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到明天,象屿股份重组上市将满3个月的时间,这家由象屿集团旗下所有物流概念的子公司重组而成的企业,已经将战略制高点提升至供应链管理的领先高度——打造全新的“绿色供应链”。
记者 张海军
“绿色供应链”的实践
随着“供应链”的出现,曾经时髦的“物流”概念已经有些落伍了。
在象屿股份采访,他们提出了“流通创造价值,绿色链动未来”的价值观。这不是跟风,也不是务虚。在象屿人看来,强调供应链系统整合服务将是当前物流行业定位的一大趋势。对象屿而言,不忌讳,也不必绕开“供应链”一词,他们说,他们想要表达的问题就是“象屿是怎样不同的、更好的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意味着更绿色环保、更具生机活力、一站式的、整体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象屿股份对“绿色供应链”的深层诠释是——“创新、高效、阳光、低碳”。创新:全新模式,智赢未来,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效:有效整合、高效有序,为客户打造市场生命力;阳光:阳光心态,透明服务,为客户提供无忧服务;低耗:绿色环保,节能低耗,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象屿人认为“绿色供应链”会成为产业发展的下一站风景,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绿色供应链”已经是大势所趋。现在,象屿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践行“创新、高效、阳光、低碳”的经营理念,希望通过“绿色供应链”的实践,引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让客户获得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象屿股份的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对他们来说,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发展模式的创新。
在发展模式上,象屿股份重新梳理了国有企业的业务定位,明确把企业信用、资金实力和员工的智慧结合在一起的发展模式,而非单纯依靠员工的智慧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从象屿集团创建之初,他们就开始在改变固有的发展模式。厦门经济特区较早开放了外贸经营权,那时的出口主要是轻工工艺品。这些产品对资金要求不高,毛利较高,业务员想做得好并不难,对企业的依赖也不高,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企业。从1997年开始,象屿调整了采购供应的战略定位,从轻工工艺品的出口,慢慢调整到以低税率的大宗商品的原辅材料为主业的思路,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直到现在,象屿股份的主营业务之一便是大宗商品采购供应。
在管理模式上,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属于国际上先进企业普遍采用的模式,而象屿股份在同业中,也是率先采用这一管理模式的。他们把HR、研发、财务等核心部门放在总部,然后再以厦门总部为基础,向全国铺开,通过行业领导指导具体区域业务的经营,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地位。
高效加速价值增值
在象屿股份看来,整个供应链体系就是四流合一的,即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由此,象屿股份一贯要求对“四流”进行整合——从企业运作的产供销、进销存,到生产原料的供给,对场地、资金等要素,象屿都会做相应的整合。如何做到高效?象屿的经验是决策链要尽量最短。在象屿股份,决策链只有三个层级,从业务老总到部门经理,再到业务员。决策的高效带给客户的好处就是快捷,24小时随时应对。
在象屿,高效的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象屿股份的配送中心是没有货运车辆的,但他们所建立的配送市场中有大量的货运企业,通过整合全国的运输路线,搭建货运信息平台,单个企业无法满足的配送需求,象屿的配送中心却可以通过整合协调为客户完成。
阳光透明的商贸流程
象屿股份对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市场结构、运营模式等进行系统跟踪和专业研究,对内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对外为合作企业的购、销、存管理及运营模式提供决策参考,并通过内贸、一般贸易进出口、保税核销、在岸及离岸转口等多种贸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营模式,帮助客户获取最优的资源和市场。为客户提供无忧服务。
低碳降低物流成本
象屿股份通过最大限度压缩商品流通中的无效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排放率,提升运营效率,进而提升整个流通链条的竞争力。
【相关背景】
象屿股份的上市之路
2011年8月29日是象屿股份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这一天,象屿股份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组上市。上市首日,象屿股份受到市场追捧,股价涨幅近一倍。
象屿股份也成为2007年以来,首只依靠重组登陆A股主板市场的股票,但象屿股份借壳上市之路并不轻松。
当时拟被借壳的*ST夏新的负债总额高达29亿元,涉及债权人近4000家,结构复杂,而账面资产不过14亿元,而且绝大部分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短时间内以理想价格处置十分困难。要在短短半年之内进行破产重整并通过债务重组实现保壳,难度相当巨大,其复杂程度远超国内当时可资借鉴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例。
最终,在两年多时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在企业相关各方的通力配合下,夏新电子破产重整和资产重组圆满成功。
根据重整方案,在夏新资产重组之初,象屿集团作为重组方向夏新电子提供1亿元现金,用于重整计划项下的债权清偿。与此同时,象屿通过定向发行方式向夏新电子注入旗下象屿股份100%股权(账面价值10.87亿元,评估价值15.97亿元),认购夏新电子定向增发股份4.3亿股,使夏新电子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成为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同时,象屿还承诺2010年至2012年,象屿股份的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1.35亿元和1.5亿元。
事实上,根据象屿股份2010年的审计报告,公司合并销售收入247.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7亿元,就是说公司实际经营业绩超越原有的预期,不仅在第一年即2010年就实现了承诺,而且已经达到2012年度承诺的1.5亿元利润水平。
上篇:
年夜经销商:若何从管理上获取效益
下篇:
超市商品库存和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