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品牌报告:会展品牌无知无畏
0 ihunter 2011/12
10月28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这个博览会打开了中国内在市场和东盟国际市场交易的窗口,东盟国家对这届博览透露出了较大的热情,国际参展商规模在扩大。当天晚上的开幕式上,主持人周涛出错、李咏无神,很让那些平时难得见到明星的观众开了眼。 政府主办,副总理曾培炎揭幕,央视名嘴捧场,显示了这届博览会的官方性质。官方办会展,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所以,可以不计成本,民间的版本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办一届亏一届,毫无经济效益可言。但并非所有的会展都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标准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也很重要,在中国,只有官方的苦苦支撑,才有可能把会展继续做大,直至会展的品牌影响力逐步形成,赚钱效益才会产生,这方面需要机遇,也需要胆识。 数据表示,中国会展市场正以每年20-30%的增速超常发展。但中国依然是一个会展弱国。会展之本意首先在于“汇聚”,人气、财气通过会展围拢,产生经济效益,事实上,中国大多数的会展都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一样,经济效益微弱。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表明,新建或即将落成的会展中心正在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或者象征物。由此可见,会展的硬件条件在中国并不短缺,而大量缺失的是软件配套。硬件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由政府投资容易产生政绩,自然也就成了主办单位热衷的事业;软件则不一样,耗费大且琐碎,成果还既看不到,又摸不着,降低热情也是理所应当。 然而世界会展业的主流不可逆转。除了有好的会展场馆,挖空心思经营会展更为重要,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集团化是国际会展业发展的方向。做大品牌、做出特色、扩大影响、提升实力,中国会展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然而做品牌就少不了推广。从央视监测的广告来看,会展品牌除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能坚持投放广告之外,大多数的会展品牌没有强烈的推广意识,一个大众并不知晓,仅凭官方通过内部渠道传播的会展是难以做到享誉世界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在推广方面动辄号令全国的方式值得会展品牌借鉴。 会展品牌的专业化发展可促进会展的有效性。欧洲品牌会议达沃斯论坛,众所周知是高层次的宏观性的经济会议,德国汉诺威会展的工业特性也是有口皆碑。而我国仅有成都的“糖酒会”,深圳的“高交会”等会展称得上是专业性会展,大量综合性会展鱼目混珠,造成会展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的困境。 在会展市场的初期阶段,很多不容忽视的阴暗现象使会展效果蒙山阴影,参展商的助纣为虐也是重要因素。许多参展商将会展当成旅游,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出差参展之机,行个人私利。 纵观业绩平平的会展,其对参展商品牌的提升效果也是非常平淡的。为什么每年糖酒会都能产生一到两个横空出世的品牌?原因均在于参展商苦心经营的结果。一个传统的观念就是会展无非就是展出商品,愿者上钩。事实远非如此。展会是营销与广告的综合,利用好展会周边环境做广告,提前在展会城市开展媒体攻势,展会当天大肆利用场地空间做好活体广告、空中广告,招商会、发布会、签约仪式,一句话,将展会的资源榨干、挖空,才可以和主办方一起共享展会的成果。 看来做出会展效益,转变观念是非常关键的。会展品牌围绕自身专长,做大推广力度,全程服务好参展商,以经济效益为最高利益;参展商也应积极配合主办方及主办城市,围绕会展做资源整合,以最佳产出为目标,双方共同的努力,才会推动会展品牌有效发展。

欢迎与(全球品牌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邵振,品牌营销人。十年积淀,致力于推动湖广品牌市场化、品牌化。专业沟通邮箱:shuanghu2004@126.com12小时内必复!)

附图: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 外场开幕式天津馆泰国馆马来西亚馆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我国床上用操行业钻研陈说
下篇: 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显示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