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内猪肉市场价格涨幅迅猛,进而引发粮油蛋禽类终端消费品价格的一路攀升,这一现象引起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6日专程来到陕西,对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进行现场调研。温家宝当天分别前往兴平市西吴镇散区村、咸阳市星光良种猪繁育养殖公司、西安市方欣食品有限公司、华润万家超市等地进行了走访,并对搞好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工作提出了若干要求。当晚,温总理主持召开陕西、西安市有关负责人座谈会,指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要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对饲养母猪给予适当补贴(每头母猪饲养补50元),保护母猪生产能力。
"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12月29日,温家宝再次来到陕西,他说:“我是5月份来这里做生猪调查的。我发现这个问题,那时我急忙采取10条措施,其中3条是主要的,当时决定给母猪饲养补50块钱,然后全部免疫,第三条就是上保险。最近我发现还不行,恢复得还很慢,当然它有个周期了,因此我又决定了10条,母猪增加到100块,中央财政拿出25亿来补助规模养猪”。
" FONT-FAMILY: 宋体">" FONT-FAMILY: 宋体">养猪专业村
" FONT-FAMILY: 宋体">温家宝总理来陕西调研生猪生产,第一站去的是兴平市西吴镇散区村。
" FONT-FAMILY: 宋体">散区村距西安市4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生猪养殖专业村,全村255户人家(1100人),有150余户专门从事生猪养殖。据该村支部书记马志勇向记者介绍,散区村在解放前是由安徽、山西、湖北、湖南等地移民组建的村落,“祖上一直沿袭着养猪的传统”。
" FONT-FAMILY: 宋体">记者找到马志勇家时,他正穿着长筒胶鞋在清扫自家猪舍,22头膘肥体壮的种猪在圈舍中不停地哼哼。马志勇告诉记者,自1995年起他开始步入专业养殖,家里最多时存栏近200头,“我们村9个干部,8个都从事养猪业。”2001年,村里联合30余户村民贷款10万元,从此走上规模养猪的道路。2007年全村养猪收入400万元,蔬菜种植收入180余万元,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 FONT-FAMILY: 宋体">“2005年,可以说是我们散区村养猪最多的一年,全村上下都刹不住车了,家家都养猪,满村猪哼哼,存栏数超过了7500头。”马志勇说,“到去年的5月26日温总理来时,村里的存栏只剩下3000头,自2006年开始蔓延的猪热病,是直接导致存栏下滑的直接原因,加之养殖户的恐惧心理导致纷纷卖掉存栏,养猪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温家宝总理在散区村调研时曾问马志勇,恢复到2005年时的养殖规模需要多长时间?马志勇告诉总理说,需要1年的周期。然而根据目前的猪肉价位和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马志勇确信2008年上半年将全村存栏提升到7000头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也算是我兑现了对温总理的承诺罢。”
" FONT-FAMILY: 宋体">据记者走访了解,截至目前,散区村拥有450多头母种猪,年出栏量过万头不是天方夜谭。目前村里存栏超过百头以上的养殖户有18户,村民杨奇会家存栏180头,目前占据着全村的榜首。杨奇会告诉记者,2007年全家四口人养猪收入达到10万元,12月22日刚刚以1﹒8万元卖掉了10头猪(毛猪8﹒2元/市斤),净收入7000余元。
" FONT-FAMILY: 宋体">养猪的风险
" FONT-FAMILY: 宋体">与猪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马志勇,对养猪致富至今抱有喜忧参半之感,看起来养猪是个实实在在的行当,但却往往像是一场赌博。2005年底,山西首先发现无名猪高热病,大面积的猪感染疫情暴毙,损失惨重。从2006年起,陕西也出现了此病,一夜间整圈整圈的猪死亡,有人称其为“猪非典”,因症状与非典极相似,高烧不退,解剖后发现猪脏器内的心、肺、肝等器官的血管爆裂,死亡后的猪耳由于积血成蓝青色,故俗称蓝耳病。
" FONT-FAMILY: 宋体">蔓延了两年多的猪高热疫情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席卷了20多个省区,造成怀孕母猪和仔猪的大量死亡。村民白生华就是散区村众多受到猪高热病危害的养殖户之一,谈到当时的状况,至今他还心有余悸。2006年底,白生华家当时喂养了近百头猪,病情发作后,他急速赶往杨凌求教,有专家告诉他,目前还没有对症的良药可以治愈猪高热,唯一的办法是试试给猪注射免疫球蛋白。由于免疫球蛋白针剂40元一支,价格昂贵,白生华买了几枝回去试着给猪注射,据他所言,注射了免疫球蛋白的几头猪保住了,其它的尽数死亡。马志勇家的10余头母猪感染此病,先流产后死亡。整个散区村具体死于猪高热病的猪有多少头没人做过统计,但损失惨重则是不争的事实。
" FONT-FAMILY: 宋体">比散区村更为惨烈的是咸阳市郊的过塘村。2007年9月,全村1000头猪有800多头死于猪高热病。村民王胜利与王皆旺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王胜利家的100头猪一夜间死去76头,损失了8万余元;王皆旺家的30多头猪无一幸免,损失了4万元。面对眼下的猪肉价格和利润空间,王胜利向记者坦诚,看到猪肉价格未来半年内不会有大的回落,既想从新养猪,捞回损失,但一回想去年9月的那场灾难,便不由得谈猪色变,胆战心惊。与王胜利不同,王皆旺已经彻底放弃了养猪念头,到彩虹厂打工去了。“买了几千元的药剂回来,又是打针、又是吃药,还是全军覆没,”王皆旺摊手无奈地说“那几天,我老婆担惊受怕瘦了20斤,我也平生第一次发现自己长出了白头发。”目前过塘村全村生猪存栏数不及过去一家养殖户的数量。
" FONT-FAMILY: 宋体">养猪的成本
" FONT-FAMILY: 宋体">马志勇50出头,憨态可掬的外表下掩藏不住他的精明,他在散区村村支书的岗位上已经干了整整10个年头。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和拥有10余年专业养猪经历的人,他的心中存有一本简单明了的帐,他认为:“农民是最现实的人群,再高的政治理想也提升不了他们的养殖觉悟,赔钱的买卖他们绝不想做”。无论国家出台怎样的政策性扶持和补贴,也仅仅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归根结蒂,市场价格才是触动养殖户养猪积极性的原动力,如果价格相左,即便是政策给每头母猪补贴200元,也提高不了他们养猪的积极性。
" FONT-FAMILY: 宋体">散区村众多养殖户普遍认为,资金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只要政策稳定,防疫能够跟上,加之合理的市场价格,养猪的积极性就会陡增。相反,一旦赔钱,或经受灾难性的疫情打击,一些实力相对薄弱的养殖户就可能几年缓不过劲来。在马志勇的记忆中,2006年是他10余年养猪生涯中最艰难的一年,疫情频发,市场价格低到毛猪2﹒2元/斤,养一头猪要赔200元,当年村里最多的一户养殖户赔了近10万元。马志勇说,“农民投资毕竟是短视行为,今天投,明天就想得到收获,非常现实。”
" FONT-FAMILY: 宋体">马志勇和散区村的几位养殖户就目前的市场状况,为我们算了一笔帐,以购买一头仔猪回来饲,到肉猪出栏销售需要7个月时间,销售所得在1800元左右,其中成本为:仔猪500元+饲料250元+玉米400元+麸皮60元+防疫费30元+药费若干(不含人工、猪舍投资)=1240元左右,净利润500元(以上为2007年12月的估算)。“根据目前成本核算,生猪饲养成本如果控制在5﹒5元/斤,养猪就保持不赔。”村民们说。换句话说就是,倘若生猪市场收购价不低于5﹒5/斤,养殖户就有利可图,这是个盈亏临界点。
" FONT-FAMILY: 宋体">据记者了解,目前仔猪市场价格已经升至550元/头,但仍供不应求,加上饲料、玉米价格也继续在涨,而养猪的成本60%以上来自于饲料。针对目前的生猪出栏销售价,有专家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不能一说猪肉涨价就说同比增长了多少多少,这极不科学。因为2006年同期生猪价格很低,养猪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拿2006年的波谷价格与今年的波峰价格做比较,显然是不科学的,只有农民养猪有钱可赚,才能激发他们的养猪热情。
" FONT-FAMILY: 宋体">利润险中求
虽然2006年夏秋之交,猪肉市场的价格仍趋于疲软,加之从各省传来猪高热疫情的消息,西安周边地区也时有疫情发生。在养猪业摸爬滚打了10余年的马志勇,凭借多年的养猪经验和对市场行情的准确把握,正是在这疲软和疫情中他看到了一线商机。2006年8月,他与其他几名村干部研究后发动群众,亲自前往杨凌与种猪场联系,可望为全村购回500头母猪和数千头仔猪,期望能在2007年春节期间投放上市,赚它个盆满钵盈。
" FONT-FAMILY: 宋体">然而当地信用社的资金迟迟没能到位,致使这一大好时机眼巴巴地错过了,为此马志勇至今还对信用社耿耿于怀,颇有微词。2007年春节,毛猪销售价格从2006年秋的每市斤3﹒2元左右逐渐窜升至节日期间的5﹒5元,“那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马志勇不无激动地说。
" FONT-FAMILY: 宋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记者向马志勇调侃道,如果2006年8月大批量购进仔猪,刚好碰上9月疫情泛滥,血本无归也说不定。“在那次疫情中我们村虽然也有生猪死亡,但毕竟数量不多,”马志勇笑说“什么是商机?利润往往与风险并存。”
" FONT-FAMILY: 宋体">" FONT-FAMILY: 宋体">马志勇是个现代派精明强干的农民,记者从他与村民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沉稳和理性,他对村民们说,虽然2008年的猪肉价格和政策都利好于咱们养殖户,但里面也暗藏着诸多杀机,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目前猪肉的高价位或许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也或许会有小幅回落,必须做好价位回落的心理准备。他还告诫村民,如果觉得自己适应养猪的,就去扩大规模,形成规模养殖,科学养殖,养10头与养100头所投入的人力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应养猪,就种好自己的蔬菜,一样可以勤劳致富(散区村的露天反季节蔬菜颇具市场竞争力)。
" FONT-FAMILY: 宋体">在散区村村委会我们看到,“农民技校”和“生猪养殖先进村”的牌子并排挂着。作为生猪养殖专业村,该村2004年就成立了农民技校,每年多次邀请农科院教授进村授课,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加大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全村9个干部,8个都带头从事生猪养殖。
" FONT-FAMILY: 宋体">营销专业户
" FONT-FAMILY: 宋体">以往农民养猪,生猪出栏销售是一个比较困难得环节,价格往往任由收购者摆布。散区村近年来走出一名远近闻名的生猪营销专业户,他的名字叫白生华。白生华年届50,曾经在部队当兵,复员回到家乡后先是买车跑了多年的运输,由于生意惨淡,一年不如一年,自2000年开始他加入了养猪户行列,成为散区村最后入行的一个猪倌。
说起如何成为生猪营销专业户,白生华既动情又谦虚,说那是被逼出来的。2002年春节前夕,他家里养的100多头猪已到膘肥体壮该出售的时节,但却找不到买家,“猪留在家里一天,就得给它们喂几十公斤的饲料,急得我嘴上都起了成串的泡,那年,全村像我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白生华四处联系,最后联系上曾经一起当兵的几个战友,他们从西藏、格尔木等地开车来拉猪,“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着尽快将自家的猪和村民的猪一起拉走,了却一个心病。”看着整车整车的猪缓缓开走,心里压着的一块巨石才算落了地。
"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采访中记者发现,养猪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散户养殖存在生长缓慢、喂养成本高、防病能力差等诸多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譬如在散区村,150多户养殖户,各自为战,猪舍简陋,特别在冬季到来之际,保温成为一个大问题。由于设施投入高,采暖费用高,散户养殖只能采取“密集”方式,将原本只应容纳10头猪的猪圈,硬生生塞进20头,让猪与猪相互取暖,不仅影响了生猪的生长速度,也大大提高了传播疾病的风险。
"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今年猪肉的涨价是去年暴跌的必然结果,市场是无情的,我们必须认真去面对。如何提高生猪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已经成为目前养殖户们最为迫切的呼声,从供种、供料、培训、防疫、技术指导、兽药、收购,到完善的行业信息发布平台、尽快出台生猪收购保护价。只有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才能避免生猪市场的大起大落,才能有效地保障市民丰富多彩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