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宝洁这种“品牌管家模式”也遭遇巨大的危机,我称之为:做品牌的干不过做产品的。最可怕的是宝洁在远离消费者:比如卫生巾市场,宝洁的护舒宝最早打出“护翼”的痛点,解决了以往直条型卫生巾容易产生移位侧漏的问题。当苏菲以“超长夜用”的概念开拓市场后,护舒宝的份额受到侵蚀。再比如,当年宝洁在网面很厉害,但目前市场的趋势是棉质的。你如何看宝洁的下坠?
又一个标杆公司进入下坠通道。宝洁发布2014财年业绩,仅增长1%,净利润下滑了20%。
我们有几个学员也是宝洁旗下收购企业,宝洁过去的成功就依赖于一种“品牌管家模式”,通过品牌的输出建立核心竞争力。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宝洁这种“品牌管家模式”也遭遇巨大的危机,我称之为:做品牌的干不过做产品的。这也是宝洁之伤:
1、那些擅长做品牌,将被擅长做产品的超越。
比如,中国风口的产品——面膜。宝洁花肌悦的主打产品是面膜,但单片15元的价格对其目标客户群体的吸引力实在有限—市场份额最高的“美即”每片售价10元,口碑不错的“我的美丽日记”5至7元就能买到。包装也是败笔。“两个系列分别用了绿色和紫红色,看起来不够年轻,像是给年纪大的人用的”。
2、最可怕的是宝洁在远离消费者。宝洁早期曾以“去屑”等创新产品,成为洞察用户需求的核心案例。但现在,宝洁正在逐步远离消费者。
比如卫生巾市场,宝洁的护舒宝最早打出“护翼”的痛点,解决了以往直条型卫生巾容易产生移位侧漏的问题。当苏菲以“超长夜用”的概念开拓市场后,护舒宝的份额受到侵蚀。再比如,当年宝洁在网面很厉害,但目前市场的趋势是棉质的。
3、宝洁过渡重视营销,但你会发现,它不擅长搞定年轻人。
关于宝洁的产品之伤,会是我持续关注的话题,你如何看?有奖征集好故事、好答案。(直接回复即可,被选中的送小米手环一个)
上篇:
家居卖场自创营销热点 节奏不受传统节日限制
下篇:
市场淡季:业务员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