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赵本山《捐款》口水战的“娱乐”外衣
0 ihunter 2011/12



一边是央视与本山传媒利益链的强势话语权:春晚小品、12年小品王、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乡村爱情故事》、植入广告赞助商、赵家班、刘老根大舞台等;另一方面是激起全面公愤的赤裸裸到疯狂的敛财路径----借公众娱乐舞台(春晚不是完全商业化运作平台)行一己(一个利益链集团)私利,而且对公众的质疑与批评完全置若罔闻。

赵本山小品《捐助》及其口水战究竟说明什么?



《捐助》被骂是市场对赵本山的一次警告

被央视春晚视为镇场之宝的赵本山小品《捐助》刚一演完,网上一片“倒赵”之声就扑面而来,《凤凰网》的网上投票结果显示,70%的网友对《捐助》表示不满。到正月初十为止,网上再次形成“倒赵”与“挺赵”两大阵营。“挺赵”主力当然是央视、春晚导演组、包括魏明伦等文化名人,“倒赵”则包括观众、文化界、营销界等大批圈内圈外人员。

临近正月十五春晚最受喜爱节目颁奖晚会,赵本山及《捐助》是否继续蝉联“小品王”成为争论的焦点。正月十五谜底揭晓,赵本山继续蝉联,网上舆论只能对春晚强势话语表示无奈,称春晚节目评选的不是“最喜爱”,而是“被喜爱”。

赵本山商业利益链的核心一环是央视影视制作中心,与本山传媒都是《刘老根》、《乡村爱情故事》电视剧的制片方。一个利益共同体里的伙伴怎么会自毁墙角?

在这场由《捐助》引发的一轮一轮绯闻与争论的背后,闪现的是围绕媒体话语权的一场纠结着利益、权力、大众心理的博弈。

博纳睿成作为专注消费品营销的咨询公司,2009年7月在《中国经营报》发表了史贤龙老师对刘老根大舞台及本山传媒作为一种娱乐产品及娱乐企业的评论《刘老根大舞台舞向何方》,是迄今为止从企业运营及营销角度评论“赵本山现象”(本文特指与赵本山及其产品、企业相关联的一切商业形态)为数不多的专业文章。

春晚小品《捐助》的被骂,验证了史贤龙老师在2009年6月份对赵本山现象的担忧,以及在春晚播放前的一个直觉:2010年赵本山的春晚小品将成为引爆“倒赵”心理的导火索。

为什么会这样说?

从产品角度看,2010年春晚是第一次纯赵家班出演,是赵本山第一次在春晚走上与其过去成名成功不同的道路,即被媒体描述的“本山娱乐帝国路线图”,而赵本山集20年之功获得的“成功基因”并不支持这个帝国。

从现实看,《捐助》是本山团队开始在商业利益与自大心理驱动(扭曲)下,漠视观众及公众情感的一个拙劣产品。

2010年赵本山“被骂”之因不在春晚小品《捐助》,而有娱乐产品及品牌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进行探讨。



2010年春晚:赵本山命数难逃的一劫

易经乾卦九六爻辞曰: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2009年是赵本山展露其商业财富最多的一年:

继2009年春晚小沈阳一炮而红之后,刘老根大舞台2008年年收入1.5亿成为热议焦点,小沈阳的全国巡演等,将本山娱乐帝国吸金术路线图展现无疑:利用央视春晚捧红演员,央视一套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巡演等形成收入来源,赵本山的央视特权隐然成为“不能说得太细”的资本积累“类原罪”事儿。

4月赵本山60万去长江商学院CEO班进修被认为是长江商学院的炒作与降低学术价值的举措;

5月,刘老根大舞台开进北京前门,进京赶考获得成功;

9月,赵本山突然生病,春晚借机炒作赵本山是否能上春晚,提前预热;

12月,媒体报道赵本山耗资2亿购置私人客机;

12月,《三枪拍案惊奇》上映,赵家班二人转演员在这部骂声最多、赚钱最多的“谋财不谋艺”的电影里集体亮相,显示了娱乐圈两大强势人物的联合;

2010年1月,媒体报道,赵本山以13亿在海南圈地开发综合娱乐项目;

至2010年2月13日,小沈阳2009年巡演收入号称过1亿元,炒作师徒关系绯闻及赵本山是否让小沈阳上春晚达到高潮。

在2009年上述一系列围绕赵本山的一个个热点新闻里,赵本山已经与很多刺激当下不同利益群体神经的关键词建立了联系:家长作风、 霸道、暴富、权力、挥霍(奢侈消费)、圈地、淘金、话语权垄断,等等。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赵本山的春晚小品《捐助》亮相,迎接赵本山的自然是“凶多吉少”的命运。

更何况《捐助》这个小品出现了一大堆“硬伤”:说众口难调就轻看了这一次的现象。实际上,《捐助》即使不是赵本山的“黑天鹅”,也反映出赵本山团队作品在把握社会价值及审美趣味方面面临着的困境。



《捐助》:故事原型很积极,小品演绎很糟烂

赵本山及春晚导演组还是保持了“政治正确性”的:《捐助》故事原型很积极,如赵本山所言是这些年小品里难得的一个正面的故事。

《捐助》取自真实的故事:两个农村老亲家,共同积攒了3万块钱,存在一个银行账户里。赵本山在去银行准备取钱给王小利相亲找老伴,结果在银行门口碰到一个为单身母亲孩子捐款上大学的活动,赵本山准备捐3000元,结果不小心将30000元都捐了出去,自己还不知道。媒体记者追到家采访才知道出错了,但赵本山坚持将错就错,自己借钱还王小利的15000元。故事最后,王小利向被捐助人说明3万是错捐,想要回12000元,赵本山愤而宣称不与王小利处下去------故事到这里是非常感人的,反映了中国基层农民的优秀品质: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穷不失信等。

如此好的一个故事原型,怎么会招来骂声一片呢?而且,看网友对小品的不满,其实都是点到这个小品(而不是故事)的硬伤:

硬伤1:植入广告太多:如果说植入搜狐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植入国窖1573就太生硬。不仅如此,积攒一辈子才3万元的农民,能够流利清楚的报出“国窖1573”的品牌名称,就像天天在喝一样。试问,有哪里的农村将国窖1573作为礼品,难怪被营销界人士嘲笑为要将国窖变成寡妇酒。

硬伤2:被捐助的单身母亲表现过火:又下跪磕头又要以身相许,拉住赵本山手就不放等。即使在激动状态下确实会出现这样的生活场景,也不能说明这种艺术表现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孙立荣在《捐款》里表现不是生活的真实,更像是拜谢赵本山师傅带徒弟上春晚露脸的真实的感恩之情。

硬伤3:被阉割的小沈阳:不管是不是在最后一刻将小沈阳带进《捐款》,赵本山在小沈阳问题上的表现并不光彩。先是放言“谁翘尾巴就收拾谁”,接着是宣称小沈阳是仗着赵本山才火起来,言下之意,赵本山带谁上春晚谁就火。所以,《捐款》里的小沈阳讲着标准普通话,与赵本山一起去捧王小利-----但王小利真的能火起来吗?或者能象小沈阳一样受到欢迎吗?或者如赵本山自己说的,指谁火谁就火吗?----赵本山可以把春晚当做刘老根大舞台,但全国观众却不是春晚导演,也不是广告赞助商那么听话。

硬伤4:变味的情节:故事原型里的赵本山是一个非常有戏剧效果的角色,发生在这个角色上的冲突、误会、情感才是这样故事打动人的核心。赵本山却宣称自己要退后,推王小利出位,而王小利这个角色在故事里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或负面)形象,恰恰反映的是人性萎缩、小气的一面,这样的角色定位怎么能感染观众呢?即使与小沈阳那段“人生与钱”的议论比,其思想境界也是相差甚远的。

硬伤5:《捐款》植入广告赵本山自己获得收入:如果国窖的植入可以推给春晚导演组,那么赵本山自己带着搜狐等广告进入小品,就只能是利益加圈子效用。这种利用公共平台赚自己利益的行为如果不反对,那么以后春晚的歌手、舞蹈演员是否都可以将衣服、手表等品牌“展览”给观众了?如果别人不可以有,赵本山就为什么可以有?不正是被评论指出的赵本山的“春晚霸权”吗?

硬伤6:春晚赵本山小品变味成赵家班二人转:赵本山成名依靠的是他自己吗?那些在过去历届春晚与赵本山搭档的优秀演员宋丹丹、高秀敏、范伟等,哪一个不是经典小品?全国观众关于赵本山小品王的美好记忆里,有多少是这些演员的贡献?而现在的《捐助》已经变成清一色的赵家班,赵本山春晚小品要变成二人转段子?这难道不是赵本山小品真正、也是最重要的硬伤吗?

一个真实的好故事,在商业利益、盲目自大、近亲繁殖等一系列创作毒药的驱使下,蜕变为一盘霉变的剩菜,并不奇怪。如果赵本山及其创作团队不能冷静面对这些硬伤反映的问题,真的会让20年英名毁于20分钟!



中国富人的“福布斯咒语”: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赵本山集团(此处指赵本山、本山传媒旗下产业)真实的问题,并不是《捐助》这个小品,而是由这个小品所反映的更深层面的问题:赵本山集团的价值定位,或者直白些说赵本山及其本山集团的品牌战略定位问题。

2009年是赵本山显示其进入“中国富人”俱乐部最突出的一年。但中国富人俱乐部,受到一个被称为“福布斯咒语”的困扰。这个咒语的核心只有一个,关乎富人的个人心智或思维水平: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黄光裕、牛根生、章子怡等,无一不是在功成名就的辉煌时刻遭受重创,都彷佛在验证“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天道。

这些出现问题的富人(名人),其遭遇滑铁卢的“狂”之表象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是极度自信与自我膨胀:黄光裕如果学习一点同是潮汕人李嘉诚的成就自我、追求无我的精神,或许不会出现如此局面;

其次是滥用话语权与公众关注:牛根生如果不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发表那些被视为博出位的言论,包括在网络上进行删除不利信息的行为等,蒙牛何必被逼宫、牛根生又何必万言书煽情?

第三,控制力幻觉:名人、富人的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交织出的一个关系网,会产生一种对环境有控制力的幻觉。这种控制力,如果只是消除一般的商业困难或个人间的争执,可以是有效的,但对于触碰到一些社会“底线”的行为就很难控制。如王石2008年关于捐款的一个在平时没有太大问题的言论,被放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就产生了巨大的杀伤力。

第四,狡辩(死不认错、不肯认输等):主要表现是两个,高估隐藏证据的能力,或者是将责任推给手下人去承担,如章子怡100万捐款的问题,经纪人季玲玲先是故做被侮辱状(子怡会拿不出100万吗?),然后在铁证面前又以为可以补交了事,并将责任推给工作人员的疏忽。这种瞒天过海的狡辩出现在这些高度关注的富人身上,简直无异于贻人口实、自取其咎。

其实,当今中国的富人阶层,还真是一个历史性现象,因为中国从没有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出现如此之多的商界富人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掌握了很大的公共话语权。

在财富分配不均匀、财富原罪、潜规则、金权交易等背景下,大众的“仇富”情绪,不能一概被列为“不健康心理”。中国富人群体,认识并正面对待这种社会情绪,不仅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而且是逃避福布斯咒语的护身符。

赵本山之魂,是对中国农民、中国农村的本真、深厚的爱与感恩!

留住这个“老根”,保护这个“老根”,不要被短期的商业利益冲昏头脑,更不要与公众舆论较劲斗嘴,赵本山才能金身不坏,本山集团将有机会成为中国娱乐产业的数一数二的规模化企业。

反之,如果一意孤行地走上“被声讨”的道路,就太可惜了!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市场研究之食品购买行为与机遇
下篇: 经济危机下的市场出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