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二)
0 ihunter 2011/12
3.公有制企业改制与新私营企业主的形成

  在被调查的私营企业中,属于通过公有制企业改制而形成的私营企业共计有837家,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25.7%(1/4强),从全国的情况看,这个比例是比较接近现实的。

  公有制企业改制形成新的私营企业主。统计结果表明,公有制企业的改制方式以企业内部人购买为主。从表3-11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来看(部分业主拒绝说出其改制方式),70.4%的企业是以这种方式被改制为私营企业的,其中作为本企业负责人通过购买本企业而成为私营企业主的占了60.6个百分点,公有制企业原企业负责人在改制后的企业主中占有绝对优势。

  从图3还可以看出,公有制企业改制从1992年起逐步增加,而1997、1998、1999和2000年更是高潮。

  四、私营企业主财产的获得与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财产获得与分配,一直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此次调查的结果将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收入与分配状况,进而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一)资本与财富的增长

  1.企业开办时实收资本与2001年底所有者权益的比较分析

  在进行实收资本与所有者权益分析时,我们尽可能使整个分析具有可比性。为此,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分别剔除了实收资本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不清楚的样本,扣除了实收资本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不清楚的样本,还扣除了实收资本构成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中包含全民法人和集体法人资本和权益的样本,分别得到有效提供的实收资本及其构成的样本2297个,有效提供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的样本2130个。表4-1分别反映了开业时实收资本和2001年年底的所有者权益的分组分布。比较之下可以看到,所有者权益有较大的增长:开业时的实收资本分组分布主要集中在1万—10万元与10万—50万元两个组,而所有者权益分布在相对集中于10万—50万元与100万—500万元两个组,而介于500万—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也增加显著,所有者权益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所占比例不大但增长幅度非常显著,合计增长了8.5倍,说明私营企业中出现了一些大企业。开业时实收资本最大的2.68亿元,而2001年年底所有者权益最大的高达12.5亿元。

  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使开业时的实收资本构成、实收资本总额与2001年底的所有者权益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有效数据完全匹配①,并且剔除所有包含全民和集体法人资本(权益)的样本,这样,剩余有效样本1898个,其资本、权益、投资人数变动情况则如表4-2所示。可见,在不考虑物价因素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资本和所有者权益的增长还是较为明显的。

  如果考察开业时的实收资本与2001年年底的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发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是很大②。

  2.企业开办时实收资本构成与2001年底所有者权益构成的比较分析

  表4-3分别反映了企业开办时的实收资本构成与所有者权益构成。在不考虑借贷的情况下,无论就开业时的实收资本而言,还是就2001年年底的所有者权益而言,公共所有的部分所占比例都不大。在实收资本中,全民法人和集体法人所拥有的比例合计仅为1.3%;在所有者权益中,这一合计比例更低,仅为1.1%。而业主个人所占有的比例分别高达19.0%和79.7%,远远高于其他个人所拥有的份额。

  更具体地说,就2792个样本的有效数据而言,业主个人占有零份额的样本只有20个,占0.67%,而业主个人拥有90%以上份额的样本有1599个,占57.27%;100%为业主个人自有资本的样本1373个,占49.2%。另据2996个样本的数据,在2001年年底的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中,业主个人权益份额为0的样本仅有5个,占0.16%;业主个人权益份额在90%及以上的样本有1500个,占50.07%;而企业所有者权益完全为业主所有的样本也有1257个,占41.96%。

  3.业主开业时自有资金的来源分析

  调查表明,自我积累仍然是大多数业主自有资金的主要来源。表4-4中的资金来源分布是多重选择的结果。如果把所有的选择加总,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来源选择对私营企业主自有开业资金的总体重要性。表中各项选择在总选择结果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小生意积累占28.76%,小作坊生产积累占9.71%,亲友馈赠占8.38%,工资或农业生产积累占16.71%,民间借贷占18.75%,银行借贷占13.85%,遗产继承占0.77%,其他占2.90%。可见,总体上看来,私营企业主开业时所依靠的,主要既不是银行贷款,也不是靠继承遗产,而是主要靠各种积累以及民间借贷。

  进一步的考察表明,73.4%的私营企业主开业时从银行贷款额在100万元以下。

  除了向银行、信用社借款外,还有5.35%的业主在开业时向其他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借钱,平均借款93.85万元,中位数为20万元。

  (二)生产经营情况

  反映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指标主要是它们的销售额、纳税、交费与税后净利润。表4-6运用这些指标初步反映了最近三年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总的来看,增长是明显的,但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差别很大。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同样采取了完全匹配的方法,来分析私营企业生产的增长情况。

  在表4-7中,完全匹配的样本共计有1874个,而所谓“总计比例”,是指1874个企业的总纳税额、总交费额和总税后净利润与总销售额之比。如果不扣除物价因素,则在近三年中,销售额、纳税额、交费额和税后净利润等4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02%、24.65%、22.74%和19.50%,可见它们的增长都超过了两位数,但税后净利润的增长却很小。

  在使各项指标都完全匹配以后,我们对1874个有效样本的销售额、纳税额、交费额和税后净利润进行了相关分析,其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8所示。可以看到,在最近三年里,纳税额与销售额的相关程度是比较高的,而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税后净利润与销售额的相关性也较高,但有一种下降趋势;而交费额与销售额的相关性是最低的,且同样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总的来说,私营企业越大,其纳税交费也越多,只是从税后净利润与销售额的关系看,虽然相关性显著,但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需要改善,才能避免这种相关性进一步降低。

  虽然存在上述相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私营企业的纳税率、交费率和税后净利润率都很高。相反,统计分析表明,这三个比率都比较低(见表4-9,完全匹配分析,有效样本1874个)。从表中所反映的平均情况来看,纳税率在5.4%上下波动,而交费率则在1.7%上下波动,由此看来,私营企业的税费负担似乎并不像私营企业主公开宣称的那样大,两者合计仅为7%左右。当然,它们的差距很大,尤其是交费的负担,一般私营企业的交费负担在6.5%上下波动,而税负的中位数则在4.5%上下变动,两者合计为11%左右。这也许可以被视为私营企业内部存在税费负担不均现象的一个证据。至于税后净利润与销售额的比率,则有轻微的下降趋势,但并不算太低:近三年中它们的税后净利润率一直在7%以上。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还反映出,近三年来,部分私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见表4-10),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利润。但这样的企业所占比例都很小,并且呈现下降趋势。这种状况应当被视为一种正常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指望所有企业都能赢利。

  (三)私营企业的财富分配状况分析

  1.私营企业的支出分析

  私营企业的各项支出包括新增投资、投资者分红、应付各种摊派、支付各种捐赠、应酬交际费用以及其他等等。表4-11反映了私营企业的这些支出的分配情况。

  从表4-11可以看出,企业新增投资是企业支出的主体部分,其次是投资者分红,但其规模从平均值看远远不能与新增投资相比。这说明中国的私营企业还处在迅速扩张的阶段,业主的扩张动机非常强烈。其他各种支出,对于大的企业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中心企业来说,则可能是很大的负担,或者说是一种很大的社会成本。即使排除主要出于自愿的捐赠,一个企业用于应付各种摊派、应酬交际和其他方面的费用,平均来看已经超过20万元。不过,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从中位数来看,各种费用的分布就非常偏畸,而标准差也远远大于平均值。

  如果把企业的各种支出与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相比较,可以得到表4-12的结果,再一次展示了私营企业的扩张动机:平均来看,新增投资与税后净利润之比达到了5.22∶1,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5倍多。此外,应酬交际费用与税后净利润之比甚至超过了投资者分红与税后净利润之比令人惊讶。总之,这一统计结果既反映了私营企业主的发展冲动,也反映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分析私企资本构成时,我们发现,在8.1%的私企中有人拿“干股”,“干股”占资本总额的18.53%,“干股”的多少与企业大小规模没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即无论企业大小,都存在拿“干股”现象,值得继续关注研究的是:什么人拿“干股”?“干股”的交换物是什么?“干股”现象的后果是什么?这种“干股”现象应该进一步研究。

  有30.3%的私企高层管理人员与主要技术人员持有企业股份,共持有企业资本总额的9.0%,这一现象与企业规模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即企业规模较大,则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持股更多一些,但比例差别不很大。

  ①完全匹配是指:部分问卷没有回答全部要比较的指标,现在只取那些回答了全部有关指标的问卷进行对比、分析。

  ②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4(S ig=0.000,双侧检验,N=2723)。在所有相关信息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01(S ig=0.000,双侧检验,N=1898)。

  2.私营企业员工收入、福利与持股情况分析

  表4-13反映了私营企业员工的收入、福利与持股情况。据统计,2001年全国各行业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0870元,其中国有企业职工为11178元。因此,所调查的私营企业的员工平均货币工资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94.3%、相当于国有企业的91.7%。私营企业员工收入的内部差异很大,能够获得的各种福利水平不高。

  3.企业主个人和家庭的收支情况

  与私营企业员工的收入与福利相比,私营企业主们的收入当然是很高的(见表4-13、表4-14)。相应地,他们的生活支出规模也更为可观。不同业主的情况在这里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私营企业主的家庭生活支出构成也反映出他们的富裕程度(见表4-17)。例如,根据对2158个完全匹配样本的统计分析,他们的生活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的平均值为30.43%,而教育费用所占比重则达到19.88%。这种支出分布表明,私营企业主群体,包括他们的后代,将在占有较多经济资源的同时,占有较多的人力资本,这又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尤其是私营企业主本人,普遍比较重视继续学习,其个人教育投入占家庭教育投入的比重,达到了28.66%。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来看,私营企业家的这种自我教育投入是非常理性的行为,将来的竞争一定会证明他们的明智。

  五、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

  (一)私营企业主的组织状况

  私营企业主参加了哪些组织及组织状况如何?这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这次抽样调查显示:在社会团体中他们加入最多的是工商联,有79%的人加入;在政治机构中进入的最多的是政协,有35.1%的人是各级政协委员;在政党组织中加入最多的是中共,有29.9%的人是中共党员。这种情况说明,私营企业主的组织状态是纳入了现有政治体制框架之中的,他们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商联、政协以及人大是党引导他们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和场所。表5-2是他们参与各级工商联、政协和人大的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1991年15号文件的规定,工商联不仅是党领导下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要配合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而且还是在经济上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的民间商会,要反映他们的正确意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经营中的困难。从这次抽样调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有81.4%的人希望工商联增强为企业咨询和服务的职能与能力。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 TO,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如何体现?工商联如何按照市场的规律和企业的要求,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会员企业的服务和帮助,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与前四次抽样调查相比,这次抽样调查中的私营企业主党员人数最多,达29.9%。前几次抽样调查中的私营企业主党员人数比例分别是,1993年的为13.1%、1995年的为17.1%、1997年的为16.6%、1999年的为19.8%。为什么这次会出现私营企业主党员人数达到29.9%的高比例?主要原因是这几年有大量的国有和集体的企业改制变成了私营企业,而转制企业的负责人多是中共党员。这次调查共有833个从国有和集体改制而来的企业,其中有422个改制后的企业主为中共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3.1%。如果减去13.1%的比例,私营企业主中的党员人数基本与前几次抽样调查的人数持平。
  青海:薛燕 于兴国
  宁夏:常崇贵 刘博承
  新疆:陈新生
  西藏:汪曲朗杰 严文斌
  新疆兵团:王强朱保

课题方案和问卷设计:
  戴建中 张厚义 邵纬生 于力杰 于丁柱 陈光金 林蔚然 于明晟

数据处理:
  戴建中 林蔚然 于明晟

报告执笔:
  戴建中 陈光金 姜南扬 林蔚然 于明晟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中国医改“诊疗”报告 6
下篇: 第47节:神秘的国会报告(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