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一线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0 ihunter 2010/04
几乎在每一家公司都有一线管理人员的身影。我们知道,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指导员工和不断提升质量,而不是行政事务和各种会议。一线管理人员并非公司总部高管,他们只是一线员工幕后的但非常重要的管理者。 一线管理人员对于拥有分布式网络、办公地点和员工比较分散的行业来说,作用尤其重要。这些行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还要多。它们的地区或区域经理、店铺经理、现场或工厂经理以及一线主管领导着多达2/3的员工;而且,他们所负责的那部分工作通常决定了客户体验的好坏。然而,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些管理者就像是企业运作系统上的一些毫不起眼的小齿轮,他们进行决策时,灵活性有限,也没有多少创新空间。 在大多数企业中,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管理有限的几名直接下属,通常充当“组织协调”角色,将来自上层的信息传达给员工。这类管理人员盯着具体事务,执行各项计划和政策,报告运营结果,如果出现问题或麻烦则迅速上报。换言之,他们的工作是传达决策,而不是制定决策,是确保政策得到遵守,而不是运用判断或酌情决定权,当然更不是制定政策,是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而不是贡献想法,他们甚至不是改进措施的实施者,改进措施是由工人来实施的。 这种运作机制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率、灵活性和盈利能力。但是,情况还是有可能改变的。在那些成功放权给一线管理人员的公司中,由此带来的灵活性和生产率产生了强劲的财务回报。其中的关键在于,调整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使其有时间、有能力解决所负责的店铺、工厂或矿井的特殊情况,预见到问题并在问题发生之前,予以消除,以及鼓励员工寻求机会,进行自我改进。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提高员工的生产率比平时更加重要 为释放团队的各种能力,任何一级的管理人员都必须在以下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一是帮助团队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这一发展方向对团队成员的意义,二是在绩效方面对团队进行指导。在目前的一线管理中,这两项工作都做得很少。在各个行业,一线管理人员有的时间花在行政事务和会议上,有的时间花在非管理活动上,比如,出差、参加培训、休假、开展特别项目、直接从事客户服务、或亲自销售等。实际花在管理一线员工,如直接辅导员工的时间很少。即使在这些时间里,管理人员也常常不是真正在辅导一线员工。花在一线员工身上的许多时间实际上都是用在审核是否符合标准或解决紧急问题上。 无论是企业还是一线管理人员,通常都没有更高的期望。这些弊端源于工业革命初期,那时候,制造工作被细分成一个个高度专业化、重复且易于监督的任务。例如,没有一名工人能够做出整只鞋,每名工人每次都是以同一种方式将钉子敲进同一个地方,从而实现效能和效率的最大化。员工没有必要了解他们参与的整项工作的每个方面,因此,主管(通常是擅长这项工作的人)的作用是执行细化的标准和政策,实际上是充当员工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组织协调人。许多制造企业现在仍然采取这种做法,因为这种做法至少在短期内能够实现一线生产的高质量。许多服务行业也青睐这种做法,以做到为所有地点的所有顾客带来一致的体验。 关注执行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只注重执行,长期来说,却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对执行的专注导致没有时间来应对新的需求,如更高的产量或质量,更不要说考虑全局了。结果是,工作环境缺乏灵活性和激励性,从而难以做出改进,员工及其管理者都更容易士气低落,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沉重的代价。糟糕的一线管理对服务型企业尤其会造成有害的影响。在这些企业中,面向客户的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与客户所感受到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服务行业,驱动绩效有3个因素:工作氛围,团队协作方式和做事方式,以及员工的参与感、投入度和满意度。领导力,尤其是监督指导的质量以及主管与其团队之间的关系的性质,对于上述每个领域的表现至关重要。显然,一线管理人员的典型工作模式和态度不利于产生良好的结果。即便是在一线管理方面做得很成功的企业,也容易忽略这样做的好处。由于一线管理人员总是疲于应付各种问题,没有时间回顾和反思,无法看到长远一点的绩效趋势或找出并消除新出现的绩效问题。因此,绩效下滑也就不足为怪了。总之,企业如果没有维持良好管理的运营,那么,一线管理就可能陷入困境。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不在办公室办公的人员,带来的管理问题
下篇: 企业成本的管理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