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知道: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亚马逊(Amazon)将在纽约市西34街7号开设其第一家零售门店。福布斯记者克莱尔·奥康纳(Claire O’Connor)已经探访过此地,并发表报道为那些未得一见的人提供了有用的描述。
由于到底能不能开还存有疑问,遑论“何时”开业了,知道这一点,似乎就有必要探讨一下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此刻究竟在想些什么。非常简单,亚马逊这么多年都没有取得重大盈利,股东们现在越来越不耐烦了。没理由指望亚马逊会提价,或者继续提高Amazon Prime服务的定价。因为消费者会改投其他零售商怀抱。亚马逊将在自己定义的游戏中败下阵来。因此,开设实体店可能解决问题之道,而且相较于无人机送货,这无疑会在短期内收到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纽约这类城市。
因此要考虑到第一个问题是: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是长期获得可持续利润的最好方法。这种方式与世俗观点背道而驰,但尽管如此却是正解。而且零售商也明白这一点。实际上,我的公司最近所做的年度电商基准研究(需注册查看)显示,只有12%的受访者不认同“电子商务的未来更多在于跨渠道或合并渠道的能力”这一表述。
零售商可能已跟顾客说过,“我们无法提供亚马逊的低价,因为实体店的营业成本更高”,但真实原因是“我们的售价不能跟亚马逊竞争,因为我们要赚钱”。而现在他们的价格已经低至亚马逊的水准,而且其中大多还都为股东带来了盈利。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先定义一些术语还是有用的。虽然消费者把他们所参与的过程统称为“购物”,但从零售商的角度看,他们实际上是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购物。他们在手机上或者到店里完成交易,通过产品目录册或电脑进行选购。零售商将这些各种各样的客户接触点称作“销售渠道”。如果一名顾客到实体店或在网上光顾同一家零售商,零售商就把他们称作“多渠道”或“跨渠道”顾客。
这之所以重要,原因有且只有一个。八年来,我的公司一直在追踪跨渠道零售,得到的数据呈现出一致性:为顾客提供消费渠道选择的零售商往往能从这部分顾客那里赚到更多的钱。今年,54%受访者称,相较于通过实体店或网络单一渠道购买的客户而言,多渠道顾客身上的利润更加丰厚。近十年的数字都一致体现出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只有5%的受访者报告称,来自这部分顾客的利润不如来自其他顾客的多。换言之:亚马逊将输掉什么?
这是第一点。第二,是时候来思考一下纽约这座不夜城了。关于在纽约市驱车(无论驾驶私家车还是货车),唯一可预见到的就是车流量将非常大。这意味着将货物从一地送往另一地的运费会非常高。如果没有自己的物流,成本将更高。因此,亚马逊在曼哈顿至少拥有一个配送中心并运营自己的送货车队是完全说得通的。否则,有太多的利润将被拱手让与司机(也就是物流供应商)。
第三,是时候接纳这一观点:实体店零售商的经营成本比那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家要高得多。这对于经营少数商品类别的商家来说可能的确如此的。运输成本是可预测的,而外包装的体积也容易确定。用零售业术语来说,他们经营的是“狭窄分类”。
但亚马逊几乎拥有无限的商品分类。自营商品和代售的第三方卖家商品多达数十万种。在正常情况下,一种名叫“购物篮分析”的技术将帮助判定产品的亲缘关系,并帮助亚马逊的管理层确定——这些货物应该存放在哪些配送中心。对于亚马逊来说,一些情况使得这一分析变得成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公司在试图进一步削减配送成本方面所做的努力干扰了其产品的亲缘关系分析。曾经一度被自动视为“金牌商品”或金牌用户享免费配送的商品,现在只有在订单达到一定金额后才享受免费送货(也就是说,“金牌”送货服务设置了25美元的订单门槛)。这意味着那些通常不会放在一起购买的商品最后可能出现在同一张订单上。订单最终变得无律可循。而且让正确估算送货包装盒大小的工作变得无比困难。
最终效果并不让人意外,但会令人遗憾。据我所知,亚马逊运送的空气是所有零售商中最多的。也就是说,送货包装过大,浪费了许多内部空间。而任何一家零售商都将告诉你,运送空气绝对是一个大忌。汽运或空运都是按体积收费,而你却让包装盒里过于空荡。或者填塞一些气泡膜或塑料泡沫。
实体店会有什么帮助呢?各种打折和促销都能轻而易举地吸引消费者驱车赶往店里。他们可能会在那里选购一些计划外的商品,并且不劳亚马逊为配送问题费心。最终,为什么多渠道以及跨渠道顾客的钱那么好赚,原因也就在于此。当进入下一个渠道时,他们会买更多——例如在排队结账时随手抓起一本杂志或者一包口香糖。
还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运营实体店对亚马逊来说有意义。比如,有机会降低当天送达服务的成本,或者向也在实体店中陈列货品的供货商收取更多费用。
但基本事实不变:实体店能够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帮助亚马逊变得盈利,并且不会扰乱它的市场或者各式各样的科技企业。
当然,运营实体店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一切转化为人与人打交道时,亚马逊就很难维持其堪称佳话的客服品质。但可以一试而且值得一试。
最后,既然我们正在探讨各种“假设”的情景,那么如果西尔斯百货(Sears)和/或美国电器零售商RadioShack撑不过这个假日季,结果将会怎样?亚马逊可以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各个城市和小镇挑选适合自己需要的最佳店铺位置。当然,他们不想全盘接收,但如果联接起来就可能创造出有趣的“轮毂和辐条”概念。这就是沃尔玛(Walmart)表示想为自己打造的那种模式。
亚马逊对于正在购买这家店铺的消息不置可否。正如我的同事——福布斯撰稿人沃尔特·勒布(Walter Loeb)——所指出,到最后这可能只是一家游击店(pop-up store,短期经营的时尚潮店)或者一个仓库提货点。据沃尔特称,这个地方的交通不是便利。不过,这个想法还真不赖,因为亚马逊绝对在盈利方面存在问题。总零售销售额中超过九成还是来自于实体店铺。亚马逊在网络销售方面可能占有很大份额,但何不去追逐剩下的那90%呢?实体店可能显得有些“老式”,但它们的确赚钱。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译 徐笑音 校 丁盈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