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自由行”,行不行?
0 次
ihunter
2011/12
为贯彻其“中国润滑油的专业制造商,中国汽车养护业的典范”的目标,于04年10月开始大力推广其“自由行”——“专业换油连锁养护中心”,当时笔者就断言其前途迷茫,路途坎坷,今年4月,笔者所了解的信息确实证实了笔者的判断。
“自由行”出台的背景是,做为民营企业巨头,让统一一直尴尬的是品牌低档化,由此带来利润的低下,虽然销售过20亿,但其利润少的可怜,甚至可以说一直是微亏。在中高端市场上更是乏善可陈,其产品一直徘徊在三四级市场,部分二级市场也是低端产品。由此,统一企望通过“自由行”项目实现零售市场战略上的突破,并逐步实现品牌的提升,是从产品品牌向服务品牌过渡的必由之路!
一、“自由行”介绍
可以说“自由行”是有许多先天优势的:
1、“自由行”项目建立在“统一”品牌基础上,诞生于有影响力的强大品牌之上。尤其是03、04年在央视大手笔的广告投放。
2、为“自由行”而单独开发了产品,尤其是在包装上更是延续了统一一贯的作风——独特、时尚。
3、“自由行”采取了目前营销界比较流行的连锁运营、会员制服务,公司内部也专门成立了连锁推广部,准备打造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品牌的典范!
4、润滑油产品正从以前半神秘的工业品转变为人们开始关注的消费品,“自由行”准确的把握了这一微妙的变动。
“自由行”的经营理念和项目优势也没有什么误导的地方:
1、小型投资,中型回报,大型产业。持续发展空间巨大,绑定驰名商标,搭上汽车产业快车!千载难逢的黄金项目!(广告语)
2、每天“央视”强大的品牌广告,各大媒体同步品牌广告和新闻宣传,项目起点明显高于其它品牌。
3、计划建立2000家连锁店面,如能真正实现的话,将形成无以伦比的巨大影响力。
4、统一价格、服务……等方面也是和其它行业类似的。
5、对会员采取全国一卡制,避免了异地维护的麻烦。
6、把“自由行”纳入当地经销商的管理,负责配送和服务。
在产品选择上:
汽机油产品包括SF、SG、SJ、SL等级的中高档产品。
柴机油方面包括CD、CF、CH等级的中高档产品。
可以说产品丰富,可供会员大范围的挑选。
二、投资回报分析
统一为了吸引加盟者,也制订了一张“投资收益分析表”
投资
项目
省会城市
地级城市
县级城市
设备投资(一次性投资)
2.5万元
2.5万元
2.5万元
店面装修(一次性投资)
3万元
2.5万元
2万元
房屋年租金
5万元
3万元
1.5万元
员工工资(4人/年)
3.36万元(700¥)
2.88万元(600¥)
1.44万元(300¥)
日盈亏费用点
396元
310元
212元
日盈亏数量(桶)
8桶
6桶
4桶
收益
运营阶段
试运营
正式运营
试运营
正式运营
试运营
正式运营
运营时间
2个月
10个月
2个月
10个月
2个月
10个月
日换油数量
4~8桶
8~14桶
3~6桶
6~12桶
2~4桶
4~6桶
运营期间毛利润
-11760
83160
-9600
87000
-6720
26400
第一年总收益
71400
77400
19680
第二年日换油量
14桶
12桶
6桶
第二年日盈亏费用点
239元
168元
84元
第二年总收益
161399
151200
75600
三、四大陷阱
有句话叫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对企业也是。我一直认为,宣传上适当的夸大和美化是应该的,但虚假和欺骗就不应该了。
我们看看统一给的“收益表”,就知道什么是彻头彻尾的陷阱了。
陷阱一、员工工资
在省会城市,一个修理工的工资是700元!不知道统一说的省会是那个城市,实际情况是在沿海城市,一般修理工也要1000左右,每个店面还必须有一个师傅或大工,除非老板自己上场,否则这个开支是免不了的。同理,地级城市需要800以上,县级需要500左右,统一所说的待遇,恐怕是西北地区了。
陷阱二、日盈亏数量(桶)
按其提供的表格计算,每桶的利润应该是50元,然而什么油品的利润有50元呢?恐怕美孚、壳牌都无法做到。即使是市场推广比较好的壳牌,其各等级的产品利润也不过是:
Super 100(SF)毛利为3元/桶(批发价为40,零售价为43)
红喜力(SG)毛利为5~10元/桶(批发价为58~60,零售价为65~70)
黄喜力(SL)毛利为10~20元/桶(批发价为92~96,零售价为100~110)
蓝喜力(SL)毛利为30~70/桶(批发价为180~190,零售价为220~250)
以上所有的毛利都包含了换油的工时,有的维修店还要免费送一个滤清器。虽然蓝喜力的毛利高达30~70,但其销量是微乎其微的,比如在杭州,其月销量不超过10件(每件为6桶),南京也同样,北京则稍多些。销售多的还是SF、SG等级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的毛利是极其低下的。
由此,统一提供的表格,如果上面说的桶数不是骗人,就是误算为零售价了。在现今如此竞争的局面下,一般来说,一桶润滑油能有10元的毛利就是不错的了。
陷阱三、第二年日换油量
如果统一对“自由行”的产品主要推广的是汽机油没有异议的话——它也不会有异议!它提供的日换油量就是彻头彻尾的欺骗了。我们可以换算一下,14桶,一个月30天,就是70箱润滑油!看清楚了,是70,不是7!这是什么概念。在许多省会城市,即使是一二级修理厂的用油量也有不少没有这么大用量的。
拿江苏的苏友来举例,它仅仅在南京就有下属连锁店13家,有会员近三万,但每月用油量也不过100件而已!而他目前采用的是长城润滑油。
至于统一说的县级市场,每月可以用20件油品,这样的客户有吗?不能说没有,但这样的客户就绝对不是维修店而是修理厂了,而且还是当地屈指可数的修理厂。
即使这个店面有这样的用量,是否消费者就一定会选择你的“统一”呢?
陷阱四、第二年收益
这恐怕是统一最大的欺骗了!
一年一个小小的维修店面能赚16万元!这不是痴人说梦就是弥天大谎。笔者走访了不下20个统一的经销商,许多年销售有五六百万,个别的有两千万,他们的毛利一般在5~8个点之间,纯利大概在1~2个点而已。按统一提供的自然也就是说,一个下级客户的利润,比当地的经销商利润还高!那还有谁傻乎乎的去做统一的代理呢?大家都去开“自由行”去了!?
欺骗五、放卫星
统一宣称建立2000家连锁店,就按县城的连锁店用油量(4桶/天),计算下来,每月的用油量是2000×4×30=240000桶。按统一的出厂价40来计算,就是接近千万。
卫星毕竟是卫星,看看苏宁电器的2000个连锁店在哪里?没有!看看三九的2000个连锁店在哪里?还是没有!美好的希望终究是希望。
四、连锁之路多坎坷
统一推出的连锁模式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了。
98年,美孚就开始对大客户给予资金或工具设备上的支持,是连锁的雏形。
99年,壳牌开始对终端投资,以门头、店内装潢来吸引终端的销售。并在02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换油中心。并在近年开始在摩托油品行业试水,组建了“爱得王子黄金店”和“白金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车用油市场上,依旧没有起色。
02年,嘉实多以终端统一形象推广产品,建立了全国意义上的初步连锁加盟模式。当时采取自愿的方式,只要客户承诺主销嘉实多,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销售一定的嘉实多产品,就可以获得嘉实多提供的多种支持,包括:门头、服装、店内装潢、维修工具、维修设备、货架、展架及其它优惠政策。
03年,BP推出了“BP换油易”,除了在部分城市有所建树外,基本上是胎死腹中。在03年底,其操作转变为客户“积分计划”,和嘉实多的模式几乎同出一辙,只不过把销量变换为了分数。其连锁模式就此告一段落。
同年,埃索推出了“埃索大家庭”连锁模式,在上海、广州有部分店面,在04年下半年度,由于未达到预期效果,现在基本上不再推广。
同年,统一的“自由行”是推广力度最大的,但目前除了在北京和部分地区有加盟店外,进展不大。
04年,长城推出了连锁换油中心,并由副总领衔,近一年了,除了在北京有几个店面外,全国市场也没有启动起来。
其它的知名油品还有加德士、道达尔等等,但效果都不理想。
五、连锁是否适合国情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这么多知名品牌,投入这么大的力度推广一个模式都无法成功呢?为什么在国外如火如荼的连锁换油中心在国内就无法生存呢?
许多企业专门派员到国外考察,回国后也建立同样的店面、同样的模式,甚至开发了专门的油品,可依旧是举步维艰。可以说都犯了一个病,我们动辄就说国外某某市场占有率为多少多少,我们也会达到。比如乳品行业,以国外,尤其是美国人平均喝牛奶多少牛奶来预测市场容量,然后开始扩张生产线,却不考虑占80%以上的农民还在为生计而发愁。润滑油行业也一样,美国有多少车辆,我们又有多少车辆。美国家庭的汽车就像我们国家家庭的自行车一样普遍,有这样的市场基础,换油中心当然可行了。
有人说,台湾的车辆拥有辆也没有这么高啊,怎么他们的连锁换油中心可以呢?可你看台湾的收入了吗?看他们的经济发展了吗?我们的换油连锁模式为什么还是有市场,虽然不大,就是选择对了地方,比如:北京、深圳、上海等车辆基数庞大,尤其是高档车集中的城市。
由此说,不是连锁不适合,是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在台湾,连锁模式取得成功的嘉实多,其店面也不过35家(2003年资料),而我们动辄是2000家,是否有“大跃进”的风范呢?
除非你有关系!但你有关系,还会加盟“自由行”吗?
2、想锦上添花的业主。这样的人是现在有店面、有人员、有设备、也有油品,看中的是统一的品牌和影响力。这样的人加盟“自由行”基本上没有什么经营上的问题,但有一个统一所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人们印象中低端品牌的统一怎样卖出高价?
顾客不是傻瓜。看看市场上油品的价格就能知道,同样等级的产品,壳牌、嘉实多可以赚10元以上,国产油品只能赚5元。这样的情形下,业主会选择那个油品来推荐?
所以,我们看看都市的修理厂和维修店卖什么油品就可以得出结论来了。国际品牌不需要推荐和说服,国内油品需要解释和说明,而店主的主业却是维修,随便换个零件都能有几十元的紧张,他又何苦花费时间来浪费在机油上呢?
当然,如果业主的客户多为公车则有这个经营的必要,毕竟统一的批发价低,可以操作的空间大一些。
上面的这些解释不知道能否说明“自由行”行不行的问题。只是,如果您要加盟连锁换油中心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欢迎与作者交流你的观点或看法,张金荣,营销专家,擅长样板市场操作、营销推广。联系电话:13002598930,13512544644邮件:saleroad@163.com,saleroad@sohu.com。
上篇:
红楼选秀:文化+网络=病毒式营销
下篇:
“黄金”堆头,闻着香,咬着烫
栏目索引
精彩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