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洋垃圾”服装市场调查
0 次
ihunter
2011/12
“怕个鬼呀,又不是贩毒!”
在范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道。这里是一条不太宽、略有些弯曲的巷子,在巷子中间,两男两女正在遮阳伞下悠闲地打着麻将。稍远处,一位老太太蹒跚着从巷子的另一端慢慢踱来。一切看上去都十分平静。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巷子靠近中间的位置——武昌区“比家好”敬老院内,一排排各式衣服赫然悬挂其中。记者走进院内,随意挑了一家门头走了进去。
刚一进门,一股说不出来的怪怪的、有些刺鼻的味道就迎面袭来,令人很不舒服。原本斜倚在凳子上、无精打采、肤色黑黑的女老板见来了客人,连忙热情地起身招呼。
“买上衣还是裤子?”
“先看看。”
“随便看,慢慢挑好了。”
这家店面的服装挺全,男女外套、皮衣都有,还有领带和皮鞋。应季的男式T恤和女裙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记者注意到,这些服装的商标大都是韩文、日文和英文,还有一些像是人为把商标撕掉了。另外,这些衣服都是单件出现,款式和规格相同的一件也没有。
“怎么卖呀?”记者指着一件样式较为新潮的印有韩文字母的T恤问。
“6元,很便宜的。”
“这都是旧衣服吧,能穿吗?”
女老板的眼光变得像看外星人一样,似乎在责怪记者明知故问:“当然是旧衣服,新衣服哪有这么便宜!回家再洗一下就可以穿了嘛。”
或许是因为记者的外地口音,她突然注意到记者肩上背的皮包,警惕地问:“你这包挺贵的吧?看上去蛮沉的。”
“百十元钱吧,”记者岔开话题,“我把这些男式T恤全买了,要多少钱?”
“这一竿子你全要了?”女老板略一思索,伸出3个手指比划了一下。然后开始数T恤的件数,一共65件。
“65件300元钱,优惠得也太少了吧?”
女老板摇摇头,歪着嘴角乐了:“你呀,我的意思是3元一件,不是一竿子300元!”
记者表示听说卖垃圾服装挺赚钱,这次主要是来摸一下市场行情,准备带点货回去。这才开始和女老板真正攀谈起来。女老板姓江,本地人,已经在这卖垃圾服装几年了,“挣点小钱,糊口”,“金融危机影响有钱人,哪能影响我这行呢?”
记者和老板谈话期间,有一个女孩进来看衣服,刚进门就被呛得大声咳嗽,连续打了几个喷嚏,好像是对店里的特殊气味过敏。结果什么衣服也没买就匆匆出去了。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垃圾服装都是女老板去南方沿海地区看货、订货,然后托运过来的,但南方沿海具体什么地方她却不肯说。当记者表示担心托运中途会不会有相关部门查验时,女老板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怕个鬼呀,又不是贩毒!没有人管的,都懒得理你。”
“工商管理部门来店里查怎么办?”
“我在这里开店也有几个年头了,不也什么事没有吗?谁有那个闲心管你,放心吧。”女老板不停地给记者打气。
她还善意地提醒记者:“你一开始不要进太多货,可以先进点‘成品’回去卖卖试试。”她说的成品指的是,经过洗涤、熨烫之后,挂在店里出售的衣服。而就在她店面的里间,堆满了大包大包托运回来还没有“加工”的衣服。记者略略翻看了一下,这些所谓的洋品牌服装,大都脏不拉叽,有些甚至还有血渍,触目惊心。
“你刚入行还是带成品回去稳妥些,等打开市场了再考虑自己加工吧。”女老板劝说记者。
“那你都是怎么加工啊?用洗衣机洗吗?”
“全是手洗。洗干净之后熨烫平整就可以了。”
“消毒吗?”
女老板犹豫了一下说:“客人不放心,拿回去自己再消毒好了,反正没有拿回去直接穿的。”
拿到联系电话后,记者准备离开,恰巧这时女老板成交了一笔生意。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给“侄女”买了一条裙子,两件小上衣,3件共20元,中间基本上没讨价还价。
中年妇女出门后,记者随即跟了上去。“你知道你买的是洋垃圾服装吗?”
“知道。”她狐疑地看着记者。
“这种服装可能有病菌、传染病之类的,很危险啊,你不担心么?”
“有钱谁买这个!我回去会处理的……”
“我们这儿的货都是从碣石进的”
像这样的洋垃圾服装集散地,武汉市不止一家。记者随后又赴江汉区清芬路华德里、汉池里、积庆里进行了调查。这些地方十分隐蔽,紧挨着的大街是繁华而又有些油腻的“五金一条街”,要拐进弄堂里面才能发现洋垃圾服装的踪迹。
记者在迷宫一样的弄堂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浑浊的、有些发霉的气味。这里几乎每一个店面都在经营洋垃圾服装,并且,这些服装就堂而皇之地摆在大街上。在弄堂每个拐角处的店面,都有人坐在店门口,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样子。后来记者才明白,这是在“把风”。
事实上,这里可称得上是洋垃圾服装的“大杂烩”。男装、女装、童装、鞋帽、箱包、皮带、领带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胸罩。价格也从5元、10元、12元、15元、20元不等,价格的高低主要看质量、款式、新旧、颜色等;皮鞋通常贵一些,大致在50~200元之间,全是国外名牌。而各个店主营的项目也不一样,有的主营男装,有的主营女装,还有的主营童装。当然,也不乏混合销售的,但总体感觉分工还是比较细。
在弄堂里的一个黄金位置上,是一家水洗店,专门负责洗涤未经分拣的垃圾服装,完成“初加工”。门前的晾衣架上,晒着一溜五花八门的衣服,有些还不住地滴水,看起来生意还不错。
记者以也想在这里开店经营的名义与几位店主攀谈,没想到他们均持“欢迎”态度。一位女店主向记者介绍说,在这里开店是不需要营业执照的,当然更不需要缴税,就是一个租房的费用。当记者问如果执法部门来查怎么办时,她暗示“给了好处的”,一般不会来查,即便来查,及时把卷帘门拉下来也就万事大吉了。
一位男店主干脆直接领记者“上道”,“我们的货基本都是从碣石进的”。据他介绍,进货通常是到深圳,然后转道广东陆丰市碣石镇,那里有“能人”把大量垃圾衣服从海上偷运过来,大部分是韩国货和日本货,也有的是从中国台湾地区走私过来的,“多得很”,看好货之后现金交易,然后托运回来。慢慢熟悉了,人脉建起来了,可以和当地村里的一些档口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就免得老出去跑了。
“我手头资金不是很多——”记者话说了一半就被他打断了,“很便宜的,一般一元钱一斤,一个包裹一般200斤,不需要多少投资的。另外,进货时,这里这么多店铺可以联合起来,只要进一个货柜的衣服,联系好交货的时间地点,就可以到海上直接提货,如果运气好顺路,我们可以从最近的水路提货,省一大笔路费。”
当记者问他现在每月能赚多少钱时,他惋惜地直叹气:“入行太晚了,10年前开始干的第一批人早就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现在绝大多数都转行了,像我们现在只能打游击,一年能挣七八万就烧高香了。”
“你店里这么多服装,能卖出去吗?没见几个人买啊。”记者怀疑地问。
“零售赚不了几个钱的,主要靠批发,有些转到北方的小城市去了,有关系、有钱的从这里批货回去,再加工一下就当作外贸服装挂在专卖店里出售了,也有些人运回去以挤压库存的名义廉价处理掉了,还有些头脑活络的年轻人直接从这里取了衣服去网上开店卖……”
洋垃圾服装危害多多
令人担心的是,“洋垃圾”服装大都是走私入境,逃过了检验检疫部门的疫病检查,因而极可能携带病毒、疫情。
据了解,洋垃圾服装多是从国外医院、垃圾场收集的废旧衣物,这些旧衣物携带有大量病菌,可以传播肺结核、霍乱等多种疾病,而一般的清洗、熨烫并不能消灭其携带的病菌,因此存在极大的健康隐患。一些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如老人、小孩和病人穿上这样的服装就更加危险。在中国,旧服装属严禁入境之列。
洋垃圾服装的消费主体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和贫困市民,在城市电子、日用品垃圾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扩散至农村。
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指出,洋垃圾服装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大都是不法分子走私的未经消毒处理的垃圾服装,这些服装都是消费过的含有人体各种代谢物的服装,本身就可能携带多种病菌,在运输途中又会或多或少染上其他病菌,走私到国内无疑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譬如大肠杆菌,其在代谢物、粪便、呕吐物中普遍存在。服装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微生物可以把它作为碳源来维持生长,最后就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事实上,对于贩卖、销售洋垃圾服装者来说,既害人又害己。知情者透露,“可以肯定地说,确实有经营者或消费者因洋垃圾服装被传染了严重的皮肤病,但消费者为了保面子,只好自认倒霉,经营者更是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
此前外媒报道,“人口庞大的中国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消化市场,国外一直有一些专门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他们是有组织的。英国官员说,那些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公司可以两头拿钱。英国地方政府要向这些垃圾处理公司支付每吨35英镑的费用,而垃圾公司根本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就装进集装箱,省下了大笔的处理垃圾费用。此外,他们还能从中国进口商那里获得另一比可观的出口收入”。
“太糟糕了,这对国人的心理和自尊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尽管看不见、摸不着”,王建明认为,洋垃圾服装的这种危害还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它侵蚀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文明基石”。
“国外避之不及、花钱也要处理掉的洋垃圾服装,我们却再花钱买回来,再贩卖给自己人穿,实在是太可笑、太可恨了!”举报者范先生说。
另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黄鹤楼道还是清芬路,对于贩卖洋垃圾服装的业户来说,火灾也是潜在的一个威胁,特别是藏匿在社区的那些不法商贩。大堆大堆的垃圾服装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很多人就在不远处用煤气罐做饭,而且都没有任何的灭火设备。一旦出现险情,后果不堪设想。
为何打而不死?
武汉洋垃圾服装从在地摊上出售,到开“专卖店”,再到“网上开店”,手法不断翻新,一方面是为了逃避执法人员的打击,另一方面也释放出这样的一个信号:洋垃圾服装正死灰复燃,且有蔓延之势。
利益驱动当然是洋垃圾服装贩卖者前仆后继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武汉市工商、公安部门,曾多次围剿洋垃圾服装,但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不知何时又冒出一茬。
北京市消协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堵住洋垃圾服装的源头。这就需要打私办、海关、环保局、工商部门等通力合作,联手打击。
6月19日,记者分别向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工商所、江汉区统一工商所举报了洋垃圾服装贩卖的情况。两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会很快派人前去调查。就采访中华德里一洋垃圾服装贩卖者自称的“给了好处”,记者向统一工商所求证,一位孙姓工作人员答复说:“肯定是不可能的事。”
上篇:
请停止以捐助南方干旱为噱头的娱乐营销!
下篇:
详解前期调研的BNF原则
栏目索引
精彩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