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智慧行业的投资项目
0 ihunter 2011/12

一、项目名称及释义

本项目的名称为 “809艺术空间”(本建议书称本项目),该项目为创新型文化艺术类的建设投资项目,该项目名称体现和蕴含了该项目坐落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留存的工业空间遗迹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艺术市场创新和投资理念。
本项目实施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对旧工业厂房与建筑保留式的再次改造,促进当地实现自然环境、物质资源与社会价值的利用、转换;
艺术家聚居生活与创作活动所形成的艺术区域等范式,赋予老工业基地全新的活力与生命;
在此之上累积而成的城市文明与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成果与现代商业文化。
这些创造性的建设,将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最受关注的新型艺术化生活区域,其区域活动的各项内容也将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热点。
本项目借用后现代艺术观念,集艺术家新型生活方式、整合和集约化利用五十年代工业物质文明遗留的建筑空间资源,及保护自然环境为一体,运用创造性的投资理念、商业经营模式和营运管理,为现代生活与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它充分体当前中国节约资源与创造价值相互共生、共荣的新经济特征。
这不仅仅是挑战,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赋予我们的全新经济命题和社会使命。

二、项目选址

"809艺术空间"项目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境内的“809工业场区”,与三峡旅游风景区,交错、并置。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宜昌是举世瞩目的葛洲坝水电枢纽、三峡水电工程所在地,是中国古人类“长阳人”和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三峡门户夷陵,以其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人,更以当代世界一流的工程而赢得举世关注。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同游成名的三游洞;集洞、泉、瀑为一体的地下奇观情人泉;危壁高耸的千年悬棺;气势恢宏的古代兵寨;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惊险刺激的古龙溪漂流;精致典雅的马铃岩幽谷;清新激越的白果树飞瀑;雕檐画栋的古建筑黄陵庙等。
"809艺术空间"项目位于风景秀丽、崖壁奇伟、溪流清潺,有“万里长江第一溪”之称的下牢溪溪谷上游的姜家庙村,距离宜昌市区不足10公里,溪谷入口即在著名的葛洲坝对岸、三游洞旅游风景区内。溪谷入口为一隧道,并为溪谷进出的唯一通道,似乎有与尘世相望相隔,大隐于市的人生艺境。溪谷下游现建造一些娱乐功能的旅游项目和设施(如天然游泳池、攀岩、蹦极、农家乐等);溪谷延伸10多公里即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白马大峡谷(未经开发),纵深40公里即为著名的神农架原始森林。
本项目选址场地“809工业场区” ,原为我国第一批军事工业基地之一,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上世纪80年代全面停产和军转民后,全部土地及厂房建筑等资产移交地方政府所有和管理;90年代后期由于市场因素,厂区全部闲置、荒废;本世纪初,为开发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当地政府借三峡建设的机遇,运用国债资金解决员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并将续存的生产项目全部迁出,使得整个场区保留和呈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重工业建筑遗迹的残存面貌。

三、项目坐落及场区

"809艺术空间"项目选址在长江西陵峡口的下牢溪溪谷上游,场区建筑和房屋分布和散落于溪流两岸,蜿蜒曲折,溪流四季清泉长流,丰水季节可以漂流。整个场区建筑绵延有8公里长,全部工业厂房与建筑物依山崖建造,面对溪流和绝壁峻岭。
场址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09工厂,当时主要生产生化武器及防毒面具等军事产品;转为地方后,主要工业为石材加工及石制工艺品、电子产品制造、石墨加工等行业,现归宜昌市夷陵区东湖国资经营公司所有和管理。
场区总占地面积约550亩,分为四个较为集中的生产、生活区域(自入口处分别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完好;水、电、通讯等条件齐备。
场区各类型房屋有100多幢,总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建筑物形态包括工业生产房屋(如生产车间及生产配套设施),办公楼、住宅楼、集体宿舍等非生产性房屋;所有房屋结构完整,建筑层高及跨度较大,空间格局与规模宏伟,使用功能完善,基本上为上世纪50年代设计建造,建筑材料也以就地取材为主。
场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舒适,夏季温度较市内要低2-5度,适宜居住与度假;区内地形高低起伏,植被种类丰富,林木基本上以松树和香樟树等为主,大多数树龄在40年以上,景观形态及布局基本保持40年前设计与建造原状。

四、项目的建设与运营规划

1、 项目规划目标
由投资者对废旧场区加以改建、改造,创建500-1000个艺术家工作室,并为国内外
著名的艺术家、作家等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作和生活环境,最终形成在国外具有极高知名度的“809艺术空间”。通过"809艺术空间"和进驻的艺术家们在国内外的影响,形成该空间特殊的艺术创作氛围,给宜昌市带来先进文化; "809艺术空间"和进驻的艺术家们,将在空间内策划和开展各种艺术创作、学术活动,促进、提高宜昌市乃至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水平;在推进优秀艺术家、作家的创作活动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综合建设的成就和人文风貌。
2006年3月投资者组织部分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对该“809工业场区”周边自然环境、景区风光及宜昌市的文学、艺术创作进行了考察,并共同对该项目进行了策划。我们广泛征求了各界人士,其中包括国内知名艺术家、著名学者等专家的意见,认为该场区周围风景优美,特别适合创办一个艺术家、作家的创作基地和与之配套的商业服务、学术疗养、文化休闲度假中心,最终把它建设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对外的一个重要的、具有经典意义的人文标志和文化、艺术景观。
2、 项目规划宗旨
现有建筑及其格局应当最大化和最全面地保留,维持建筑物的原生形态,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将为国内外建筑、环境艺术提供崭新和特殊的经验;
充分结合场区和建筑物的环境要素,利用自然景色,通过对废旧工业建筑物空间改造和局部装饰装修,使之成为表现艺术家创作观念的作品,并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统一规划景观、场区交通、建筑物布局分布,以体现场区建设改造的完整性,实现建筑物与场区环境生态、自然风貌的和谐统一。
项项目规划与建设将会一直持续在"809艺术空间"的存在和经营过程中,表现出艺术创作无止境的状态。

五、项目的商业运营模式

本项目的商业模式是独一无二的,主要表现为艺术的价值融合到自然资源,并促动
催生社会价值,提升项目的经济价值。
这种由艺术创作空间所形成的建设性文化,将会不断地延伸到与其相关联的周围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它所引导的不断扩大和上升的消费需求最终将构成当地的主要经济模式,从经济和发展的角度真正改变项目所在地的原生文化、习惯以及谋生手段,实现人、自然和经济的共同繁荣、进步。

本项目的运营模式为:
基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所形成的艺术空间的物业服务和经营管理,以及艺术品经营与艺术产业的投资业务。
1、统一规划建设,将该场区的废旧工业厂房、建筑物尽可能地保留,改造成为
可供艺术家创作、生活、交流、活动的空间、场所,将现存建筑物从废旧工业厂房营造和提升为富有文化价值和人文意味的艺术空间概念。这是本项目的商业创意与创新经营的基础和魅力所在,也将会使本项目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前沿、最具特质的人文艺术中心。
2、 由艺术家、建筑师共同进行整个场区规划和设计,使得本项目的建设以及场区本身就成为一件富有经典意义的现代建筑艺术作品,其中包含了改造后的建筑物,场区景观、道路、树木、艺术家工作室等静态建筑艺术的物质文化,也包括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过程、艺术作品和艺术与交流活动等人文艺术形式及行为的精神文化。这些元素将会构成本项目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本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的根本保证。
3、 本项目至少建设1000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而构成规模庞大、集中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生存状态的“809艺术空间”。通过营造一个良好而适宜的创作和生活环境,吸引艺术家在此聚居,并进行艺术创作,产生的优秀和富有影响力的文学、艺术作品,将成为宜昌市乃至湖北省专有的、最宝贵的区域性社会财富。这是本项目的基本组成内容和商业价值要素。
4、 本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来建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开展创作活动,并形成开放的和包容的艺术环境和创作机制,至少包括文学创作、现代绘画艺术、传统中国画艺术、雕塑艺术、观念与实验艺术、装置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影视艺术、设计艺术、动漫艺术等诸多艺术门类和创意产业。文化艺术的相互融通、共存将成为本项目基本目标和要求。
5、 本项目鼓励艺术家自由创作和广泛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同时会为艺术家及其创作和艺术作品“走出去”提供资助;欢迎国内外艺术家,特别是各国各艺术领域的艺术大师们将会被“请进来”,在区域内开展短期的艺术交流和长期生活、工作。这是项目持续经营和保持区域充满活力的最有效的市场策略。
6、 本项目将通过广大艺术家及其工作室形成极其丰富的艺术经营的市场资源,建立为艺术家提供艺术品经营代理、顾问服务的内部经营体系和外部市场机制,吸收国内外艺术投资机构、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艺术类媒体和刊物、出版机构等艺术品经营单位进驻区域或设立代表处、办事处,为艺术家的作品走向国内、国际艺术品市场开展市场化的协同经营。这些艺术经营机构来自于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我国艺术品交易和收藏非常活跃的地区,也包括美国、欧洲等国家知名的艺术品交易和经营机构。
7、 本项目将和国内知名美术院校、院系合作,将本项目建设成为美术教育体系中规模最大、最重要、最集中、最直接的美术写生与创作观摩基地。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自然和风景资源,利用艺术家聚居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开放的809艺术空间里,全面展示艺术家的创作技巧、水平和艺术观念、成就等,不断扩大项目经营业务种类和提高市场渗透力和竞争力。
8、 本项目内将设立3-5个以艺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为主,面向全国招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美术培训学校;重点建设和鼓励创办数个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和艺术爱好者的,以艺术家个人命名的艺术创作进修与辅导机构;创办面向文学爱好者的现代文化书院,加强文学创作、培训和语言教育;完善艺术教育层次和功能,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和成果。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中国医改“诊疗”报告 7
下篇: 来自养猪专业村的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