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地震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事情,当大量生命受到严峻挑战,再谈带商业性质的企业行为,变的异常敏感. 在大灾面前, 要求企业都具有不求回报的品德,是不现实的.不加分析地过高美化踊跃赈灾的企业,与过低评价赈灾不积极的企业,本质上都是一种不客观
地震属于相当负面的突发事件,因为行业,背景与品质的差异,不同企业反应不同是正常的.在每次负面的突发事件后,都会成就一批企业,也会考验一批企业. 海湾战争,成就了CNN,让ABC,FOX等退居二线. 这次地震,让国内几大互联网媒体公司在打拼数年之后,终于成长为主流媒体公司之一.没有记错的话, 几大互联网媒体公司第一次集体得到国家新闻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而CCTV, 借这次地震, 也突显了国家级媒体公司的真正实力,一扫过去教条和僵化的公众形象. 如果水均益以语言和知识, 王志以善于质疑等成为明星,那么落泪的赵普这次则是以情打动观众,进入了一线主播的行列.在恰当的场合,以恰当的方式,做了恰当的事情,是赵普引起关注的根本原因,也成为CCTV新形象的代表人之一. 设想一下, 赵普仍是象以前一样,照本宣科,目无表情,效果会是怎样? 也许并非自愿, 但不影响媒体类公司仍旧是地震事件受益最大的商业实体, 整体策略上是成功的. 曾经引领风骚的凤凰卫视在地震突发后, 迷失了几天. 依旧四平八稳的播送或者重复播送一些不相干的节目, 在后期将全套记者班底,甚至连长袍马褂的扬锦磷,曹景行等都派出去后, 终于赶了上来,不算太糟糕. 对于非媒体类公司, 情况会复杂一些
通常来说, 非媒体企业的事件营销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借力模式,一类是主动模式,地震显然属于借力类. 在以往的营销研究中, 多侧重于借喜事.比如借奥运会,借神六发射等等. 对于非喜事类, 尤其是非喜事类突发事件营销策略研究,涉及的很少. 因为弄不好会引犯众怒, 企业也很少采用.如果本着关联性, 可控性,公众性和互惠性等原则,这类事件还是可以利用的. 非典时期, 养生堂, 正大青春宝,红桃K等多家医药保健品企业,就曾经比较好地借力营销. 既提升了企业形象和产品美誉度, 又普及了卫生防疫和保健知识,还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一举多得. 这次地震发生后, 政府高度重视, 媒体高密度报道, 公众空前关注与参与,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 是个营销的适当机会
事件营销, 特别是遇到史无前例关注的大地震, 营销策略运用的好, 有四两拔千斤之功效. 这次地震中,一个正面的例子就是王老吉,昔日地方饮料品牌,一跃闻名全国.天津的钢铁公司巨额捐款, 是因为老板本身是地震孤儿,感性的成分多于商业理性,但在王老吉的案例中找不到关联背景.尽管始终怀疑王老吉爆红背后有推手,包括策划巨额捐款,包括制造缺货和枪货新闻,包括在很多网站持续大量发贴, 但至少到现在还没有什么负面传闻传出,所以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平时不为人知的浙江的帐蓬生产企业也大放异彩.值得警惕的是,事件营销,尤其是负面事件营销,是个带刺的玫瑰,运用的不好, 很小的差错或者失误, 都会被无限放大,万科的王石此次险些"震亡"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
上篇:
小城市房地产营销策略探讨
下篇:
观察者: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策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