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岭煤矿推进精细管理工程实施方案》中,本人写到:探索和创新跟班工作制,提高和保持跟班工作质量。
领导或管理干部跟班工作,是构建QL煤矿安全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监督和促进安全工作的一个举措,也是衡量一个领导或管理干部是否具备“精一会二通三”基本功、是否举备创新型、复合型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一个领导或管理干部只是跟班了,却不能发现问题和处理权限范围内的问题,这样的跟班就停留在“出工不出力”、“出工不见效”的水平上了,一个跟班领导或管理干部在跟班过程中没有发现、报告和解决的问题如果延续性地留存下来而被后续的跟班人员发现,则要对前次跟班人员给以处罚,如果前面几次跟班的领导或管理干部都没发现问题,则都要同时处罚。
如果我们所有的跟班领导和管理干部都没有发现应该能发现的问题,一直遗留、续存而被上级检查组发现,那么安全矿长和安全检查处要相应受到处罚,所有跟班的领导或管理干部都要受到相应处罚。
我们可以结合我们QL煤矿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立“最佳跟班奖”,以奖励那些勤于跟班、敢于管理、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跟班领导和管理干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曾报道过本人的讲课:皖北煤电集团前岭煤矿举办精细管理工程讲座
http://www.xmfv.com/special/chuangshiren/ target=_blank>创始人、中国企业联合会培训中心的客座教授刘先明演讲,前岭煤矿领导和全矿副科级以上干部70多人聆听了刘教授的讲座。
刘教授从精细管理工程的起源、概念、内涵、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在讲课中,刘教授还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对一些大家用习惯性思维认为是对的观点和想法进行了辨证的分析;整个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刘先明教授的讲课不仅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而且言谈幽默风趣,深受大家的欢迎,全场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讲课结束前,刘先明教授送给前岭煤矿干部职工16个字:“精细管理走前列,持续发展攀高峰”。
最后,矿长许长平代表大家对刘先明教授的讲课表示感谢,并表示听了刘教授的课后,思想很受启发,这必将对前岭煤矿在刘先明教授的指导下、实施精细管理工程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文:杜艳丽)
有了这次的培训、咨询经历后,本人对煤矿企业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了解,2005年6月16日,本人又为北京京煤集团作了一天的精细管理工程的培训。
2005年8月8日,按理说这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但是,2005年也是矿难频发的时间,本人写出了一篇用词比较刺激人的短文,在新华网论坛、凯迪社区、博锐等网上发布:
遏制煤矿矿难的唯一有效办法——把煤矿工人的生命同煤矿领导的生命绑在一起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3star=1replyid=4530629id=733724skin=0page=1
文章的内容为:
本人为了给WM集团QL煤矿煤矿提供精细管理工程的咨询服务,曾下到井下调研,深感煤矿工人的艰辛,本人2005年初为该煤矿编制了精细管理工程方案,本人也曾于今年6月16日在北京京煤集团讲授过精细管理工程的课。
今年煤矿矿难的事情有增无减,为什么遏制不住呢?本人分析主要是矿难中死去的矿工与煤矿的领导的生命没一点关系,所以,本人在以下方案中含蓄地提出了领导跟班的思路,在很多场合我讲了自己的一个观点:煤矿因矿难而有矿工死亡的时候,一定也要有领导在跟班的情况下同死!
因为煤矿的安全设施或措施的投入、产量与安全的矛盾,有发言权的是矿的领导,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实施一项强硬措施:
一、煤矿的领导班子的成员必须全部下井跟班,根据矿领导班子成员的多少,确定每个煤矿领导全年必须有规定的时间(最少是50天或500个小时)在井下跟班工作,不能下井跟班的人,不能进入矿领导班子;
二、领导跟班时,必须是首选矿里最危险的工作面,或者安全设施、安全措施、防范意识最薄弱的地方。
三、跟班的管理办法可参考以下本人编制的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煤矿工人的生命同领导的生命绑在一起,煤矿领导就会本能地首先从珍惜自己的生命的角度出发,珍惜矿工的生命、对煤矿的安全工作重视、处理好安全和生产之间的关系,遏制煤矿矿难的发生。
在这个帖子后面,本人还续贴写下以下内容:
1、对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最高机构来讲:要把事故的发生率作为衡量和奖惩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首要指标,“要让无良矿主倾家荡产”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无能的人不能担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如果真是做到了“让无良矿主倾家荡产”,倾家荡产的无良矿主越多,说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的监督、管理等领导能力越无能。
2、矿难频发,谁是最主要的责任部门?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可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只会发通报,有什么用?要有执行通报的能力,要有控制矿难发生的能力。
3、“严格执行煤矿干部下井带班制度”早就应该有了!不是到有矿难的时候才想起来的!
2005年11月初,国家发改委、安监总局联合发文,明确要求:煤矿负责人须与矿工同下井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5-11/07/content_5519856.htm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刘铮)“各类煤矿企业必须安排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负责人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与工人同下同上。”
记者6日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发展改革委、安监总局已联合发文,要求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并对下井带班制度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保证安全生产将成为下井带班人员的第一责任。下井带班人员要切实掌握当班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超能力组织生产。
安监总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可以深入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制止违章违纪现象,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当煤矿发生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和严重问题时,按照规定,带班人员必须立即组织采取停产、撤人、排除隐患等紧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向矿长、区队长报告。煤矿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要在追究矿长、区队长责任的同时,追究当班带班人员相应的责任。
“对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这位负责人明确指出。下井带班的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升井后,要将下井的时间、地点、经过路线、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有关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存档备查。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将对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加强检查监督,还将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或国有资产监管部门通报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
2005年5——11月,本人在为辽河油田总机械厂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11月11日下午4点半,本人在辽河油田总机械厂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长途电话采访,采访的起因是:
《新民周刊》的记者看到了本人在凯迪社区的一篇帖子——“遏制煤矿矿难的唯一有效办法——把煤矿工人的生命同煤矿领导的生命绑在一起”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3ID=733724
她认为“把煤矿工人的生命同煤矿领导的生命绑在一起”与“各类煤矿企业采煤负责人必须与矿工同上同下”是相同的意思,而我的帖子比国家发改委、安监总局近日发的文件要早几个月。
她问:是不是国家发改委、安监总局采纳了本人的意见?
我说:没有证据说明国家发改委、安监总局提出的“各类煤矿企业采煤负责人必须与矿工同上同下”是采纳了本人的意见,但是,我说的“把煤矿工人的生命同煤矿领导的生命绑在一起”比国家发改委、安监总局提出的“各类煤矿企业采煤负责人必须与矿工同上同下”要早几个月。
本人现在正在为一家金矿企业咨询安全文化,从新闻中得知最近的矿难又是频频发生,而其中纯粹是因为自然地质等复杂原因导致的矿难却是少数,多数是因为领导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理念不到位,以及行业监督、企业管理、员工行为等不到位导致的。
在如何抓好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工作方面,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好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理念等问题:
1、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要带着尊重和爱护全体职工生命的重要责任和基本感情来看待职工、看待安全,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因为领导的失职导致井下的矿难不是天灾,但给死去的职工的家庭带去的是灭顶之灾。
2、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地理解、贯彻并执行所在企业具有导向、约束、激励等功能的安全文化理念,并带着安全文化理念去领导、督导企业全员,科学、认真、严格、规范地开展好企业的安全工作,
3、企业全体员工必须接受、认同并自觉带着正确、先进、适用的、具有导向、约束、激励功能的安全文化理念,在自己的岗位上规范性地做好一切与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
今天是11月18日,“1118”,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今日在京开展,央视2007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今晨从电视新闻中也得知:11月18日,国务院派出了十几个安全生产督查组到全国相关地方督查安全生产工作,新闻里出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曾在井下督查安全的镜头和光辉形象。
我不知道这些督查组的成员都是谁,也不知这些督查组的成员是带着什么理念去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讲:如果这十几个安全生产督察组只是去督查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工作的表象,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通过查看到的一些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表象,督查到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高层领导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文化理念是否具备、是否到位。
我对国务院派出的十几个所谓安全生产督查组并不看好,因为我完全可以预测的到:
国务院派出的十几个所谓安全生产督查组的成员会到若干个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井下去查看,查看后返回地面会在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设置的浴池洗澡、更衣。那么,国务院派出的十几个所谓安全生产督查组的成员会被安排在哪里洗澡呢?极有可能是在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设置的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领导专用的、甚至是专门接待上级官员、督查组成员的浴池里洗澡。
2、取消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的领导有专用浴池的特殊待遇,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的领导一律只能在职工浴池里洗澡、更衣。
3、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领导以前专用的浴池和煤矿或非煤矿山企业为上级官员专备的浴池,只能给优秀矿工、工伤矿工和死去的矿工的家属所使用。
上篇:
DT整体衣柜营销政策
下篇:
值得营销界关注的“象形文”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