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抢滩消费信贷 赔钱抢市场
0 ihunter 2014/05

  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2月14日上线的京东白条在微信红包之后掀起又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高潮。

  近一周以来京东白条打出了多少张?实际发放的资金规模又有多少?《华夏时报》记者在2月20日向京东方面询问时被告知,因为正处于IPO的静默期,有关“白条”业务规模及发展规划等内容不便透露。

  “京东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点。”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毅龙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京东白条对客户的审核时除了参考历史交易数据,还要考查客户是否曾在京东上绑定信用卡并进行过在线支付。这两层过滤之后几乎没有坏账风险。

  京东白条怎么打?

  在2月20日的一场有关京东白条的网络视频节目录制现场,原定出席的京东移动转售事业部总经理、京东白条项目负责人闫小波并未现身。

  出席当日活动的软交所副总裁罗明雄称,闫小波曾向他表示,在静默期,有关京东白条一些数据的发布很敏感,许多事情不方便谈。

  在2月12日公测前的沟通会上,京东消费金融业务总监许凌曾表示,消费金融是一个与供应链团队独立并行的团队,是2013年9月份开始筹备和启动的。

  “白条并非是‘谋划已久’,实际他们从概念提出到上线大概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有新挖来的高管在负责这个项目。”崔毅龙称,“他们的目标是复制美国运通卡的成功。”

  以“先消费,后付款”,“最长30天延期付款”及“3-12个月分期付款”为特点,京东白条成为首款向个人提供消费信用贷款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首批公测开放50万个名额,白条用户最高可获得1.5万元信用额度。《华夏时报》记者向京东询问被告知,以上便是目前为止仅有的可供披露的数字。有关实际发放的资金规模、可容忍的坏账率等数据,截至发稿时记者都未得到回应。

  虽然京东并未公开审核的标准,但不少用户在申请时发现,并非历史消费金额越大,申请通过的概率就越高。

  对此,崔毅龙表示,京东在对客户审核时设置了两道防火墙。首先,京东会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基本的分析,满足一定的额度;第二,申请用户需要在京东账户绑定过信用卡,并曾用信用卡进行在线支付。这也就意味着用户的信用首先是得到了银行的承认。

  “用银行的信用卡来做第一道防火墙,再用历史交易数据做第二道过滤,剩下的用户基本上没有任何风险。”他说。

  有别于银行对审核发放出去的消费贷款缺乏跟踪审核的机制,京东发放的消费贷因为只能在其网上商城中使用,也有效地防止了资金挪用的风险。

  而京东在2月21日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复则表示,京东是通过对用户的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风险评级,建立了自己的信用体系。并以此评估和计算京东用户的信用需求。

  从资金成本来看,根据京东此前发布的数据,白条服务设置免息期为30天,分期付款的手续费为每期0.5%,3期、6期、12期的手续费分别是1.5%、3%和6%。相比之下银行的月手续费大概在0.55%-0.75%之间,年化费率在6.6%-9%之间。

  崔毅龙同时透露,京东白条目前是以商城的应付账款作为垫付资金,而这一资金成本是要高于“白条”的费率,也就是说京东目前还是在赔钱抢市场。

  “京东商城作为主体,对自己的应收账款进行账期管理,不会对供应商账期拖欠。”京东方面在回复中称。

  京东集团金融发展部高级总监刘长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1-3年内京东的消费金融业务都不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消费信贷“蓝海”

  在我国,消费信贷并非空白市场。就银行来看,小额有信用卡,大额有消费贷款,银行之外还有专门的消费金融公司。但整体的消费信贷市场却称不上完善。

  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累计发放信用卡3.91亿张,信用卡人均拥有量为0.29张,信用卡授信总额为4.57万亿元。

  央行数据同时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消费性贷款接近13万亿,去除以房贷为代表的中长期消费贷款,短期消费性贷款仅为2.7万亿。另外,截至2013年6月,全国4家消费金融公司累计贷款仅为88亿元。

  相比美国运通一家公司超过1亿的发卡量,以上数据都显示出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

  许凌此前也表示消费金融的核心落脚点在消费者。传统金融思维“只能为客户提供钱、金融产品”,消费企业可以给客户提供商品。“只有两个需求结合在一起时才构成完整的闭环,金融跟消费相结合,消费金融真正才成形。”他说。

  针对可接受的不良率范围,京东回应称“我们希望比同业或者是银行做得好”。

  “京东对该业务有相当大的野心。”崔毅龙如此判断。他表示,海科融通针对特定人群推出类似“白条”的消费信贷业务也是基于对市场的看好。就坏账率而言,他预测2%之内的坏账率都是可控的。

  同样看好这一市场的还有阿里,最早在去年3月阿里就宣布正在对信用支付产品进行内测,转眼一年过去,这款产品却仍不见踪影。根据设计,阿里信用支付产品的贷款资金将由合作银行提供,并由阿里旗下重庆商城担保公司提供风险担保。

  一贯走在前面的阿里这次被京东抢了先。

  从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京东金融的版图就在不断地扩张。去年底上线名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产品针对B端商户,今年初推出的“京东白条”针对C端消费者。京东的小额贷款服务已基本完善。

  另外,京东手握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保理、基金支付等多个牌照。去年底便已传出即将上线“类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近日刘长宏通过媒体又表示“下月将推出互联网理财服务”。

  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2.58, -0.03, -1.15%)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认为,京东白条的授信并没有出现金融载体,这一点与现有的监管是否冲突还存在疑问。

  “在中国永远是实践早于理论,理论早于监管。所以在监管没有画线之前,在利人利己,至少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有能力的人跑得越快越好。”罗明雄说。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美的苏宁发力电商渠道 线上线下整合难题待解
下篇: 优购对聚美优品造假销售百丽女鞋的声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