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的一次产品提价,由于在铁矿石谈判的敏感时期,而出现指责和辩护两种不同的声音,事件背后有许多值得关注与思考的地方。
宝钢到底该不该涨价?判断宝钢是否应该涨价的行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涨价行为是否较大程度影响铁矿石价格谈判;二是提价是否符合市场行为。
判断宝钢在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关键时刻涨价,首先要知道铁矿石价格确立的影响因素。商品价格形成理论告诉我们,商品价格主要由供给和需求决定,所以铁矿石价格主要是受到铁矿石需求的影响(图一),伴随需求增长价格出现更快增长。其次,宝钢提价对谈判影响程度有多大呢?宝钢调价是一种常态行为,在谈判的敏感时间也有向下调整的行为,如在2006年第一季度对部分产品每吨价格下调200-1300元,但是当年铁矿石价格还是一路上行,可见钢材市场价格对铁矿石谈判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我们再看看宝钢提价的背景,中国几大钢铁巨头2009年均出现利润下降的局面(图二),在钢铁行业产销率98%的高位(有的企业已经超过100%)进行提价,既符合供需关系,也是企业保护自身权利的一种行为,没有太多值得诟病的地方。
图一:2000-2008年,中国钢铁消费量、铁矿石进口量与长协基准价关系
从宝钢提价新闻的背后,折射出公众在经历过胡士泰案件后,迫切希望铁矿石价格谈判朝着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首先了解铁矿石巨头采用哪些手段来影响铁矿石谈判的。一是炒高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通过炒高海运费使中国进口其它矿企产品成本明显高于与澳矿合作的成本;二是通过各种手段制造紧张局势,拉动现货价格上涨,进而以此作为长协价格上涨的借口;三是分化国内钢铁企业,使国内钢铁企业在对外谈判机制中存在不同的利益,如具有长协资质的大钢厂不在乎价格,因为倒卖现货的利润远高于钢铁制造利润,也不愁没有中小钢厂接货。
那么世界第二产钢大国日本是如何应对的呢?一是投资三大铁矿石巨头,如早在1965年开始与力拓公司共同开发多处澳洲铁矿,在2004年第一次铁矿石大幅提价前,就以完成对巴西淡水河谷的投资,并在2006年完成对必和必拓的投资;二是提升国内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前四大钢铁集团JFE、新日铁、住友金属、神户制钢2009年上半年钢铁产量占日本国内总产量的71.5%;三是结成利益共同体,强化对外谈判中的利益共同机制,比如JFE与新日铁相互持股并共同投资铁矿石资源等。
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一是通过提升国内大型钢铁生产集团的集中度、斩断长协价与现货之间巨大的利益差异、规范国内铁矿石谈判机制等手段尽快形成利益共同机制,避免被上游供应商各个击破;二是增加铁矿石供应方数量、淘汰高耗能与高污染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澳矿的依赖度;三是投资国外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并形成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博弈手段,在遵循供需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建立最大供应方与最大采购方协商定价的新机制。
宝钢提价之后,理解企业的市场化行为,不再诟病宝钢如何损害铁矿石谈判,改变不合理的“首发定价”机制,逐步建立符合中国钢铁企业利益与身份的铁矿石谈判新机制才是关键所在。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顾问,该文章已发表于《公司金融》2010年1月刊
上篇:
用工是“被”荒了!
下篇:
大功率LED台灯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