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称雷军在车联网大会表示小米要做汽车,研发了汽车并搭载MIUI系统,同时小米纯电动车预计2015年实现量产,代工厂是比亚迪,很快雷军发微博称这是谣言。
从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Musk合照,到传出要做电动汽车,再到雷军发微博澄清小米没有计划做汽车,即便是谣言,但雷军和他的小米又成功营销了一会自己,即便是辟谣,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去年,雷军用小米盒子和裸眼3D技术,在黑电业成功扔下了两个重磅炸弹,如果雷军真的要做汽车,这股个性十足的互联网新生力量,或许也会成为汽车界的搅局者。
我们不妨来畅想一下小米做汽车的盛况会是怎样的,先在2014年搞几轮预热:
第一轮:找几家自媒体参与大猜想;
标题类似是:原来盛传的雷军豹变竟然是这个意思!豹=豹的速度,速度诞生激情,速度与激情不就是指代的汽车?
第二轮,搞几篇小米方法论;
例如小米模式如何在传统领域转基因、玩出来的小米汽车、小米汽车的铁三角、论MIUI对汽车产品的颠覆性等等;
第三轮,发布汽车概念图;
像每次苹果手机换代之前,大量发布概念图,以白色调为主最潮最新的前尖后圆润的设计,灵感十足,继续“米粉”营销模式;
第四轮,媒体吹风发布会;
这是重头戏,直接把队伍拉到北京首钢旧址,高端大气上档次。弄个大屏幕投影:开场先放段美国队长2,在切入神盾局老大开着雪佛兰被围殴的场面,然后雷布斯冲着兴奋地米粉喊:“四级防弹,车窗增强现实,自动驾驶……网上预定吧!”
米粉声嘶力竭的回应:“不小米不汽车!”
第五轮:线上线下营销活动;
发小米运动服,组织环城马拉松,赞助演唱会,用小米手机转发现场至微博朋友圈,可获去邀请序号购买小米汽车。
……
回到话题的核心,笔者认为即使雷军不辟谣,一个从没做过汽车的公司,2015年实现量产汽车,难度显然太高了,那为什么小米短时间内是没法做汽车?
说到这个话题,就要说说特斯拉。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思维进入、改造、颠覆传统行业的范例,它的成功与小米用互联网思维进入手机行业一样,但问题的本质是:最基础的部分可能恰恰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没什么关系,最基础的东西其实是传统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
小米的成功固然有赖于雷军、他的团队的执行力和全新的互联网精神,但这些之所以能起到很好的协同效应,这是因为小米手机已经获得了一个的先行条件:手机代工制造产业链已经高度成熟和标准化。没有这个基础,外行人要进来,吃力不讨好。而特斯拉成功,某种意义上也和小米相似:电动车技术所带来的汽车零部件减少、模块化,是特斯拉能突围而出的有利条件。
可见,无论是小米还是特斯拉,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传统行业本身的技术的更新换代,所谓的互联网革新,是需要传统工业来启动效用机制的。
汽车行业技术更新周期一般需要三年或者更长,这个周期和之前用互联网思维切入黑电、手机行业有太大的差别,即便是小米以车联网或车载设备的方式进入汽车界,技术跑在前面,但传统汽车工业配置跟不上,最后还是难以说服消费者埋单,而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汽车业共同面的难题。正如雷军自己所表明的那样,如果真的要做小米汽车,还不如“持续专注在智能手机等核心业务上 ”。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目前对电动车痛点之一“充电问题”。虽然企业推出电动车的热情一浪胜过一浪,但充电桩的建设几乎是“选择性失明”,皆因在寸土寸金的停车场改造充电桩,还可能牵涉到一个城市甚至全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此外,关于电池反复充电后的持久性问题和充电桩如何嵌入到现有的体系等问题,更是遥遥无期。
所以小米要切入汽车业,其实最现实的路径还是先从MIUI切入。至于到底能不能做汽车,还得要看产业配套的资源利用程度,有些时候,互联网思维再牛,也没用。
上篇:
柳传志:在中国不守信用的人 不一定会付出代价
下篇:
不是老板怎样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