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09年北斗卫星产业化应用研究报告》显示,北斗卫星产业化应用潜力巨大,但面临一系列困局待突破。
报告显示,就北斗卫星的主要技术性能与美、俄、欧盟卫星系统进行对比发现,北斗卫星具有更为精确的位置报告功能及通信能力。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民用卫星产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多、职责分工不明确,尚无任何部门能对卫星系统的民用进行统一管理,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截至目前,国内北斗卫星应用累计提供定位服务2.5亿次、通信服务1.2亿次、授时服务2500万次,系统运行可靠性达到99.98%。
几年来,北斗卫星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散到规模,从单一行业辐射到多个行业,初步形成了用户终端、信息服务系统、集团系统等20余款应用产品,40余家研制生产厂家,数万名科技人员的建设应用队伍,数万台年设备生产能力,数十亿元市场占有量的产业化规模。
报告认为,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将成为继移动通信、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新兴高科技产业,同时,这一新兴的拥有数十亿规模的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困惑。
以业内典型企业北斗星通和江苏北斗为例,北斗星通主要服务于导航定位、指挥控制、精密测量、目标监控等军民应用领域。2007年8月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卫星导航定位产品营业收入是主要来源,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0%以上,而进口设备受汇率变化影响,成本升高。技术研发、国内产业配套环境的不成熟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小风险。
江苏北斗主要以自主研发的双模授时同步设备制造、销售为主,其内置GPS和北斗两套模块,具有智能状态切换功能,能够智能判别GPS和北斗系统的时间精度和稳定性,并提供多种时间基准配置方法。
然而在市场中,企业却碰到运营商因为不确定国家对北斗网络的定位,而自行研制、试建新网络以保障自身的商业利益,导致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程度不高;此外还有用户由于国内产品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而对国内自主研发产品采购意愿较低。这些困局暴露出国内产业配套缺失,产品无法规模生产所造成的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第一财经研究院建议:一方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我国顶层卫星导航系统的长期发展规划及相关国家政策,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此外,建立一个军民结合、分工明确和职责分明的组织管理体系,并整合民用卫星导航产业的管理归口;重视地面应用系统的同步开发建设,在政策层面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