到又懂物流信息化技术,又熟悉公司业务的人才,因此整个物流信息化的规划也难以做出,相关信息化的建设、实施被迫延迟。培养或招募适应公司发展的既懂具体业务又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人才成了海联物流的当务之急。
优化带来管理效益提高
在基础信息化实现以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以后,将会开始寻求改进,利用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优化。
专家指出,优化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个是流程的优化,会涉及到整个的流程再造,这就需要用数据来分析,所以一定要有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个方面的优化是日常操作的优化,比如说每天都有的库存的改变、运输的调度,同样也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
做好优化的工作,将能够大大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流程的改造、日常操作的优化都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所以,这就比仅仅依赖于获得信息,还是人工决策,要上一个层次,等于是机器用数据来进行优化的决策。
由外联发公司和香港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上外物流& quot;),于2001年5月25日在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现设在外高桥保税区内,计划总投资额为10亿元人民币,第一期投资1.8亿元人民币。
据上海上外物流物流部总监杨礼伟介绍,外联发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完成,通过一年半的运行,较好实现了仓储和货运代理业务功能。在第二期中,通过对上外物流内部运作需求分析,明年上半年准备开始实施的内部管理ERP系统,目前已进入开发阶段。除仓库管理外,将货物运输过程的监控、进出口、报关、资金的回收整个过程纳入流程管理。
作为试点,上外物流有4000平方米库区实施了RF(无线射频管理系统)。RF把取货指令直接发给指定操作员,大大减化劳动率。另外,物流监控系统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后,目前已实施。与其他企业相比,上外物流的特色在于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快速反应能力。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篇:
2010年单证员考试辅导:装箱单流转程序介绍
下篇:
货运代理考试辅导:铁路货运流程及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