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乐土”凸显监管漏洞 老鼠仓:下一个是谁
0 ihunter 2009/11

  “哪有个完啊!”这是上世纪70年代着名日本电影《追捕》中的主人公杜丘在影片结尾走向法院作证时,对真由美提出的“(这事儿)完了吗”这一问题的回答。

  用这句话来描述当下的中国基金业中的“老鼠仓”现象,似乎再恰当不过,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基金业相继出现张野、涂强、韩刚、刘海四只“老鼠”,下一只随时都会浮出水面。

推荐阅读
山西东梁煤矿缘何成了百变金刚

阿童木票房造假背后
人民日报谈山西煤炭重组在家门口向奥巴马学习网络营销微软是如何搞砸移动市场的做品牌 但绝不可以忽视渠道奥巴马驰骋职场的五大秘诀TCL:无边界集中管理

  “老鼠仓”源于制度本身

  中国基金业似乎没有好形象。最早的“基金黑幕”自不必多说,对倒、拉高远未绝迹,运用基金资金为他人在高位接盘、基金间的“群殴”(对不遵守业内“一致行动”潜规则的背叛者的惩罚)、不管盈亏都要收取管理费(旱涝保收)、对垃圾股的追逐(基金也不都是价值投资者)、对分红却冷淡以对等等,不一而足。

  现在看来,将“机构投资者有利于稳定市场”作为发展基金业的理由是多么幼稚可笑,中国股市不仅没有因为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基金)的大发展而更平稳,更严重的是,它们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控制了这个市场的走向,它们对市场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力已足以使它们与决策者或明或暗地抗衡,而它们手里所拥有的武器,则是并非它们所有但却可以控制和使用的基民的钱。

  “老鼠仓”不过是这一公众资产(共同基金资产)被肆意滥用和用来谋取私利的另一种手...

收藏 有帮助 没帮助

上篇: 从卖书到服务外包和投资 贝塔斯曼中国低调转身
下篇: 巴菲特索罗斯双双增持沃尔玛 看好零售业前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