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作为传统行业中最传统的房地产公司的代表人物,王石来到创新工场,对话那些奉行“互联网思维”的80后乃至85后的创业者。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他们会问,为何万科不能像小米那样用更好的性价比、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互联网模式的一个精髓在于免费,按照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硬件即使不可免费,也可以按照成本价或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他们也会好奇,在以变化迅速和危机感爆棚著称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行业,公司的创始人是否可以像王石那样潇洒地生活。
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
很多商学院、EMBA班会告诉你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包括哪些东西。但我想告诉你,领导力不在于你个人如何亲历亲为,而在于你如何在背后建立制度和团队,在于如何执行制度,你不在时团队的表现如何。甚至可以这样说,你不在它可以运行得更好,因为更多发挥了团队的作用。
刚开始我们从来没提过工程师文化,只是说工程师。刚才我们也讲了,这个行业是非常非常粗放的。很简单,我们知道,精密机械制造的误差是以微米为单位计算的,但在房地产行业,日本同行是毫米误差,中国是厘米误差。为什么有的楼里电梯下来咣当咣当响,是误差大了。我们那时候开始培训工程师,但并没有上升到工程师文化。
然后我们去学习日本的技术、生产能力,才发现,如果你不从文化层面着手,只是就技术谈技术,你学不到精髓,只能懂皮毛。到最后才发现,谈工程问题,只管工程是不行的,得管管理,管管理也不行,还得管产品售后服务。
简单来说,传统行业,如果不用现在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方法来改造自己,你不会被互联网打败,而是会被那些接受互联网方法论的同行打败,但不是说移动互联网会代替传统行业。互联网可以取代一切,但没办法取代面对面。面对面可以产生话语,刺激你的反应,内容也会有变化。
否则的话,首先消失的可能不是传统行业,而是学校,网上教学就可以把它消灭了。但互联网不但消灭不了学校,还使得传统学校的传播力更大,网络公开课可以让更多不能亲临现场的人看到。这使得教学内容传播更广,尤其是优秀大学的优秀课程,而不是替代它。
创新工场的创始人之一王肇辉邀请我参加他组织的一个小活动:他请来了王石和九位创业公司CEO谈话,并和创新工场投资的创业者们交流。
在开复的办公室内,他很真诚地跟我介绍为什么会邀请一个房地产行业大亨来创新工场。
首先是王石的热心肠让人感动。在开复生病之后,王石几次发微信过来,问开复的身体怎么样,是否需要自己介绍医生;以及公司会不会因此遇到什么问题,需要他提供什么帮助。后来开复回到台湾养病,王石还先后两次托人去台湾问候开复。
其次是肇辉认为创新工场那些80后乃至85后的创业者们,也真的能从王石身上学到点什么——尽管他们都是“互联网思维”的奉行者,而王石则是传统行业中最传统的房地产公司的代表人物。除了王石本身就是一个从创业者转变为企业家的成功例子,肇辉也曾听王石讲述过自己登山的经历,他觉得登山和创业有太多相似之处。
第三个原因是他认为,王石主动“离开”万科和开复被动“离开”创新工场,也有共通之处。王石卸任CEO后四处登山、游学,而万科仍然稳坐中国地产公司龙头位置;开复回台湾养病,创新工场也并没像最初外界揣测的那般,受到地震般冲击。“如果2009年开复生病,那我们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公司可以暂时关闭了。但现在为什么没有受到影响,还在顺利运转?”肇辉盯着我,认真地说。
我已经做了十年商业记者,在不同场合见过王石多次,其中有三次长时间的访问:一次是在2006年的广州,他当时主动谈起了碧桂园,并且对这家公司大加赞赏;另外一次是在2009年的北京,在万科朝阳公园附近的办公室,他谈论了很久2008年“捐款门”和“拐点门”对自己和万科造成的冲击;第三次则是在2011年的夏天,王石从哈佛回来过暑假,毫无疑问,我们谈论的是他的访问学者生涯,他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让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
坦白说,我认为王石已经进入到“没有故事”的阶段。正如他在2008年之前对万科描述的那样,伟大的公司都是没有故事的,一个已经成为符号的商人也没有故事了。我们还能问他什么问题?寻找接班人的故事、与万科的关系、波澜起伏的创业史、攀登珠峰的经历、如何融入哈佛、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所有这些他都已经讲述过了无数次。
在深圳闯荡、枕着《大卫·科波菲尔》入眠的故事固然迷人,但当它被第一百遍讲述时,故事自身的色彩就淡化了。那么你还想听什么?他对房价的判断吗?或者他如何看待万科房地产行业的老大位置不保——我相信这时候每个成熟的记者都会撇撇嘴:“哦,又来了……”他自己或许可以自嘲地提一句“红烧肉”(他也的确这么做了),但我想没有一个记者或晚辈敢于在他面前好奇地打听这些个人八卦。
但这些创业者对王石的提问和挑战还是让我大开眼界,其中的一些问题,我坚持认为绝不是记者所能问出的。
这些提问的创业者中,有人的公司已经上市,比如郭去疾的兰亭集势;有的正在谋求上市;还有一家公司已经月入7000万元,其创始人生于1987年,被其他人笑称为“小土豪”;有人的公司拥有海量用户,如金犁的墨迹天气就号称有2亿装机量……
他们会问,为何万科不能像小米那样用更好的性价比、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互联网模式的一个精髓在于免费,按照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硬件即使不可免费,也可以按照成本价或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他们也会好奇,在以变化迅速和危机感爆棚著称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行业,公司的创始人是否可以像王石那样潇洒地生活。
提问和对话间隙,经常夹杂着零星碰撞的火星和大笑。王石因为自己的阅历、地位和年龄,已经接近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这些年轻的CEO们,则因为年轻、占据风口的行业、已经拥有或将要拥有的财富而无所顾忌。
全场最安静的时刻,是王石在讲述荣德生的故事时。他问大家:“中国现在企业家的水平,不包括你们80后,但包括我、柳传志、张瑞敏这些人,还低于上世纪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水平——这样的判断,你们觉得是谦虚呢,还是就是这样的?”
他自己说:“我认为不如他们”
他列举了三个理由,这些理由都是八年前他去无锡参观荣德生修建的梅园时感受到的。第一个理由是,荣家用自己家族的钱修建了这个公园,作为给这个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礼物,而直到今天,中国没有一个民营企业家为城市和公众留下类似的礼物,“社会担当”不如;第二,荣家靠面粉起家,最初进口的是德国磨面机,但荣家是将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同步引进的,而王石想起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很多公司从西方引入的设备,“很多放在荒地里生锈了,盲目引进设备,没考虑引进技术人员……(荣家)比我们1980年代厉害多了”;第三,荣老先生当时给政府提交过一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建议书。“我一看,就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啊。如果不是抗日战争,那就提前五十年开发了。但他不是搞房地产的,是做面粉的。我一看就冒汗,没有他的气度和眼光。”
这一刻,我认为是全场最迷人的时刻。一个生于1950年代的中国企业家,向一群生于1980年代乃至1990年代的创业者讲述他景仰的前辈企业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第一次借助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流传:一个受人敬仰的前辈,在向一群无所顾忌的晚辈讲述他们已经不知道的历史。
首先,对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万科和我都是外行。你们和万科团队接触过程中也能感觉到,他们会表现得很吃力。但你们又不好表现出你们的不耐烦,毕竟这个品牌还挺有名。
事实确实如此。但并不等于说传统行业都要消失,或者要被淘汰了。我个人觉得还是一种情绪,因为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怎么样怎么样。这种情景让我回想到当年第一波互联网热的时候。那时张朝阳他们回来创业,传统行业曾经很惊慌,但我们很快发现里面有泡沫,破灭之后又回归正常。平稳之后,现在又掀起新一轮热潮,显然里面仍有泡沫。尤其是纸媒,好像已经是明日黄花了,包括小米手机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其实没那么严重。
当然,这是我的外行说法。我还是认为,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
这是我基本的看法。不是说小米把万科淘汰,或者腾讯把万科淘汰,但有可能互联网公司来买万科。毕竟市值在那儿摆着的——如果它真的对你有兴趣。
现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6至7倍。换句话说,如果有钱将它私有化,这是最好的时机。一般公司上市时市盈率是10倍到12倍,最后再经过市场方面好的反应,到15倍、18倍都是有可能的。但无论怎样,传统行业几乎没有到四五十倍的可能,而互联网公司市盈率可以做到1000倍、2000倍。这种情况下,买你是可能的,但买你也并不是要取代你,而是它要落地。
如果资本力量已经把你的行业抛弃,那你只能希望虚拟行业要落地首先选你。如果你是行业中最优秀的,结果无非两种情况,最差一种你也是地产界的Dell。小米(做地产)总得找代工吧?
这是最差的情况。如果能把虚拟和线下结合起来,做你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结果就不一定了。所以不可能取代。而且,如果互联网工具、手段跟你结合起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在管理上提供更好的效率,可能情况会恰恰相反,不但不会被取代,还会如鱼得水。
这是我对目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判断。我想听听你们的问题。
上篇:
柳传志“接班经”:就像选太太 一要漂亮二要爱我
下篇:
谁将接棒巴菲特?