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下注铁路业的战略逻辑
0 ihunter 2011/12

据国外媒体报道,“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将斥资340亿美元收购全美第二大铁路运营商北伯林顿铁路公司。这一消息不但在美国资本市场和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消息传来,也引起中国资本市场上和铁路相关公司的大幅飙升。

巴菲特的这一举动引起各种猜测,认为巴菲特在豪赌的有之,认为巴菲特好看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有之,也有认为巴菲特收购铁路公司目的在于通过前期在煤炭等能源领域的投资布局上获利。鉴于巴菲特在全球投资界的特殊地位,结合美国奥巴马总统上台后提出的包括新能源、低碳经济等一系列新概念,我个人认为,巴菲特对铁路业的投资,不单单在赌美国经济复苏以及在煤炭等相关产业上的获利这么简单,而是美国核心利益层力图塑造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微观表征。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形象的说明了汽车在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产业发展史上,美国铁路业的衰落被做为经典失败案例写入商学院的教材,认为美国铁路公司的愿景定位太窄,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铁路公司而不是运输公司,其实,由于资产的专用性,一个公司的产业界限总是有局限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由福特倡导的标准化生产带来了汽车产业的空前繁荣,而在产业的效率驱动之外,汽车能够在与火车的竞争中取而代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我、自由、张扬的个性需求的满足。

但是随着这种张扬奢华的消费模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仿效,包括中国、印度等占世界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进入高消耗、高排放的消费国之列,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逐渐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这是导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所以全球经济短期内面临的是复苏问题,长期面临的则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的问题。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也为经济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技术积累,这种转变通过互联网的普及首先在信息产业得到实施,比如在个性消费的价值满足和共性消费的效率满足一直是二选一的矛盾选择,但是网络化、IP化的技术趋势让个性化的价值和标准化的效率之间实现了统一。

那么这种理论能不能进一步拓展到更大范围的实体经济领域?可以说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的基础储备都已经具备,比如还以汽车和火车的对比来说,汽车满足的个性化需求,火车满足的是效率化的需求,但如果铁路网络(包括地铁等广义上的轨道交通)的整体布局足够充分、密集,再加上火车在速度、舒适性等方面的优势,那么就不但可以替代汽车所带来的大部分的个性需求,而且仍然保持效率的优势。对于大型网络的管理问题,我们可以看到IBM通过“智慧的地球”在这方面的布局。在基本意义上,它和互联网所形成的IP化网络是一致的。

所以从美国政府的宏观战略宣扬到巴菲特的微观投资方向,我们似乎可以嗅到在互联网引发的新技术革命进入瓶颈期之后,一个波及范围更广、触及程度更深的产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呼啸而来。它可能会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深刻的破坏性重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走向衰落的现象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端倪。

理论上说,如果核能的开发利用如果能够得到大力推广,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约束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太阳能、风能、水电其实在广义上也可以看做.com是对太阳核能的利用,而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是过去太阳转化能的积累,所以有无法持续的担忧),但是核能由于其一旦失控所具有的破坏力,所以一直被局限在军事或受到严格控制和管理的核电站领域,那么,假如分散的汽车运输方式被集中的火车运输方式取代或部分取代,也许核动力发动机就不只可以用在航空母舰上,也会出现由核动力驱动的火车网络。

在信息产业,我们看到有“云计算”构成的集中计算管理模式正在取代由微机构成的分散计算模式,和火车兴起、汽车没落的现象相比较,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更深刻、更系统的潮流趋势。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推广应该放在一个系统的概念里面讨论
下篇: 饮品终端市场开发策略——便民店铺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