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思维
0 ihunter 2014/05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都用于上网购物,看视频,看新闻,聊天,玩游戏等等,甚至在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各种碎片化时间都被各种IM,APP所占用,那么传统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做互联网,但是传统企业涉足互联网往往缺少互联网基因,更多的是用传统企业的思维去运作互联网,其发展也是举步维艰,下面笔者分析一下传统企业互联网运作思维。

  1.认为开店就有生意

  对于传统企业来讲,找到一个好位置,有一定人流量,开店装修,备足货源,陈列商品,然后找几个业务员就可以开业了,开门就会有生意,简单方便。所以认为在网上也是一样,在淘宝,京东或者其他开发平台入驻即可,开店装修,备货,拍摄图片,上传,写标题等,然后开业等人来买,却不知自己开店的位置比较偏远,用户都很难找到,就更不要说购买了,以淘宝为例,几百万家店铺,用户要找到也没那么容易,再说用户也没有途径来,要找到你的店,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互联网时间成本和选择成本这么低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去其他地方买,所以成交就无从谈起。

  2.认为推广不重要

  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营销推广部门和技术部门,对于电商来讲,小到几毛钱的商品,大到几万的商品都能够卖出去,所以产品只是基本条件,重要的还是怎么推广出去,怎么曝光自己的产品,但是传统企业对推广往往不够重视,认为不是很重要,或者说认为只要是个人就能做,却不知道推广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职位,一个好的推广一定是个数据分析师,而传统企业的店铺是不清楚或不关心每天有多少人来店里逛过,也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他们是几分几秒的时候来过,是男是女,也不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个什么情况,他们每天卖多少等等,所以也没有办法去分析,从而认为互联网也是不需要分析数据和推广。

  3.认为员工可以一职多能

  对于小企业来说,节省成本当然重要,但是想要做好互联网,那么每个工作都应该做到更好,而不是刚好、差不多。上面也说了,用户的成本是很低的,不看你的店,我完全可以去看别人的店,所以说做好细节非常重要,但是一职多能往往是事情多而杂,不能在自己本来擅长的方向发展,也就很难做出成绩,目的是省钱,其实在浪费钱和时间。

  4.急于求成

  传统企业做互联网,最大的毛病就是急于求成,想的更多的是能不能尽快赚钱,不知道互联网要变现是很慢的,很多互联网企业运作几年了也没有盈利,但是这些企业有了自己的口碑,有发展前景,有资源,赚钱是迟早的事,所以既然要做互联网,那么要有一点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

  5.反应迟钝

  传统企业做互联网,市场反应过于缓慢,都是在等市场被占领了才反应过来,在如今流量这么金贵的情况下,掌握好自己的流量话语权,才能有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做淘宝的还只是依靠平台上面流量,做直通车也只是引流工具而非赚钱的工具,做淘宝seo又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崭露头角,其他引流方式又不敢去尝试,所以没流量没成交很正常。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阶段,很多企业都在抢占市场,但是很多传统企业还是把脚步停留在PC端,这也是传统企业难以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原因吧。

  流量解析:这里专门分析电商的流量,以淘宝为例。

  1.自然流量,消费者通过关键词搜索找到自己的目标商品及店铺,这种流量比较精准,是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

  2.直通车,就是花钱买流量,是操作简单但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具,用好了可以为店铺带来很多精准流量,用不好就是浪费钱。

  3.钻展,提高品牌曝光,从而获得流量。

  4.淘宝客,通过淘客推广获取流量,成交需要付佣金。

  5.站外流量,包括站外投放的广告位,活动,微博微信推广等,带来的流量多是目标客户。

  6.其他,报活动及其他推广方式获取流量。

  以上只是列出流量的来源方式,并没有做具体分析及操作方式。这里只分析传统企业对这些流量的看法,传统企业的管理者对自然流量可能并不是很懂,也不了解其来源途径及关键词排名机制,所以可能不会去让执行的人做这一块,自己也不懂需要做哪些操作和分析,从而这一块是比较空白或做的比较粗糙,但这里的流量来源却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直通车了,这个名词在很多管理者印象中都有,但这是个烧钱的主,烧的策略以及烧的好不好,传统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不会判断,只知道看花了多少钱,成了多少单,但是这个远远不够,所以笔者建议管理者要去了解这一块,同时让执行的人做报表进行分析。淘宝客用好了会给店铺带来很不错的流量,而且是成交之后才付佣金的,所以很有必要把这块做好。最后说一下站外的流量,很多传统企业会认为站外流量不精准,没有效果,所以也不去尝试,但是以笔者的了解,站外的很有必要去做的,因为站内的推广费用过高,站外可以带来一些目标客户,同时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下面说一下新媒体营销推广:

  现在也有很多企业开始重视新媒体的推广,会专门招SNS人员组成一个部门,利用微博的强传播效应来宣传自身的品牌和销售产品,有以活动的形式,也有直接推广产品的情况,笔者以前合作过化妆品,移动电源等产品推广,其中一款香膏在很短的时间内销量上千,也证明了只要产品好,文案好,做微博营销是可行有效的。另外,利用好微信的强关系效应,对产品的推广效果也是很显著的,特别是微信公众号推广内容的到达率是非常高的,比较好的公众号打开率为25%,比方一个公众号的粉丝是10万,发布一次内容能有2.5万的人看,这种流量是非常可怕的。再就是现在很火的微淘,在阿里收购新浪微博一部分股权后,推出微淘,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在社交媒体上发力,从而实现淘宝生态圈的闭合,而微淘是唯一结合了社交与购物的产品,是淘宝必然的产物,也是商家未来引流的利器,所以做电商的是应该去重视的。

  笔者也认识不少企业的老板,跟他们也有过一些交流,下面分享两个例子:

  1.去年去深圳参加一个会议,在聚餐的时候,一桌有一半都是月薪过十万的人,有网络推广方面的专家,在行业内知名度相当高,有企业的总经理,也有与笔者一样做新媒体营销的,其中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企业的老板,由于之前在网上聊过,见面后一起聊了很久,才知道他自己是有工厂的,之前做传统然后转为做互联网,而且做的非常成功,自己愿意去学,也跟行业的人多交流,对市场的认识是很准的,他公司的大部分人跟笔者都认识,有百度出来的产品经理,有网络推广方面的高手,也有很厉害的技术人员,其中那个从百度出来的朋友与笔者聊了很多,想邀请笔者一起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

  2.今年7月份与一做医药B2C网站的总经理聊了一个下午,这个老板以前是做传统医疗的,现在转做医药B2C网站,公司也发展很快,现在已经有300多员工了,他们是代理产品,并没有自己的工厂。我们探讨了医药的推广问题,他公司做seo,sem的人员非常厉害,每天推广费用也高达十万,而且别的公司也很难挖走他们的推广人员,因为公司很重视这一块。从我们探讨来讲,在鱼龙混杂的医药市场里,药品推广出去更加有难度,因为药品首先得是安全的,然后才是谈疗效好不好,没有用过的人,是很难去相信的,所以他们公司也比较重视老客户的维护,在会员管理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重复购买率非常高,而且维护老客户的成本比开发新客户成本要低很多。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1.传统企业的老板并不是做不好,多去交流学习,才能准确判断企业的发展,不至于与下属在计划、方案上面有过多分歧,甚至会有阻碍企业发展的可能,当然企业老板放权也很重要,有些事情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做,让专业的人做主。

  2.重视人才,企业要想发展,一定要有人才,而且要有团队精神的人,要能融入团队的人,因为如今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团队合作才能创造业绩。

  3.要重视推广。

  4.重视会员的营销。

  对于传统企业,笔者有如下建议:

  1.管理者要熟悉互联网的运作思维,如果不懂,可以去参加一些行业会议,或者去参加一些培训班,这样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因为执行的人往往是行业的人,但是没有决定权和话语权,而管理者不懂得基本运作思路,往往与执行的人会产生很大分歧,结果只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2.要有投入,特别是推广的投入,这不比传统开店,传统是在有人流量的情况下才开店,但是做电商是在无人流量的情况下开店,然后去找人进店,推广的成本往往会高很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块。

  3.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互联网,就算是做客服都是很专业性的工作,更不用说其他重要的职位了。

  4.要有足够的耐心,互联网变现很慢,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是有回报的,眼光一定要长远一些。

  5.注重团队精神,员工一定是要有团队意识的人,从团队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利益。通力合作才更有机会。

  6.管理者要善于分析解决团队之间出现的一些微妙问题,如果一个团队都是互相不信任不合作不沟通,是难以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7.注重人才,一个员工在意的无非三个方面:1.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问题 2.薪酬体系问题 3.在企业过的开不开心。这是企业应该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如果员工在这些问题上都得不到解决,是无法做好事情的。

  8.放权,管理者要放权给执行的人,如果不懂互联网,还要去指指点点,会让执行的人很受伤。管理者把握好整体方向和团队建设方面即可。

  9.管理者要听的进执行人的意见,但是要有自己的判断,特别是员工之间互相挤兑的情况下,如果管理者分不清是非,只能说明这个管理者无能。

  10.做互联网是靠数据说话的,不是我感觉、我认为、我会、我能。

  最后,送一句话“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

  本文首发地址:全敏的博客:http://e.xmfv.com/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PayPal面向零售店推新付款方式
下篇: 当当网售假胶囊被判赔十倍货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