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主管的成长之道讲稿(人格篇)
课程目录
第一篇 人格篇
第二篇 理念篇
第三篇 领导篇
第四篇 决策篇
第五篇 沟通篇
第六篇 激励篇
第七篇 执行篇
第八篇 创新篇
第一篇 人格篇
故事:鹦鹉老板
一个人到花鸟市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有:这只鹦鹉会两种语言,售价300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着:这只鹦鹉会四种语言,售价600元。到底该买哪一只呢?这两只鹦鹉都是毛色光鲜,模样可爱。他想啊想啊,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他忽然发现,不远处还有一只鹦鹉,忙走过去。他看到这是一只老得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杂乱,而且精神不振,但奇怪的是,这只鹦鹉的价格标签上竟写着1200元。
于是,他赶紧将店主叫来问:“这只鹦鹉难道会说八种语言?”
店主说:“不是的,它只会一种语言。”
这人就有些不解了,道:“它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为什么会值那么多钱呢?”
店主回答道:“因为它能指挥另外两只鹦鹉高效干活,是‘老板’。”
鹦鹉老板在语言方面并不如另外两只鹦鹉,但它却可以指挥它们高效工作。作为一个优秀的主管,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认为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销售人员,却成不了一个优秀的主管。
一个优秀的主管并不需要样样都行,但一定要具备指挥他人的能力。而要有效地指挥他人工作,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而主管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人格。
如何修炼自己的人格,在《礼记·大学》中,曾子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禀承的内外修炼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一.生物遗传因素
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作出遗传对人格作用的简要归纳如下:
1.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这里的“勤劳勇敢”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的人格特征。
[12345]下一页
上篇:
央视广告――给顾客最大化的心理补偿
下篇:
面试官心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