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倒闭潮少数派报告——东莞,能再战否?
0 ihunter 2011/12
东莞,能再战否?

 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恐怕是东莞最难熬的一年。

  美国的次贷危机,带给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在实体经济方面,尤其是出口行业,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其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一旦美国的消费受危机直接冲击,对于外贸订单会有较大影响,一些实力不够的企业可能会因为订单不足而相继结业,不进入2009年的外贸市场;其二,年底是一个财务结算的高峰期,各类积欠债务将要完成偿付,很多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问题;其三,美国市场阴晴不定,政府救市效果不太明显,全球衰退己成定局,仅仅这一预期,就可能诱发企业的结业关闭。

  基于这样的形势,接下来一段时间,东莞企业界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有一批企业将悲壮地倒下,厂房将继续被空置,要准备勒紧裤带以告别以往的纸醉金迷。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央行都在积极挽回局面,甚至动用了国有化手段,虽然效果目前还不明显,但总会找到办法。未来几年,国际贸易成本会出现降低的走势,国家的外贸政策环境会有变化,而美国市场一般消费品受影响不会很大,危机之后经济规律会自动产生调节作用。在另一方面,东莞自身还有一些特殊的优势,这些特殊优势的存在,也增强了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维护了产业体系的根基。具体来说,有两点:

  一是,高度的产业聚集而带来的完善产业链条。以电子产品为例,95%的电脑周边产品都可以在东莞配齐。任何一家电子厂所需要的上游产品,只要一个电话,一个小时内送货到厂。东聚、台达等大型企业的很多产品都是通过上下游的转厂外包完成了进料和销售。这种配套的完整性,是企业重要的一个营商环境,它把大大小的企业捆到了一起,成为一个产业共同体。

  这种产业链条的完整,可以带来明显的“外部经济”效果,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创新,会有效地节余各项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简单的一个比方,如果外部有一美元的成本上涨,一百家上下游企业每个企业节约成本1美分,就可以对冲成本上涨的问题。这一种被台湾人称作是“蚂蚁雄兵”式的产业组织方式,其实是抗风险能力极强的一个企业网络,面对危机的时候抱团取暖往往比单打独斗的大厂更能够捱过严冬。

  东莞的主要产业,均已形成规模庞大、配套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例如电子行业、虎门服装、大朗毛纺、长安模具、大岭山家具、厚街鞋业、塘厦电源等等,这些集群化的产业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也是东莞的一张王牌。

  二是,东莞的重商文化和相对较好的政府服务,对于企业的稳定性有明显好处。东莞的政务环境,虽已不能与三十年前的窗口一条龙相比,但相较于内地和不发达地区,东莞的政务水平,在服务企业领域,还是相对比较高的。与很多内地政府不一样,东莞对企业的主要策略是“放水养鱼”,处理企业问题时,一般都是能先办就先办,这是非常大的优势。

形势严竣,压力剧增,优劣俱存,事在人为——这是我对东莞经济基本面的评价。面临这种局势,关键是看下一步各方出招,企业的策略是否正确,政府的应对是否对位。各方合力到位,就可以早日脱离苦海,这个时候,一步都不要走错,一招走错,满盘皆输。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现代企业的终结与后现代企业的兴起——在IFSA
下篇: 解读市场调研之三 调研报告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