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票房低真的是因为营销不够吗?
0 ihunter 2014/05


随着十一长假的结束,公交站台上《心花路放》的大幅广告也完成了历史使命,悄然撤下。6000万元的营销费用,在七天时间里为《心花路放》赢得接近7亿的票房。与此同时,曾引起广泛关注的《黄金时代》每况愈下,截止7月6日的票房总额是3174万,离投资方预计的2亿距离还很远。

对于《黄金时代》在票房上的失利,各种原因解读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有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应该像《白日焰火》那样,在海外拿奖以后再播出;还有人认为,《黄金时代》的主力观众都出去旅游了,没有时间看电影。其制片人程育海则分析,有限的营销费用(800万)要配合拉长的宣传周期(以传递影片的价值观),导致几场活动都只停留在小范围内传播。甚至,“各怀鬼胎”的投资方,也成为营销不力的原因之一。

但我们似乎忘了一个根本问题——文艺片是通过营销可以赢得票房大卖的吗?何谓文艺片,何谓商业片,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地界定。在好莱坞,电影并没有文艺片和商业片之分,所有电影都有其商业诉求,但这并不妨碍电影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会形成一种商业美学,甚至成为“经典”。但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文艺片”带上了一些悲情的色彩,似乎它们注定是要被禁止上映的,或者注定是没有票房市场的。

票房差的都是文艺片,票房大卖的都是商业片,这只是表面现象——否则我们无法解释文艺片《后会无期》的票房大卖以及商业片《绣春刀》的票房失利。以下,通过列举一些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票房表现,或许可以增加客观认识:

文艺片票房制作成本营销成本后会无期6.3亿5000万粉丝营销归来2.9亿3000万 白日火焰1.02亿2000万2000万黄金时代3585万7000万800万绣春刀8800万5000万700万桃姐6800万3000万1000万

商业片票房制作成本营销费用心花路放7.6亿7500万6000万老男孩2.08亿 1000万用于歌曲推广盖茨比1.4亿8495万     

(数据说明:1、由于不同统计口径偏差较大,票房数据全部来自艺恩数据,其余数据来自新闻报道,而报道中偏差较大;2、对于好莱坞影片,只计算中国大陆票房,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北美票房1.4亿美元,香港市场1018万港元。《变形金刚4》的北美票房是2.4亿美元,香港市场9788万港元;3、之所以将《了不起的盖茨比》归入文艺片行列,是因为它的商业元素相对较少,实际上在好莱坞并没有明确地文艺片和商业片区分;4、《黄金时代》、《心花路放》是截至10月7日票房,并非最终数据。)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文艺片并不必然票房就低,“一炮而红”的原因各式各样,但主要原因不在于营销;

2、营销费用的增长或许能够带动文艺片票房的增长,但作用有限;

3、文艺片的成本应该尽量控制在2000万到3000万以内,否则基本赔钱;

4、商业片也会遭遇票房滑铁卢,主要原因是营销不得当;

5、北美市场不同类型影片的票房比较稳定,差异不是很大;

中国内地市场,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票房差异则异常悬殊。

第2、3、5点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得出结论,1、4点则需要分析:对于《后会无期》在票房上的成功,业内普遍认为是特例,因为这一部“韩寒式”的电影,建立在导演韩寒数年来累积的人气基础上,韩寒本身利用微博等所做的营销也是其他导演无法企及的。同样是文艺片,《白日焰火》没有像《后会无期》那样惊人,但在文艺片里也是翘楚了。它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白日焰火》选在今年3月21日上映,一方面是借柏林得奖之势“趁热打铁”,所谓“天时”。另外,3月国产大片少,好莱坞影片也处于淡季,《白日焰火》上映时,最有力的对手《极品飞车》已上映两周,可谓“地利”。“人和”就是影片本身的剧情具有商业元素,如谋杀、爱情等,这里不多赘述。而从发行模式看,《白日焰火》首映当天得到了20%排片比,获得1000万票房的佳绩,加上没有其他大片竞争,保住了其在影院的排片地位,为破亿奠定基础。

如果以同样的维度去衡量文艺片《黄金时代》,则似乎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占据,天时方面,比如有分析认为,《黄金时代》的主力观众是文青,十一他们都去旅行了,另外,就算不外出,文青的观影习惯是在犄角旮旯里搜集各类影片,而非一定要去影院;地利方面,《黄金时代》与爆米花电影《心花路放》、《痞子英雄》、情感大戏《亲爱的》正面相撞,撞得体无完肤;人和方面,女神汤唯的号召力不及屌丝代言人黄渤,萧红本身也只限于一个小众范围内的关注。从发行来看,《黄金时代》第一天排片比是8.80%,票房是746万(《心花路放》是1.13亿,即便是已经上映数天的《亲爱的》也有1406万),第二天排片比降到了6.65%,此后就长期位于6的边缘,可谓恶性循环。

而《绣春刀》作为一部商业片,其命运则颇令人嘘唏,公认说法是导演和团队作为新人,缺乏商业影片营销经验,导致看过的人都说好,就是不卖座,及至电影下线了,媒体才跟进报道,把《绣春刀》归入叫好不叫座的历史档案里。《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单是推广神曲《小苹果》的营销费用,就接近1000万,以神曲带动2亿的电影票房,可谓成就了一个营销神话。

所以本文认为,对于“文艺片”而言,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但营销绝对不是最主要的,而对于商业片来说,营销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前提是非得要严格区分“文艺片”和“商业片”。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互联网准备如何颠覆电影发行业?
下篇: 谁比苹果更Bigg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