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业创新能力为何这般差
0 ihunter 2010/04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360万辆,实现40%以上的超速增长,迎来了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一次井喷,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万到1亿辆。这一组数字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兴奋不已,而实际上,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连续兴奋了好几年了。但是,提起汽配零部件业的核心技术,气氛就不再这么热闹。

    过去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了罕见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黄金增长期,在这段时期里,一些零部件生产商享受到了高增长带来的丰硕成果,一大批企业从几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发展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这都被国际零部件巨头看在眼里,在他们的挤兑下,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

    外资汽车零部件公司除了在中国市场上不断攫取份额之外,随着在中国落地时间增加,利用中国的区位优势而进行中国因素的全球再定位的战略转型,这对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来说,冲击很大。中国的汽车业目前只能称“大”,不足以称“强”。有专家表示,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三大关口:外资垄断化、零部件业遭挤压、创新能力受抑制。

    通过价格歧视政策,外资巨头在中国市场赚取了巨大的利润。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国际资本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份额,攫取70%的利润。

    作为汽车产业基础的零部件行业现状也存在忧虑。据悉,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已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轿车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接近80%;而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其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0%。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合资方式来引进汽车技术,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被广为采纳。他说:“我们技术是引进来了,但能力却没有引进来。”

    在最核心的技术创新领域,中国面临“受制于人”的窘境。王小广认为,在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合资过程中,拥有中国人才储备优势的汽车集团,实际帮助外资品牌占领中国市场。但受制于合资格局因素,这些厂家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弱小,研发速度缓慢。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建材下乡撬动2000亿市场 谁能分一杯羹
下篇: 美国纺织业界不断发难 中国纺织易被打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